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α衰变、β衰变规律对照表
2、α衰变、β衰变次数确定的方法 (1)基本依据:核反应中的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 (2)方法:设放射性元素X经过m次α衰变和n次β衰变后,变成稳定的新元素Y,则表示该核反应的方程为 由以上式子可解得 例1、钍经过一系列α和β衰变,变成 A.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 B.铅核比钍核少16个中子 C.共经过4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D.共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解析:由原子核符号的意义,很容易判定AB正确。至于各种衰变的次数,由于β衰变不会引起质量数的减少,故可先根据质量数的减少确定α衰变的次数为 再结合核电荷数的变化情况和衰变规律来判β衰变的次数y应满足 例2、铀( A.6 B.14 C.22 D.32 解析: 例3、如图所示,两个相切的圆表示一个静止原子核发生某种核变化后,产生的两种运动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可能的是( ) A.原子核发生了α衰变 B.原子核发生了β衰变 C.原子核放出了一个正电子 D.原子核放出了一个中子 分析:本题仅仅只是判断衰变的种类,而没有判断轨迹是属于哪种粒子的。处于静止状态时的原子核发生的衰变,它们的动量大小相等,而新核的电量一般远大于粒子(α、β)的电量,又在同一磁场中,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其运动的半径 解析:两个相切的圆表示在相切点处是静止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无外力作用,动量守恒,说明原子核发生衰变后,新核与放出的粒子速度方向相反,若是它们带相同性质的电荷,则它们所受的洛伦兹力方向相反,则轨道应是外切圆,若它们所带电荷性质不同,则它们的轨道应是内切圆。图示的轨迹说明放出了正电荷,所以可能是α衰变或放出了一个正电子,故AC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