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系统历年分值 执业25分 助理12分
第三章 上肢骨折
1.多发生在锁骨中段。骨折后,出现肿胀、瘀斑,肩关节活动使疼痛加重。 病人常用健侧手托住肘部,头部向患侧偏斜,以减轻胸锁乳突肌牵拉骨折近端活动而导致疼痛。
2.肱骨外科颈为肱骨大结节、小结节移行为肱骨干的交界部位,位于解剖颈下2~3cm,有臂丛神经、腋血管在内侧经过,骨折可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3.肱骨科颈1~2cm至肱骨上2cm段内的骨折。肱骨干中下1/3段后外侧有桡神经沟,有由臂丛神经后束发出的桡神经经内后方紧贴骨面斜向外前方进入前臂,此处骨折容易发生桡神经损伤。可出现垂腕、各手指掌指关节不能背伸、拇指不能伸直,前臂旋后障碍,手背桡侧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
4. 肱骨髁上骨折可分为屈曲型和伸直型。神经血管容易受到损伤。在肱骨髁的内侧有尺神经,外侧有桡神经,均可因肱骨髁上骨折的侧方移位而受到损伤。
5.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肘后三角关系正常。通常是近折端向前下移位,远折端向上移位(前下后上)。
6. 肱骨髁上骨折检查:夹纸试验(Froment试验)→尺神经是否损伤。 并发症:可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若不及时处理可发生缺血性肌挛缩。神经损伤:袁中迟早闹垂腕。晚期易并发肘内翻畸形。
7.桡骨远端骨折伸直型(Colles骨折)
(1)“银叉”畸形:外伤后,因远折端向背侧移位,侧面看呈“银叉”畸形。(2)“枪刺样” 畸形:因远折端向背侧移位,而近折端向掌侧移位。
8.桡骨远端骨折屈曲型(Smith骨折)
与伸直型骨折移位方向相反,故称反Colles骨折或Smith骨折,可见远折端向掌侧、桡侧移位,而近折端向背侧移位。
9. 桡骨远端骨折巴通(Barton)氏骨折(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伴腕关节脱位,)桡骨远端后缘或前缘(反巴通氏骨折)的关节内骨 折。桡骨断片(与思密斯骨折和柯雷氏骨折相对)分别向腕掌侧或背侧移位。
10. 尺骨上1/3骨干骨折可合并桡骨小头脱位,称为孟氏(Monteggia)骨折。
桡骨下1/3骨干骨折合并尺骨小头脱位,称为盖氏(Galeazzi)骨折。
速记口诀:孟上尺,盖下桡。
第四章 下肢骨折
1.股骨头圆韧带内的小凹动脉:供应股骨头凹部的血液循环。
2.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沿股骨颈进入股骨头。
3.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是股骨头、颈的重要营养动脉。旋股内侧动脉发自股深动脉,又分为骺外侧动脉、干骺端上侧动脉和干骺端下侧动脉。骺外侧动脉供应股骨头2/3~4/5区域的血液循环,是股骨头最主要的供血来源。旋股内侧动脉损伤是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主要原因。
4.(1)股骨头下骨折: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会很大。(2)经股骨颈骨折: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或骨折不愈合。(3)股骨颈基底骨折:对骨折部血液供应的干扰较小,容易愈合。
2.按X线表现分类
(1)内收骨折:Pauwels角大于50°,容易再移位,属于不稳定性骨折。(2)外展骨折:Pauwels角小于30°,属于稳定性骨折。若过度牵引、外旋、内收或过早负重等不当处理,也可发生移位,成为不稳定骨折。
速记口诀:“外面的小三想稳定”
5.临床表现:中老年人摔倒+髋部疼痛+不能行走+外旋畸形。
外旋畸形(45°~60°),患肢短缩,Bryant三角底边缩短,大转子超过Nelaton线之上。
6.治疗
非手术疗法适应症:无明显移位的外展型或嵌入型等稳定性骨折,年龄过大,全身情况差,或合并有严重心、肺、肾、肝等功能障碍者。可穿防旋鞋,皮牵引,卧床6~8周。
手术治疗:65岁以上股骨头下型骨折。工关节置换术;
7.股骨干骨折上1/3骨折 近折端向前、外及外旋方向移位;远折端向上、内及后方移位。
8.胫骨干横切面呈三棱形,在中、下l/3交界处,变成四边形,在三棱形和四边形交界处是骨折好发部位。
9.胫骨上1/3骨折,可致胫后动脉损伤,可引起骨筋膜室高压。 中、下1/3的骨折易使营养动脉损伤,供应下1/3段胫骨的血循环显著减少,导致骨折愈合较慢、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10.腓总神经绕过腓骨颈进入腓骨长、短肌及小腿前方肌群,可引起腓总神经损伤。
11.小腿由于骨折后骨髓腔出血,或肌肉损伤出血,或因血管损伤出血,均可引起骨筋膜室综合征。
12.股骨转子间骨折也称股骨粗隆间骨折,最常见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常可引起髋内翻畸形。
骨粗隆间骨折与股骨颈骨折鉴别诊断
(1)共同点①老年人;②受伤后转子区间出现疼痛、肿胀,瘀斑,下肢不能活动;③检查压痛,下肢外旋,有轴向叩击痛,下肢缩短。
(2)鉴别点
鉴别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颈骨折
患肢短缩 大于3cm 少于3cm
患肢外旋 90° 45-60°
压痛点 转子间 腹股沟中点
预后 良好 差
第五章 脊柱和骨盆骨折
1.脊柱损伤不稳定。以胸腰段脊柱(T10~L2)骨折最多见。 X线是首选的检查方法;中柱损伤或神经症状者,均需做CT检查; CT不能显示脊髓受损情况,疑脊髓损伤应行MRI检查;
2.骨盆骨折
(1)骨盆分离试验与挤压试验阳性。
(2)肢体长度不对称。
(3)会阴部的瘀斑是耻骨和坐骨骨折的特有体征(不会出现反常活动和骨擦音)。
(4)X线可显示骨折类型及骨折块移位情况,骶髂关节情况以CT更为清晰。
3. 骨盆骨折并发症
(1)腹膜后血肿,是最危险并发症。
(2)腹腔内脏损伤。穿刺最有价值,B超首选检查。
(3)膀胱或后尿道损伤 (4)直肠损伤:(5)神经损伤:主要是腰骶神经丛与坐骨神经损伤。骶神经损伤会发生括约肌功能障碍,导致尿失禁。
4.脊髓震荡:最轻微的脊髓损伤。只暂时性功能抑制,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即可完全恢复。
5.马尾神经损伤:第2腰椎以下骨折脱位可产生马尾神经损伤,表现为受伤平面以下出现弛缓性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