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用灸法与禁忌

 小修书馆 2018-07-18


一、常用灸法种类

古人在发现灸法治病和保健功效后,对施灸材料和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探索,发明和发展了许多灸法,目前为止,国内外应用于临床的灸法超过百种。            

插图灸法种类


二、艾炷灸法

艾炷灸是指将艾绒团成圆椎形的艾炷,用它在穴位上进行灸治。古代的艾灸,以艾炷灸法为最盛行。艾炷灸分直接灸(着肤灸)和间接灸(隔物灸)二类。

□ 直接灸法    
       

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腧穴所在的皮肤表面点燃施灸,故又称为着肤灸、着肉灸。若施灸时需要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化脓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不化脓灸。            

   


   


01、化脓灸

化脓灸又叫瘢痕灸,施灸时由于艾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后    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而留下瘢痕。因此,施灸前必须征求患者同意,方可使用本法。就灸疮而言,是局部组织经烫伤后产生的无菌性化脓现象,有治病保健作用。

02、不化脓灸

不化脓灸又称无瘢痕灸,施灸时当患者感到稍有灼痛时,则用镊子将艾炷挟去,换炷再灸,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03、发泡灸

发泡灸是指用艾炷烧灼或用刺激性药物敷贴穴位使局部皮肤发泡的治疗方法。灸发出的水泡一般不必挑破,可任其自然吸收。

04、麦粒灸

麦粒灸,是用麦粒大小的艾炷,作用于身体的特殊敏感点及相应部位,至燃烧至二分之一时将其压灭,第二壮可放在第一壮的未完灰烬上,待燃烧至还剩余三分之一处将其压灭,第三壮燃烧殆尽,由于有前两壮的适应,可减轻疼痛,以后每壮都燃烧完全。

□ 间接灸法

间接灸是指用药物或其它材料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故又称隔物灸。

   

   

01    、隔姜灸        

       


隔姜灸即是以姜为间隔物的灸法,适用于一切虚寒病症,对呕吐、腹痛、泄泻、遗精、阳痿、早泄、不孕、痛经、面瘫和风寒湿痹等疗效较好。

02、隔蒜灸

因大蒜液对皮肤有刺激性,灸后局部容易起泡,此法多用于治疗肺结核、腹中积块、未溃疮疡、蛇蝎毒虫咬伤等。

03、隔附子饼灸

隔附子饼灸是以附子药饼作间隔物,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有温肾补阳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阳虚的阳痿、早泄、遗精、疮疡久溃不敛,以及胃肠虚寒病症,如五更泄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04、隔盐灸

隔盐灸即用纯净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使其与脐平,上置艾炷施灸。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寒性腹痛、吐泻、痢疾、淋病、中风脱证等。

05、隔胡椒灸

隔胡椒灸是用胡椒作间隔物而施灸的一种灸法。此法适用于风寒湿痹痛,局部麻木、胃寒呕吐及腹痛等症,有温经散寒,通经止痛的作用。

06、隔药饼灸

隔药饼灸可分为二类。一类为单味中药或加1-2     味辅助中药研末制作而成的隔药饼灸;另一类系指将复方中药煎汁或研末后加入少量赋形剂制成小饼状,并隔此药饼用艾炷灸或艾条灸的一种间接灸法。        

07、隔陈皮灸

隔陈皮灸是用陈皮作间隔物而施灸的一种灸法。此法适用于胃腹胀满、饮食不振、呕吐、呃逆等证。


三、艾条灸法

艾条灸法是指用艾条来施灸的艾灸方法,艾条悬放在距离穴位一定高度上进行熏烤,不使艾条点燃端直接接触皮肤,称为悬起灸;将点燃的艾条隔布或隔棉纸数层实按在穴位上,使热气透入皮肉,火灭热减后重新点火按灸,称为实按灸。

□ 悬起灸法

悬起灸根据实际操作方法不同,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温和灸多用于灸治慢性病,雀啄灸、回旋灸多用于灸治急性病。

   

   

01    、温和灸——静止        

       


施灸时将灸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肢2-3    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 - 10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张,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温和灸有温通经脉、散寒祛邪的功效,多用于灸治慢性病症。

02、回旋灸——水平圈状移动

回旋灸在施灸时,将点燃一端的艾条,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约距离皮    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约距离皮肤3-4厘米的高度,在        3-5厘米直径的范围内,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回旋灸主要适用于病变面积较大的风湿痹痛、软组织损伤及皮肤病等。

03、雀啄灸——上下移动

雀啄灸在施灸时,象鸟雀啄食—样,一上一下、一起一落,忽近忽远地施灸,雀啄灸多用于治疗急性病、昏厥及小儿疾患。

04、齐灸——一穴或二、三穴同灸

采用二根或二根以上的艾条同时熏烤一个穴位或两个以上的穴位,均称为齐灸法。

05、排灸——多穴同灸

排灸法是现代创制的一种艾条悬灸法。本法少则4    支,多则12支,同时点燃后,分成两排排列,由施灸者双手夹持,本法火力充足,多穴同灸。

06、艾条隔物悬灸法

艾条隔物悬灸法指将艾条点燃后在覆盖某种隔物的穴位进行悬起灸的一种灸疗。艾条隔物悬灸与艾炷隔物灸的操作方法与作用机制,基本类似。

□ 实按灸法

实按灸法又称艾条按压灸法,是传统的艾条灸法之一。系指将艾条一端点燃后,隔布或绵纸数层按在穴位上,使热气透入肌肤的一种灸治方法。


01、雷火神针

施灸时,将雷火神针的一端烧着,用布    层包裹其烧着的一端,立即紧按于应灸的腧穴或患处,针冷则再燃再熨。如此反复灸熨7- 10次为度。

02、太乙神针

03、百发神针

04、艾火针衬垫灸

□ 温灸器灸

温灸器又名灸疗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施灸的器具,用温灸器施灸的方法称温灸器灸。临床常用的有温灸盒和温灸筒。


四、其它灸法

01、温针灸

温针灸法,又称温针、针柄灸及烧针柄等。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时,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    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将针取出。                        

插图温针灸

02、艾饼灸

艾饼灸法又称铺灸法,是将艾绒铺于穴位或患处上而施灸的一种方法。它包括熨灸法、日光灸两种。

03、艾熏灸

艾熏灸法是用艾绒燃熏或加水煮蒸熏穴位或患部的一种灸治方法。常用的有烟熏灸和蒸气熏灸两种。            

插图艾熏仪

04、灯火灸

灯火灸又名灯草灸、油捻灸。方法是用灯芯草一根,以麻油浸之,燃着后用快速动作对准穴位,猛一接触听到'叭'的一声迅速离开,如无爆炸之声可重复1    次。                        


05、天灸

天灸又叫自灸,又称药物灸、发泡灸。是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敷于穴位或患处,使局部充血、起泡,犹如灸疮,故名天灸。如:白芥子灸、蒜泥灸、斑蝥灸等

06、长蛇灸

长蛇灸因在施灸时需沿脊椎铺敷药物,形状似长蛇,故名,也有人称其为铺灸。此法多用以治疗虚劳顽痹等症。            

插图长蛇灸

07、火龙灸

火龙灸即先在病人背上或腹部敷上一层浸有秘制中药的纱布,而后盖上温湿毛巾,撒上酒精点燃,通过灸疗的温和火力逐步把药力渗透,经任督二脉经络的传导,激发经气,内达脏腑,外通肢节,达到强壮真元、调和阴阳、温通气血、引邪外出效用。

   

   

插图火龙灸



五、灸法中的补泻

灸法中的补泻是指用不同的操作技术进行补泻的方法。灸疗的补泻作用与穴位功能、临床证候、灸疗刺激量的大小(包括灸治方法、艾炷的大小、壮数的多少、距离的远近、灸疗时间的长短)、病变的部位及患者的体质等密切相关。

01、艾炷灸 补法——徐燃自灭,火力温和,灸毕按其穴

艾炷灸补法即点燃艾炷后,不吹艾火,待其徐燃自灭,火力微而温和,且时间间宜长,作灸壮数较多,艾炷大。灸治完毕后用手按压施灸穴位。

02、艾炷灸泻法——快燃快灭,火力较猛,灸毕不按其穴

艾炷灸泻法即点燃艾炷后,速吹旺其火,火力较猛,快燃快灭,当患者感觉局部烧灼发烫时,即迅速更换艾炷再灸。

一般而言,虚证可以用灸的补法,而实证即可用灸的泻法,艾炷灸的'疾徐'内寓补泻二法,即疾能行泻,徐可达补。

03、艾条灸的补泻

艾条灸的补泻,主要在操作上。用艾条温和灸或回旋灸,即为艾条灸的补法;用艾条雀啄灸,即为泻法。除此之外,补法所用的艾条宜小而细,而泻法所用的艾条宜大而粗。

临床上无论运用何种补泻,都应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灵活运用,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六、艾灸的禁忌

□ 恰当选择施灸方法

01、选择灸法要因人而宜,

如老人和小孩儿尽量少用或不用直接灸;糖尿患者也要慎用着肤灸,因为若操作不当,易出现化脓感染,伤口不易愈合;面部等暴露部位,宜用艾条悬起灸或艾炷间接灸,而不能用直接灸等。

02、选择灸法要因病而宜

采用直接灸(化脓灸)的方法,防治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有良好的效果;用灯火灸或火柴灸治疗流行性腮腺炎;铺灸治类风湿性脊柱炎等。

□ 艾灸的禁忌病证

对于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一般不适宜灸治——由于灸法用火,火性属阳,既能益阳,又能伤阴;

凡脉象数疾者,或极度衰竭者,亦不宜灸治——不论外感或阴虚内热病症。

□ 艾灸的禁忌部位

《医学入门》上说:'针灸穴治大同,但头面诸阳之会,胸膈二火之地,不宜多灸,背腹阴虚有火者,亦不宜多灸,惟四肢穴位最妙,凡上体及当骨处,针入浅而灸宜少,下肢及肉厚处,针可入深,灸多无害。'即:

头面及胸膈以上,均不宜多灸.下肢及肉厚处,多灸不妨。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

直接灸应注意禁灸以下部位:

01、凡属颜面部位,不论何穴一概禁用,以免残留难看的灸痕。

02、身体暴露部位,宜不用或少用,即须应用也应征得患者同意,

03、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不宜灸,正当关节处,一般不灸。

04、颈部及大血管走行的体表区域、黏膜附近,均不得施灸,

05、手足冲要之处,如手足指及手足掌心不可施灸。

06、身体隐匿处.如腋窝,会阴等处,灸疮发作至为不便。

07、特殊部位,如乳中、神阙、睾丸等不要施灸。

08、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不要施灸。

□ 其它禁忌情况

01、临时情况禁忌

出现风雨雷电、奇寒酷暑,或者病人过饱、过劳、过饥、大渴、大惊、大恐、大怒、大汗淋漓、情绪不稳等突发状况,人体的气血状况会比较混乱,所以不适宜艾灸。

02、醉酒者慎灸

酒醉者往往神志不清醒,进行艾灸时容易导致烫伤。

03、艾叶过敏者禁

有些本身具有过敏体质,如多有哮喘、荨麻疹史或对多种药物、花粉过敏史的患者会对艾叶发生过敏。要慎用艾灸疗法;有糖尿病的患者及有易出血倾向的患者要慎灸,以免操作不当造成伤口难以愈合或伤口出血不止。

04、孕妇产妇要慎做艾灸

孕期妇女应尽量避免做艾灸,尤其是腹部应禁灸,以免怀孕早期其温通作用造成流产,怀孕后期影响胎儿发育。产后艾灸也应等身体稍微复原后再做,每次不要时间太长。

艾灸可纠正胎位不正,通常在中晚期做(9    个月左右),灸至阴穴可转胎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