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歌》李贺
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清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细烟。
筝人劝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问谁?
不需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
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惟浇赵州土。
漏催水咽玉蟾蜍,卫娘发薄不胜梳。
羞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促!
春天里一个晴朗的日子,李贺随同朋友们骑马来到郊外游览。眼前山含秀气,水泛新绿,桃花攒簇如火,柳枝摇曳似烟。使人在悦目赏心之余,不禁神驰物外,感慨万端。从秀丽的山姿水态,想到它们难免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从娇艳的红桃绿柳,想到人生的短暂易逝。一方面悲悼好景不长,另一方面慨叹年命难久。诗歌所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特殊的境遇和情怀。
“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开头两句是说,春风把大山吹成平地,天帝派天吴移来了海水。
“浩歌”是大声歌唱的意思。一般说来,写作这样的诗宜从叙事写景入手。但诗人不屑于这样做,偏从虚处落笔。一开始,就把想象的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幻象纷呈,雄奇诡谲,却又把“沧海桑田”的“意”婉曲而又鲜明的表达出来了,字里行间充溢着一种惊世骇俗的英气。
“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三、四两句是说,王母的桃花开了上千遍,长寿的彭祖和巫咸也该死过几回。
三、四两句,一写仙界,一写尘世。传说王母种的桃树,“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彭祖和巫咸则是世间寿命最长的人,当王母的桃树开花千遍的时候,彭祖和巫咸也不知死了多少回了。两相比照,见出生命的短促。长寿的彭祖、巫咸尚且不能久留人世,何况我们这些寻常之辈呢!这里有两个对比:一是把仙人与凡人相比,一是把凡人中的长寿者与普通人相比。前者见于字面,后者意在言外。这样层层比照、烘托,“人生几何”的命意更加显豁。
五至八句写春游时的情景,用的是反衬手法。
“青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细烟。”五、六两句是说,坐骑的青骢马花纹如连线,初春的杨柳含裹着缕缕云烟。
先着力烘托春游的盛况。马的毛色青白相间,构成钱形花纹的名叫“连钱骢”,是名贵的马。骑在这样的马上,饱览四周的景色,真是惬意极了。初春的杨柳笼含淡淡烟霭。眼前的一切是那么柔美,那么逗人遐想。
“筝人劝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问谁?”七、八两句是说,弹筝美人用金杯劝我饮酒,谓我年轻,前程未知当自勉。
后来大家下马休憩,纵酒放歌,欢快之至!而当女歌手捧金杯前来殷勤劝酒的时候,诗人却沉浸在冥思苦想中了。他想到春光易老,自己的青春年华也将逝如流水。“神血未凝”即精神和血肉不能长期凝聚,它是生命短促的婉曲说法。“身问谁”是“身向谁”的意思。全句的大意是韶光易逝而知己难逢,自己的才能和抱负何时方能施展?等到神血两离,生命终结,一切都将化为乌有,那是多么可怕而又痛心的事啊!
“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这两句是说,不须纵酒欣赏那哀怨曲《丁都护》,要知道世上的英雄本来无定主。
接着诗歌又由抑转扬,借古讽今,指摘时弊,抒发愤世嫉俗的情怀。“丁都护”,或者像清王琦所说,实有其人,并且是这次郊游宴乐的参与者;或者当时有“丁都护嗜酒”的传说,诗人借以表达劝诫之意。“不须浪饮丁都护”,既是劝人,也是戒己,意思是不要因为自己怀才不遇就浪饮求醉,而应面向现实,认识到世道沦落,英雄不受重用乃势所必然,不足为怪。诗人越是这样自宽自慰,愤激之情也就越显得浓烈深沉。“世上英雄本无主”的“主”,影射人主,即当时的皇帝,以发泄对朝政的不满。
“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惟浇赵州土。”这两句是说,买丝线绣一幅怜才爱士的平原君,有好酒只拿去浇祭赵州的旧土。这两句与其说是敬慕和怀念平原君,毋宁说是抨击昏庸无道、埋没人才的当权者。表面写“爱”,实际写“恨”,恨自己没有机会施展才华和抱负,以致虚掷了黄金般的青春年华。
结束四句的内容与前面的各个部分都有联系,具有一定的概括性。
“漏催水咽玉蟾蜍,卫娘发薄不胜梳。”这两句是说,漏刻催逼,水流急急通过玉蟾蜍,侍酒女子头发稀薄已经不好梳。
“玉蟾蜍”是古代一种漏壶,铜壶滴漏,声音幽细,用“咽”字来表现它,十分准确。另外,诗人感时伤遇,悲抑万端,这种内在的感情也借助于“咽”字曲曲传出,更是传神。“卫娘”原指卫后。传说她发多而美,深得汉武帝的宠爱。这里的“卫娘”代指妙龄女子,或即劝酒歌女。全句的意思是:别看她现在黑发如云,美不可言,随着岁月的流逝,这满头黑发会渐渐变白变少,直至无法梳理。它通过具体形象,揭示了“红颜易老”的无情规律。
“羞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促!”末两句是说,眼看着浓黑眉毛转眼变衰白,二十岁的男子哪能空劳碌?
末两句急转直下,表示要及时行乐。“羞见秋眉换新绿”有两层意思,一是不要辜负眼前这位侑酒姑娘的深情厚谊;二是不愿让自己的青春年华白白流逝。既然世上没有像平原君那样的识才爱士的贤哲,又何必作建功立业的非非之想。如今面对歌女、美酒。宝马、娇春,就纵情开怀畅饮吧。一个年方二十的男儿,正直风华正茂之时,为什么会如此局促压抑?很显然,这种及时行乐的思想,是从愤世嫉俗的感情派生出来的,是对黑暗现实发出的悲愤控诉。
这首畅叙胸臆的诗篇,造语奇,造景也奇,使人感到耳目一新。诗人骑马踏青,面对大好春光,本应产生舒适欢畅的感受。但偏偏就在此时,一种与外界景物格格不入的忧伤情绪像云雾般在心头挥之不去。这种把欢乐和哀怨、明丽和幽冷等等矛盾着的因素糅合起来的现象,在李贺的诗歌里是屡见不鲜的,它使诗歌具有更神奇的魅力。
附录《浩歌》李贺
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青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细烟。
筝人劝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问谁?
不需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
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惟浇赵州土。
漏催水咽玉蟾蜍,卫娘发薄不胜梳。
羞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