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请注意着4种错误行为,切记千万不要给孩子做!

 pursuitman 2018-07-17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有其父,必有其子”,就是在告诫我们,做父母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母亲和父亲在儿童面前是怎样的人,取决于儿童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环境。”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他们尚未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父母在他们的心目中就是一个权威。

在他们看来,父母的一切言行都应该是正确的,是自己可以去模仿的范本。

只需要父母示范一次,会让孩子快速形成认知,进而模仿。

而且这些行为一旦重复下去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即使后来孩子意识到这是错误的,形成的习惯在短时间内也很难改掉。

然而,并不是所有家长都能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

事实证明,生活中仍然有非常多的家长,不懂得反思自己言行是否妥当,在给孩子做着错误的行为示范。

尤其是这4个方面,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十分不利。

1当孩子面吵架动粗

加拿大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曾做过一个著名实验——儿童攻击性行为习得实验。

实验中,72名幼儿园儿童分组观看两个成人榜样:一个对充气玩偶拳打脚踢,另一个安静地玩玩具,对旁边的充气玩偶置之不理。之后,让儿童玩这个玩偶。

结果十分明显,观察过暴力榜样的儿童模仿了攻击行为,他们不仅像“榜样”一样对玩偶施以暴力,而且发明了新的攻击玩偶行为,譬如用玩具枪向玩偶射击。

看过、也亲眼见证过很多因为两个孩子之间的小摩擦,双方家长大打出手的案例,又或者,爸爸妈妈当着孩子面吵架动粗。

这些行为示范,在孩子眼里并不是勇敢正义,而是毫无克制,暴力相向。孩子受到影响,也会学着用暴力解决问题,阻碍良好的人际交往。

父母懂得克制自己的情绪,不在孩子面前与人冲突,才算是迈出了合格示范的第一步。

2当着孩子面抱怨、随意发脾气

现代生活给大家都带来了很大压力,于是很多家长宣泄情绪的出口变成了抱怨,抱怨身材上的不满意、工作上的不如意、生活上的不开心······也不管孩子是否在场。

孩子年龄小,对于一切事物的认知最直接的来源就是父母。

而这些消极、颓废的词汇会直接传导给孩子满满的“负能量”,让孩子心理产生不安全感,甚至对现实、对生活产生质疑,充满了不自信。

曾经一位朋友和我分享了她的经历:其实她小时候家境尚可,但是她有一位非常喜欢抱怨的母亲,每天给她传递的信息就是,我们家如何如何穷、爸妈如何如何不容易。

于是她从小就种上了自卑的种子,活得谨慎而敏感,“后来长大了去大一点的商店都会发怵,我变成了一个对自己十分吝啬的葛朗台,永远过度地克制自己,永远压制快乐,永远心怀罪恶感。”

电影《美丽人生》中,那位父亲永远保持客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让人动容。

在集中营的悲惨世界里,他用无数个善意的谎言,为儿子营造了一幕美好的幻想,他告诉儿子,所有的残酷只不过是一场游戏,游戏的奖励是一辆崭新的坦克。于是,他的儿子便有了足够的勇气,熬过那段艰难的岁月。

生活固然会有灰暗、沮丧的时刻,但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应该是把积极乐观、直面困难的一面展示给孩子,而不是做无谓的抱怨,或是因为自己的情绪而随意对别人发脾气。

因为你面对低落、挫败时的表现会潜移默化中影响他的思维方式,只有帮助他建立积极、正向的人生态度,才会让他受益无穷。

3当孩子面破坏规则

很多家长以为孩子小,当着他的面做什么事他不会懂得背后的含义。于是很多家长一面在教孩子遵守规则,一面却在破坏规则。

殊不知,家长随意践踏花草、横穿马路、随地吐痰、破坏公共设施、公共场合大声喧闹等不文明行为,很快就会被孩子学走。

而学走的不文明行为只是表面现象,久而久之,孩子也容易变得漠视规则,只顾及自身的狭隘利益,不顾他人和公共利益,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长。

去年,一位妈妈带着女儿,为了等迟到的爸爸一起坐上车,不惜用身体堵高铁门、用脚拦门,导致高铁无法正常发车。

其实,那位妈妈大可以通过爸爸没把握好时间,错过了车次,来教育孩子要有时间观念,却偏偏用这样漠视公共规则的方式出尽了洋相,给孩子做出了十分错误的行为示范。

当孩子见证了父母破坏规则的行为,不仅会损害家长在孩子心中的权威,教育力度也会大打折扣。

因此,想让孩子遵守公共规则,遵守家中的规矩,家长首先应该做好表率,不能为了投机取巧,抱着侥幸心理去打破规则。

4当孩子面说别人坏话

背后议论别人不仅是缺乏自信的表现,也是一种道德缺陷。

很多家长喜欢背后对别人的长相或行为说长道短,这会让孩子以为背后说别人坏话的行为是可以的。

有话直说是孩子的天性,诚实、坦率,是一个人最美好的品德。

但在家长的错误示范下,孩子很容易学会客套与虚伪,这会对孩子的人际交往及道德品质修养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

孩子将过早学会察言观色、言不由衷。潜移默化下,孩子也可能做出挑拨同伴间关系、编假话“哄骗”老师和父母的行为。

还有的父母喜欢随意评价孩子身边的伙伴,“不要跟xx玩,他不是个乖孩子”、“看他那样子就不爱学习,别被带坏了”······

家长想引导孩子和品质或成绩优秀的孩子交往,这一点无可厚非,可以给孩子树立一些绘本、书籍、电影动画中的良好榜样,但是不要在孩子面前对身边的人作负面评价。

即便是真要议论,也要尽量避开孩子,以免孩子对父母产生信任危机,过早学会成人的交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