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矛与盾,胃酸与胃粘膜保护屏障的关系

 薄荷书屋WiFi 2018-07-18

胃腔内是一个强酸环境,胃酸起到了消化食物,杀灭细菌保护机体的作用,胃酸是矛;胃酸在消化食物的同时,对胃自己本身也有消化作用,这时就需要胃粘膜保护屏障这个盾来保护机体自身。

一、胃黏膜保护层是什么

它是覆盖于胃粘膜之上的厚粘液层,是第一道防线,将胃粘膜与胃腔内的胃酸、胃蛋白酶以及各种损伤因素隔离开来。胃粘膜上皮细胞还能分泌碱性物质可与渗透粘液层的酸中和,防止酸离子直接与上皮细胞接触造成损伤。

    正常情况下,胃粘膜具有强大的保护作用,它不仅能防止胃液中的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强大消化作用,还能抵御各种食物的磨擦、损伤及刺激,从而保护粘膜的完整性。我们把胃粘膜的这种作用称为胃粘膜屏障。

二、胃黏膜保护屏障共分为5:

     1层包括黏液、碳酸氢盐、表面活性磷脂及免疫球蛋白,该层物质由胃黏膜分泌,又称为黏液屏障。

     2层主要是指胃上皮细胞顶膜及细胞间紧密连接,它能防止氢离子反渗,是形成胃组织与胃腔间pH陡峭梯度的关键。

      3层是指胃黏膜血流,血流充足才能运输氧和营养成分,并维持胃黏膜的功能和结构更新,促进黏液生成和分泌,以将壁细胞产生的碳酸氢根离子运输至上皮细胞分泌入黏液层。

      4层是黏膜免疫系统包括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感受异体或有害成分,形成炎症性反应。

      5层涉及黏膜损伤后的修复,如胃腺生成、神经再生和微循环重建等,它包括许多细胞和调控因子,如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血内皮细胞、免疫细胞等。

5个层次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并接受神经-体液因素调节。当脊柱损伤时,内脏神经调控能力下降,会减低胃黏膜屏障对胃的保护作用;如果同时出现全身和胃肠道的感染、中毒、缺氧时,可以导致胃部疾病的出现。

三、破坏胃黏膜屏障因素

   胃酸和胃蛋白酶:胃酸在pH<3的条件下不仅能使胃蛋白酶原激活成胃蛋白酶,产生自身消化作用,还会使氢离子反渗,直接损伤胃黏膜。

      胆汁:反流入胃可洗涤黏液,脂解胃上皮细胞膜,破坏黏液屏障和胃黏膜屏障,造成胃黏膜损伤。

      细菌及毒素:特别是幽门螺杆菌在幽门前区定植,产生毒素和具有毒性的酶类,损伤胃黏膜。

      药物:如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和皮质类固醇等均可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

      免疫损伤:当受到致病原侵袭时,警戒细胞感受异体成分,释放炎性介质,增加粒细胞浸润,产生氧自由基致胃黏膜损伤。

      应激因素:当机体遭受严重创伤、烧伤或严重器官功能衰竭时,会产生应激反应,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亢奋,分泌大量胃酸导致急性胃黏膜病变。

      刺激性饮食:咖啡、浓茶、尼古丁、乙醇等均可刺激胃酸分泌,并破坏胃黏膜屏障。
    
四、胃黏膜屏障损伤的机制
  不同的攻击因子引起胃黏膜病变的机制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机制就是防护因子与攻击因子失衡导致的疾病。当攻击因子增强或防护因子减弱时,胃屏障就会遭到破坏,引起氢离子反渗,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并刺激壁细胞加强泌酸,进一步加重了氢离子反渗,导致恶性循环,同时还会刺激嗜铬细胞分泌5羟色胺,后者与组胺协同引起胃黏膜微循环障碍,于短期会出现充血、水肿等炎症反应,远期则可导致糜烂与溃疡形成。

    胃黏膜炎症损害浅层会导致浅表性胃炎和糜烂性胃炎,损害深层则产生胃溃疡和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可由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同时常出现肠腺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进一步可发展为胃癌。

 五、怎样应对

     重点还是要调节全身状态,不能只关注胃。全身状态良好时,内脏功能运作良好,强大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可以维持胃黏膜屏障的正常功能;一旦全身状态不好,组织缺氧循环差,免疫力低下,胃黏膜自我调节能力下降,加上感染、乱用药物、中毒等因素,导致粘膜屏障的损伤,引起胃、十二指肠和其他胃肠疾病。 

    胃黏膜的损伤与自我修复始终处于动态平衡,只有加强机体整体的机能状态,通过运动强化全身供血特别是胃肠道的血供、调节颈椎腰椎的损伤恢复胃肠道的神经调节功能,同时养成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环境因素、饮食、药物、吸烟、酗酒、细菌感染、情绪变化等不利因素损伤胃黏膜屏障,提升胃黏膜屏障这个盾的功能,才能确保胃有一个良好,高效的工作状态,保护胃肠道。

矛与盾,胃酸与胃粘膜保护屏障的关系矛与盾,胃酸与胃粘膜保护屏障的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