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了,禁止幼儿园提前教拼音等课程的通知。 孩子还没上幼儿园,就要学拼音、背古诗词,认识几百个汉字,才上小学,就要学初中物理。由于担心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父母不惜花重金,让孩子从小上各种兴趣班、培训班,接受“超前教育”。 图片来源:《起跑线》 01 早期教育≠超前教育 早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个体在0-6岁阶段里:感知觉、大脑发育、安全感、好奇心、情绪、自我意识、认知能力、语言发展、规则意识、社会能力,是心理及能力发展最重要的10个方面。 这些发展奠定了孩子一生的心理及能力基础,一旦错过很难补偿。因此,这是早期教育非常重要的内容。 图片来源:《起跑线》 超前教育,若从字面理解,就是在孩子没有发育到能够具备相应能力的时候,就提前进行教育,希望孩子超前学习的行为,这在一些研究大脑发育的书籍中又被称为“过度培养”。 在如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竞争中能够更有优势,这种心情能够理解,但问题在于,这违背了个体成长的科学规律。 超前教育所带给孩子的压力,往往会适得其反,对孩子的智力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超前教育和早期教育最重要的区别就是,是否符合个体发展的科学规律,早期教育是为了满足个体成长需要而提供的教育内容,而超前教育是为了满足成年人内心焦虑的教育作弊行为。 02 两三岁的孩子背唐诗学英语有没有必要? 单纯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标准是很清晰的,就是根据个体成长的科学规律,从孩子的成长能力特点出发判断孩子的成长需求,再来看是否有必要。 首先说唐诗,唐诗的两个重要构成,一个是文字内容,一个是声音韵律。 对于两三岁的孩子来说,大多数的唐诗内容是不可理解的。一方面两三岁的孩子还不识字,另一方面文字所表达的内容,也不在孩子能够理解的范围之内。 而唐诗的声音韵律相对更接近于孩子的认知,尤其是一些句型比较短、韵律节奏比较清晰的诗句,可以作为孩子进行语言表达练习的载体。但并不是所有的唐诗都适合两三岁的孩子背诵,也不是背诵得越多越好。 两三岁的孩子还处于具象思维的阶段,越具体的事物、与生活相关的事物,更适合孩子的认知能力范畴,故事、儿歌、动画片,包括平常大人与孩子的沟通,都是孩子进行学习和语言表达练习的载体,唐诗并不是唯一。 英语学习也是一样的逻辑,两三岁的孩子处于语言发展的敏感期,有一个种固定的语言环境对于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多语言的环境反而增加了孩子语言学习的难度。 如果英语学习的内容和教授方式是能够符合孩子的成长特点的,那么对于孩子来说英语是一种语言练习的载体,如果过度,反而对孩子学习母语会造成很多困难。 并且,从两、三岁开始学英语,并不能决定孩子在未来就一定英语能力特别强。当孩子有一门母语能力建立得比较牢固以后,再去学习一种新的语言,学习掌握的速度会更快。 03 超前教育会对孩子造成哪些影响?
比如说,孩子在两三岁我们就让他去背诵大量的古诗词,而实际上他并不具备理解的能力,他的记忆完全是在用机械记忆,这样简单的机械背诵代替了高级思维-对事物的理解和形成自己独立的想法和判断。 |
|
来自: Trustinggod > 《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