故宫,又叫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在古代的时候可谓是禁地,别说是普通人,就连官吏都很少有机会能够踏进皇宫。故宫有房间9999间半,那为什么不凑成1万间呢?据说,玉皇大帝才可以享用1万间整数,作为天子的皇帝,绝不能与玉皇大帝并驾齐驱,于是只好修建成9999间半。这个所谓「半间」,指的是文渊阁楼下西头只能容纳一个楼梯的那间小屋。实际上,这间小屋之所以盖得特别小,是出于布局上美观的考虑。
人们游览紫禁城,也会发现宫中没有厕所,后来的厕所,都是为了方便游客后来修建的。那么在过去,皇宫内居住千余人,大小便怎么办呢? 先秦时期的厕所叫做圂,也就是猪圈的意思。当时的厕所都是在猪圈上面搭一个简易平台,你在上面居高临下思考人生,底下是一群等着开餐的猪,直接废物利用连冲厕所都省了。 到了唐朝,厕所都是围墙围成的方形,而在蹲坑的前面放了一条瓦片,防止污物溅到蹲坑以外,这个设置现在的厕所依然在使用。不得不提的是,唐朝厕所正面的墙上还设了一个孔,如果发现其他人想上厕所,就可以大喝一声,避免尴尬。 在宋朝赵匡胤缴获的战利品中,他特别喜欢一个从后蜀得来的镶满玛瑙翡翠的盆子,后来得知这是后蜀皇帝的便盆,气得他立刻摔了。不过宋朝出现了一个新兴职业所长,这是因为当时已经出现了公厕,另外还有人专门负责打扫,并把粪便倒到制定地方,颇具行业化。 清朝一共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间,但没有一间是厕所,主要是因为怕影响宫里的空气质量,尤其是夏天,肯定会到处臭气熏天,严重影响皇家威严。在紫禁城里无论高低贵贱都用坐便,只是舒适度和等级不一样,当时的坐便是由凳子 便盆组合而成,完事后排泄物会有人倒入粪车运出紫禁城。下面来具体了解下吧。 故宫
清朝皇帝嫔妃在紫禁城如何如厕? 清代宫里的人如厕主要用坐便器,包括便盆,恭桶等,清朝没有厕所,他们方便的时候会去“净房”,装满炭灰的便盆是为大便准备的,解完后用炭灰盖住就行了,小便时不用炭灰,直接倒进恭桶里,用盖盖好。
皇帝后妃用的便器叫“官房”,这种便盆要与便凳配合使用,便凳比较矮,前端开出椭圆形口,便盆放在下面对准圆口。便凳有靠背,包有软衬,犹如现在没扶手的沙发一般,坐在上面,并不比现在的马桶差,只不过不能冲水而已。 帝后们用的手纸,是宫女们精心制造的。她们在细棉纸上喷上雾状的水,然后熨干再垫上湿布再次熨干,要求制作出来的手纸不脆不湿,而且没有纸毛、光滑有弹力。
慈禧老佛爷晚年患有痢疾,每次想如厕时,宫女太监都如临大敌,因为慈禧好面子,不能火急火燎,这些小宫女们便以最快的速度来解衣,备纸,熏香。 官房摆好后,慈禧才坐上去,完事后,太监宫女来进行擦屁股,一帮人伺候这一个人也是够够的,老佛爷用的手纸也是极讲究的。一般是用精加工的细棉纸。宫女们把裁剪好的手纸放好,口含清水,均匀地喷在纸上,让纸略略潮湿,然后再用熨斗两面熨平。这样用起来才最舒服。
这是帝后等皇室贵族的如厕程序,那么那些普通的宫女、太监们是如何解决内急的呢?他们的程序就相对简单多了。他们也有净房,通常设置在各个宫殿配房后的某个小屋内,里面有恭桶、茅凳、便盆、灰槽等,方便后,要把秽物处理好,把便盆擦洗干净,放在茅凳下,以供后来的人使用。清朝统治结束之后,在清理皇宫的时候,当然宫内人方便时所用的那些器具被一一清理,只剩下了空屋子,而这些空屋子和其他的空屋子没什么大的区别,所以人们就不知道他们的真实用处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