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坊街新开了一家网红奶茶店,在这里工作的威廉来自台南——台湾的美食之城。 他每天混迹在附近,盼望能寻找正宗的杭州味道。我告诉他,河坊街只是一条旅游小吃街。要想尝到老底子味道,不妨去找一找隐匿在杭城的小街巷。 首先,你要像饥饿的老杭州一样,走路带风、蠢蠢欲动;然后再一头钻进这些或青砖白瓦、或人声嘈杂的街巷——那些游客从来不涉足的地方。 -1- 这条巷子里藏着的绍兴菜 那么臭却征服无数杭州人
店名 小店王绍兴菜 推荐指数 ★★★★★ 久盛巷不好停车,但并不妨碍食客们接踵而至。 在巷子门口,硕大的店名「小店王」上写着六字真言:「醉、糟、霉、臭、酱、腌」,一位男士距离店门还有五六米,声音就高亢嘹亮的喊了起来,「老板糟鹅、虾油鸡各一份,霉千张直接来两份」。
几张桌子,两个包间,再往里就是烟火味的厨房,墙上挂着手写菜单。看店名就知道,这家是吃绍兴菜:臭豆腐、霉千张、糟鹅……绍兴菜以口味重为名,越糟、越臭、越好。 比如,一盘霉千张看起来虽然大,上面那块吸收了大量不可言述气味的肉饼才是精华。
糟过的猪五花肉切片,其貌不扬,咬上一口却满嘴酒香。铺在白米饭上吃,化开的油脂香味融进米饭,更是一绝。 干菜河虾汤也是店里的招牌,一口下去咸鲜开胃。糟鹅、臭豆腐清蒸也值得尝试。 虽是小店,但从选材到制作,每道菜都极为讲究。虾油鸡里用到的虾油露,是选用的绍兴上虞一些老手艺人烧的虾油露,「外面买不到的」。 糟鹅也不简单。首先鹅得用绍兴产的「浙东大白鹅」,现杀取货,拿回来烧好放凉,再用盐给鹅肉仔细按摩,接着放入绍兴老酒做成的陈糟中腌制。大概5天左右,红亮的陈糟从鹅皮渐渐渗入鹅肉,最终呈现出可可巧克力般的颜色。 夹起一块放进嘴里,绵密柔软的鹅肉满是凌冽的绍兴老酒香,口感像极了小时候吃的酒心巧克力。
#网友评价# 绍兴菜我吃过不少,如果说小店王在杭州城排第二,那没人敢排第一。别家店招牌菜顶多两三样,这里样样都是招牌,尤其虾油鸡、糟鹅、双臭和霉千张,完美诠释了什么叫「越臭越香,念念不忘」。 -2- 藏在巷子里的这家店收割老中青少四代 有人驱车3小时就为这一口 地址 德苑路 店名 蕙心小吃 推荐指数 ★★★★ 据说在大关老社区已经开了20多年的蕙心小吃,99%的杭州人都听过。它家馄饨烧麦的地位,就像是菊英面馆的片儿川一样。 蕙心,多文艺的名字。穿过林荫道,很普通的小店,但真的不普通。 老杭州都知道,蕙心的馄饨烧麦都是现包的,馄饨皮是自己家做的,特别有韧劲,也不容易破。
蛋黄鲜肉大馄饨、芹菜鲜肉小馄饨是店里卖得最好的两款。蛋黄鲜肉馄炖,纯瘦肉混蛋黄,怎一个鲜字,以至于馄炖汤不用鸡汤也算完美了。而住在附近小区的人尤其爱点这芹菜鲜肉小馄饨,「这么多年口味都没怎么变,老板人实在」! 馄饨的个头足有半个手掌大,皮比起烧麦来要厚实一些,清透的汤底简单又解腻。全杭州最好吃最实惠的馄饨,没有之一。 除了馄饨,烧麦也算的上是每桌必点,作为招牌产品,一定要尝一下。半透明的皮没有封口,包裹着鲜肉笋丁做的内馅。吃的时候可以从开口处倒入一些醋,或者在小碟子里倒上醋和辣椒酱,蘸着吃。
蕙心馄饨虽然口味不多,但每天都现做现卖,新鲜非常。还有很多人会买生馄饨回家,做早餐或夜宵都一级棒。 #网友评论# 从蕙心边上的十一中毕业两年了,除了怀念那里的学校和老师,还很怀念蕙心的馄饨,那不止是一碗美味,更是那段忙碌青春中的一抹温暖。总是在冬日的早晨约上三五舍友偷溜出校门,排队买馄饨,然后在保安叔叔意味深长的眼神中急急忙忙地飞奔回学校。 -3- 吃惯了嘉兴粽的杭州人 也会被这条巷子里的湖州枕头粽征服
店名 阿胖粽 推荐指数 ★★★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官场失意的陆游在孩儿巷里留下名句。 现在的孩儿巷,对老杭州来说,比凤起路商圈还好逛:短短百米,有40多家馆子。能在这样竞争激烈的地方留下来,代表的就是实力。 第一网红店要数阿胖粽,这里平均1小时要卖100个粽子,一天要包1500个,端午节前夕要卖一万多个,估计包都来不及。 杭州流行外形饱满的嘉兴粽,阿胖却使用秀气的湖州「枕头粽」包法,硬是在孩儿巷闯荡十几年。 大受欢迎的原因其实已经在招牌上写明:「真材实料,实打实」。 来这里必点的是蛋黄肉粽。肉必须是肌理细腻的夹心肉,用大锤敲打一阵,再用秘制酱料腌制半天,而酱料是独门秘方,不会外传的。 其次馅料必须足,从侧面看肉和蛋黄有一长条,占到枕头粽的一半,这样才能称得上真材实料。 豆沙粽同样讲究。从原材料的采购到翻炒成馅,每道工序都要亲自把关。虽然要花上大半天的时间,但是慢工才能出细活。
这里的豆沙粽,还包裹着一块肥肉,绵绵的豆沙甜度正好,迸发出一阵猪油香。 #网友评论# 虽然现在最出名的粽子是五芳斋,但是阿胖粽的地位在我这里是比五芳斋高的。每个粽子,不论肉粽豆沙粽,里面的料大概是五芳斋的好几倍多吧。店是很小的,阿姨包粽子速度很快,一筐一筐粽子香香的水汽感,开吃吧开吃~ -4- 这家巷子里的十六年老店 店主阿姨做葱包桧儿都练出了肌肉
店名 叶阿姨葱包桧儿 推荐指数 ★★★★★ 虽然离河坊街不过百米,后市街却从来没有喧哗吵嚷的游客——熟悉的食客自会前来。 临街一米多宽的家门口,被店主改造成了葱包桧儿摊。门口的招牌白底红字,写着「02年开张的小店,杭州特色小吃葱包桧儿,4元一对,春卷皮10元一斤」。 店主叶阿姨坚持做传统葱包桧儿十六年,只用葱、油条、春卷及酱料而已。只有你叫一声,她才会从房间里跑出来,现做现卖。 刚出锅的葱包桧儿被阿姨用铁锅压的很实。最外层的春卷皮焦、脆,内层却嫩得弹牙,油条、春卷皮融为一体,松口得一咬就断。 拿着这一副最传统的葱包桧儿,我终于明白正午最热的时候还有小年轻跑出来买的理由了。 国外留学的游子飞回家乡,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叶大姐家吃一副葱包桧儿。末了还不够,捎上10元一斤的春卷皮自己回家做菜吃才能心满意足。 「以前大街小巷都能买到,现在做的少了」。小杭州回忆道到。在街角或学校遍布的葱包桧儿摊子,正渐渐淡出人们视线。 叶阿姨对自己小店的用心经营,才让这家充满人情味的小店屹立了16年。对每个吃着葱包桧儿长大的人来说,都希望童年味道能一直藏在巷里、藏在心里。 #网友评论# 那天杭州下大雨,打着车来吃最正宗的葱包桧儿结果来的有点晚。当时觉得完了,冒雨来吃也没吃上,可还是非常不甘心,非常小心的敲了敲已经关闭但是里面透着光的卷帘门,竟然真的有回应!! 大概是被我冒着雨来找吃的诚意感动了,阿姨说「你等着哈,我给你做一个」,这雨淋得值了! -5- 名号响彻杭城的大厨「光头老马」 却在这条巷子里开了家平民食堂
店名 好食堂 推荐指数 ★★★★★ 东山弄的「好食堂」,简单清爽,有种老底子国营食堂、家常饭店的感觉。 面积不大,只够放12张桌子,一天却要做100多桌。上海、北京、广州的食客就不说了,连青芝坞的几家餐厅老板,都跑到这里尝尝「老杭州家常味道」。 店主「光头老马」本名马坤山,19岁就是杭州延安饭店最年轻的厨师长,后来开出了胜利河大名鼎鼎的、每天卖七八千个的「鑫隆鸡爪王」,现在又开了这家毛亲民的、人均30元的好食堂。 这里的一桌菜,到大饭店也就够买点酒水:15元的家烧丝瓜、16元的清汤鱼圆、18元的螺蛳烧鲫鱼、28元的香芋煲、32元的小酥肉、38元的红膏咸炝蟹…… 价格公道,食材也不容马虎。 卖的最好的醉蟹,用的是实打实的红膏蟹,用绍兴黄酒浸到蟹肉酥软,里里外外都散着浓郁的酒香。咬一口,蟹黄的鲜和腥浸在酒里,提神醒脑。
猪肝、腰花、猪肚等下水都来自「黑毛猪」;白条、汪刺、螺蛳、黑鱼等都是德清来的;茄子、番薯、南瓜,都是丽水景宁1000多米的高山上的…… #网友评论# 什么湖滨28、金沙厅我都是招待朋友才会去吃的,本地朋友约饭还是会选更接地气的餐馆(非连锁),比如这家好食堂,我吃了有八年了...每道菜都好吃,完全没有雷,重点是价格便宜份量大,多点一些不吃亏不上当,我们经常吃一半打包一半。 -6- 杭州最有老底子生活味的巷子 竟然是一个大菜场? 地址 大马弄 店名 蒋师傅酥鱼、阿胖卤鸭等 推荐指数 ★★★★ 皇城根,太庙边,「大马弄」是杭州最有市井味的街巷之一。 200多米的街巷,蔬菜、鲜肉、鱼虾、水果样样俱全。菜价要么贵,要么便宜——贵的是本地菜,胜在品质;便宜的则比菜场还实惠。 说大马弄是一个大菜场,自然少不了人们买回家的美食。 要吃到一份蒋师傅酥鱼,在饭点是得排一会儿的。有的客人从富阳、滨江老远赶来;有义乌人隔上个把月开着车来买,每次买上四五百块。 当家花旦草鱼,两种小鱼德清小白条、钱塘江小刀鱼、鱼头都是现切好再油炸的。 点了单,灶台间里两口油锅同时坐火,炸完第一道,马上丢进温度更高的大油锅,复炸上一分钟。 经过两道油炸,酥鱼浸过汤汁,外皮仍然酥脆。浇上酥鱼的酱汁也有讲究,26种配料的方子用了11年,每种配料都要烧不同的时间,严格按照程序操作。 蒋师傅酥鱼用老杭州的话来说就是「过老酒,真当鲜」,他们三天两头去店里报道,只为买碗酥鱼添碗下酒菜。 往弄里走,经过仓前白切山羊肉、大马弄小吃、老奶奶杭菜、金华土猪肉店,就是杭州卤味界小有名气的阿胖卤鸭。 阿胖卤鸭门面不大,柜台里十几只油光锃亮的卤鸭被堆在一个大盘子上,鸭爪、鸭胗、鸭肝另外放开。 卤鸭价格实惠,整只41元,半只21元。大早上就有人排队来买,生意最好的时候每天能卖上百只整鸭。 #网友评论# 一个人去逛大马弄,看看有什么可以背回家。被大马弄的酱货们迷到神魂颠倒,又舍不下方师傅的糯米藕,遂决定都捎上。排队等了好久的酥鱼,吃下一块后便决定,中午一定吃碗面去,浇头嘛,当然是热乎的熏鱼啦! -7- 这条巷子的早餐店 队伍从早晨排到下午
店名 游埠豆浆 推荐指数 ★★★★ 这条巷子里的苍蝇馆子,店面小、桌椅又破旧。老客们拖鞋短裤,丝毫不在意环境对美味的影响。 如果说这里的游埠豆浆全杭州第一,估计没人会投反对票。 两块钱一碗的豆浆,料子却很实在。碗底放了虾皮、榨菜、丁油条、香菜等,一大勺热腾腾的豆浆浇下去,咸豆浆翻开了花。 咸豆浆最好搭配油条和烧饼。炸的金黄、酥脆又有韧性的油条,一出锅就会被抢光;外皮焦黄、里面松软的长方形烧饼,刚从炉子里拿出来还得撒上芝麻。 无论什么天气,这简单实在的味道都让客人络绎不绝。老客们甚至不用老板动手,付完钱自己找座位、夹油条、拿烧饼。 这样的美味,靠的是20多年经验的积累。 老板叶军16岁从兰溪游埠老家来杭州,跟着师傅学手艺。如今40岁,他的人生都在和豆浆油条打交道。 吃这件事,最需要匠人精神。 #网友评论# 大清早就过来了,我们来的还算早吧,排了差不多1小时。就为了买两碗豆浆两根油条两张饼,还好味道对得起我排这么久! -8- 连开六家海鲜大排档的老板 却在这条巷子里开起一家社区食堂
店名 邻里食堂 推荐指数 ★★★ 从金钗袋巷87号进,穿过两个小花园,出一扇门,右拐,走大约300米,就到了藏在社区里的「邻里食堂」。 如果不是有人带或是按着地址仔细寻找,过路人根本就不会注意到。 许多客人已经熟得完全跟家里人一样,要是店里面坐满了,就自己搬张凳子到门口端着吃,吃完后把碗筷拿回厨房,还有客人居然帮着打扫卫生。
在这家充满人情味的饭馆,随便说几个菜价,你都根本不敢相信这是杭州的物价:片儿川7元、糖醋里脊8元、卤鸭小份12元、脆笋炒肉片大份15元、黑鱼二吃28元…… 挑剔的大妈们评价这里份量足、够杭州口味:「他们家的酸菜鱼用的是草鱼,卖十块钱一碗,外面光草鱼买买也要十二三块钱一斤」…… 你同样想不到,这家带着公益属性、定位为「老年食堂」的饭馆,创办者是近江大唐海鲜大排档的老板老唐。 想到老家93岁一个人住、行动还不方便的奶奶,老唐怕老人不习惯没敢接到杭州。「杭州这样的老人应该也不少吧」,他想在杭州开25家这样的社区食堂,而现在第三家正在准备。 #网友评论# 这里菜都是家常菜,价格很便宜。四个人点了大多数当时供应的菜,3份米饭,一共才花了68元,真真实惠,很赞! -9- 才在巷子里藏了五年 就引来各路美食大咖强烈推荐 地址 十五奎巷 店名 兰边碗 推荐指数 ★★★★ 很多人为了吃到十五奎巷的「兰边碗」,冒着被贴条的风险也要停在路边。 兰边碗店面极小,一眼望穿。一张圆桌、三四张小方桌,最显眼的还是门口的大灶头和一溜叠起的蒸笼。 臭豆腐蒸肉饼,去晚了没有。臭豆腐是富阳农家手工做的、肉饼是手工剁的、菜油是龙游收的不掺水的菜籽油;清蒸小本鸡,小本鸡在龙游放养半年,大小刚刚好,只放点盐就拿来蒸,原汁原味;腊笋丝,用临安昌化的晒笋,泡一个礼拜涨发、炖烧一天一夜让其入味;肉汁百叶结,把五花肉炖到完全酥烂,完全融入百叶结中,咬下去一口香浓……
在连锁餐厅价格水涨船高、出品反而越加低劣的情况下,兰边碗显然是独一份。 吃过的人都看得出老板做菜没有偷懒,而用心做的菜,最好吃。 #网友评论# 点单上菜收银,统统的都是男人家弟兄,一口杭州腔调,听的舒心惬意落胃;环境见仁见智,就是来吃烟火气,来凑热闹劲;菜品特色见仁见智,刀工么也不用挑刺儿,喜欢的,来吃不后悔,吃饱喝足心里满满的都是幸福的回忆,空空荡荡不存在的... -10- 这家街边的私房菜馆开了十九年 生意比对面的嘉里中心还好 地址 横长寿路 店名 三姐妹私房菜 推荐指数 ★★★★ 对美食有点了解的老杭州一定知道三姐妹,在他们心里,三姐妹是火了19年的真正网红。 在门口排队等待的,从打着手机游戏的年轻人、拖家带口的中年人到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都有,尽管十几分钟就翻桌,但人们还是要等待近一个小时。 门口点菜的人问起有什么招牌菜,负责排号的人会带着一种你应该知道的语气说:「开背虾、白切肉」,三姐妹做的其实就是杭州家常菜。
开背虾,香、咸、辣、脆恰到好处,酥酥的不扎嘴,不用吐壳;白切肉,分量很足,蘸一下蒜末酱油肥而不腻,光这一道就够下好几碗饭;白斩鸡,鲜嫩爽口,配上特制酱汁,咸味正好;小葱芋艿,用高压锅蒸过的芋艿十分软烂,糊糊的蘸点汤汁,一个人就能吃一整盘;炒臭豆腐,不算臭,也不咸,青椒红椒非常解腻,又是一道下饭神器…… 店里忙前忙后的老人忙起来一脸不耐烦,在闲下来才会和你聊聊天:「大家来很大程度是因为菜价比较经济实惠,这房子是我们自己的,否则卖这个价格的菜早就付不起房租了,其实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小时候家里吃的菜,现在外面吃不到了,我们坚持着做了而已,大家都捧场,来吃小时候的味道」… 当初三姐妹一起开的店,卖过馄饨,也卖过面,后来开始做私房菜。如今只有最小的妹妹还在店里,但三姐妹的味道一直还在传承着。
#网友评论# 换地方了,特意赶过去吃,现在地方变大了,不用像以前排老长,关键是菜价还和以前一样! 这些藏在街头巷尾的美食店,陪伴杭州人走过荏苒的岁月。在美食这件事上,老杭州和小杭州之间的传承,显得无比顺畅。 只要这些老底子的味道还在,这里就永远是那个充满着人情味儿的杭州。 ✎ 今日互动 下次有朋友说想吃杭州味道, 你会带他们去哪一家? 还是你有更好的选择?在评论区里告诉我们哦~ ✍️ 撰文 / 小楼、易小婉 📷 图片 / 网 络 🔍 主编 / 易 小 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