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别的父母都是怎么样跟小朋友相处的,但是我的记忆里经常看到姑父暴打表姐,自己也深受着父母“望女成凤”的“恨铁不成钢般”的暴打。挨打的理由千千万万,比如为啥奥数考试你没考好,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双百,而自己却是一个100分,一个97分。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美图
我印象中的这次暴打是在7岁时候,妈妈当时把我摁在小房间从大腿内侧掐起来,一直把我的拇指肚打的皮开肉绽。再比如:弹钢琴,我不能否认爸妈在我身上几乎用尽了他们一万分的期待,但是更多的时候看到的是将肉小的我与同龄孩子的对比,从学习成绩、智商、美貌、一直比到才艺。对于童年的我,活着可能就是为了延续妈妈小时候没有完成的梦想。家里花了一大笔钱给我买的钢琴,但是当时我的好奇心让我想看看什么是钢琴的时候,刚刚靠近琴椅子,就被爸爸一个耳光扇懵了。
这些经历只是其中的一小撮,以至于我长大以后及其叛逆,在父母再度不分青红皂白想要动手的时候,我第一次开始反抗,那时候我从初一,一开始反抗的结果是遭到更激烈的“男女混合双打”,到后来,我几乎有勇有谋,选择最薄弱的“母亲”将她制服。我开始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反抗”着所有我曾经遇到的“不公”,比如宁可抄袭也要进入班级前几名,为了能让自己小小年纪更被妈妈赞扬,被舞蹈老师赞扬,我小小年纪就开始减肥,那些曾经对我不好的朋友,我会用“他们对我的方式”回馈他们,总之,小小年纪的我养成了及其自负、虚荣、睚眦必报的极端性格。
这种性格一直伴随着我到了如今的27岁。我一直在想,哪怕我小时候生长在一个很普通的家庭,爸爸妈妈能够经常陪伴我,而不用总把我放在爷爷奶奶家,也没有经历过只要一回家就挨打的事实,我可能比现在活得更开心更纯粹。总之,小孩子的原生家庭对他一生的影响真的是太多了,在打骂声中长大的孩子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从小就不自信总觉得自己做得哪哪都不好,干什么事情都谨小慎微;
要么就是经历过反抗“战胜”父母的孩子,那么就会养成他们极端自负的性格,父母对他们所有曾经美好的期盼都会是他们以后漫长岁月中“必须达到的目的”,当好的愿望变成了可以用“手段”获取的成就时,如果父母当时又没有及时制止这种“结果主义”的思想,相反,觉得自己的子女身上有种不服输的“枭雄”气质,那么往往更可怕,孩子最后会变得极其功利、自私,做任何事情都会考虑结果是否值当,是否会让他人表扬自己,显然,是不好的。
不管孩子从小的表现如何,是否达到家人的满意程度,都请大人以正确方式疏导孩子、教育孩子,所谓的“不打不成才”是真的惩罚式教育,还只是为了满足大人的“私欲”,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在这问下大家,你们都是怎么教育孩子的?不听话的话会动手打孩子吗?或者小时候和我一样,被父母“教育”得服服帖帖 ?欢迎下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