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科偏方

 炎黄经典 2018-07-18

打蛔虫偏方

南瓜子若干洗净,晾干,去壳取仁,研极细末,备用;5岁以上小儿每次10---15克,5岁以下小儿每次6--9克,均用蜂蜜调服,日2次,连服2--3天。
打蛔虫偏方
    使君子30克,猪瘦肉Z0克,面粉30克。把使君子肉捣碎,猪肉洗净剁碎,同与面粉混合均匀,做饼10个,蒸熟。每服1个,且日2次。
  本方适用于小儿身体虚热而有蛔虫者。
  南瓜子若干洗净,晾干,去壳取仁,研极细末,备用;5岁以上小儿每次10---15克,5岁以下小儿每次6--9克,均用蜂蜜调服,日2次,连服2--3天。
  本方对小儿蛔虫有效。
  楝根白皮、槟榔各20克,白糖适量。将楝根白皮去净皮,与槟榔片同水煎取汁,浓缩,加白糖制成60毫升糖浆。睡前空腹饮,连用2日。
  本方适用于小儿蛔虫、钩虫。
  使君子适量。将使君子略炒至香,按年龄每岁每日2粒,(最多每天不得超过20粒),分3次嚼服,连服3日为1疗程。
  本方适用于小儿蛔虫及蛲虫病。
  风眼果7—10个(去壳)猪瘦肉100克。将二者加清水适量煲汤,用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凤眼果及猪瘦肉。
  本方对小儿疳积,蛔虫病有效。
治疗小儿发烧、退烧的偏方

小孩子发烧不是小事,如非必要情况下请不要使用下边的两个偏方,因为偏方药效比较慢,况且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适合: 葱白奶,青葱留根3-5棵,配方奶90毫升上笼蒸15分钟,放温后给孩子服用。发汗,退烧。 把大蒜捣碎用纱布包好,放在孩子脚心,穿上袜子固定(最好是晚上)。
治疗小儿水痘的民间汤药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率很高。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
翘一丁汤治疗小儿水痘
  药物:金银花、连翘、车前子、六一散各10克,紫花地丁15克。
  用法:上药纱布包裹水煎,头煎药液50-100毫升,分2-3次服,二煎外洗患部。
  疗效:次方治小儿水痘11列,均治愈。
小儿夏季热的治疗方法

小儿夏季热为婴幼儿一种特有的疾病,又称“暑热症”。其主要症状是: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少汗。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小儿夏季热的偏方、验方主要如下。
   [方一]
   玉竹、冰糖各500克。将玉竹洗净切片,水煎2次,合并煎液,浓缩。冰糖捣碎,取部分玉竹浓缩汁溶化,过细罗(60---80目),除杂质合并两液,文火加热,沸腾半小时,呈流膏样。每服20---30克,日2--3次。
   本方适用于暑伤肺胃发生的小儿夏季热。
   [方二]
   鲜荷叶1张,鲜冬瓜500克,食盐少许。将荷叶洗净,煎碎,冬瓜洗净切片,加水1000毫升同煮汤。弃荷叶,加盐调味,日1剂,分2次吃瓜饮汤。
   本方适用于暑伤肺胃发生的小儿夏季热。
   [方三]
   扁豆15克,赤小豆30克,怀山药、木棉花各15克,薏苡仁30克,鲜荷叶半张,灯心草少许。慢火将各物煮粥,以豆熟透为度。
   本方可用于暑湿伤脾之小儿夏季热。
   [方四]
   青蒿、薄荷叶、荷叶、藿香各300克,甘草90克。将前4味切碎,文火微炒,甘草另打粗块,与上药混匀,过1--2号筛,分装每袋13克,开水冲泡,每服1包日2次。
   本方适用于暑湿伤脾之小儿夏季热。
   [方五]
   蚕茧、大枣各20枚。煎汤,代茶饮服。
   本方适用于下虚上盛之小儿夏季热。
   [方六]
   羊耳菊10--29克,桑椹于10---15克,黄芪6--15克,葛根、麦冬各6―10克。水煎服,每日j剂,日服4次。
   本方适用于气阴两伤所致小儿夏季热,为唐冬秀方。
   [方七]
青蒿、黄芩各3克,银花5克,扁豆花、竹叶、荷叶各3克,西瓜翠衣5克,丝瓜络3克,益元散5克,鲜小青(爵床)、五叶莲(蛇含)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本方为张芝芳方,适用于小儿夏季高热。
中医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

  本病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伴有发热,并可延及各种腺组织或脏器。  本病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伴有发热,并可延及各种腺组织或脏器。本病潜伏期为14一25天。前驱期多很短暂;表现为倦怠、纳少、肌肉酸痛。结膜充血、咽痛等症。本病起病有畏寒、发热、头痛、咽痛、纳呆等症,渐见腮部肿大,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有轻度压病,表面有热感,以两侧肿大为多见,也有只肿一侧者,还有始终腮腺肿胀者。肿胀于1~3天达最高峰,持续4~5天后逐渐消退。腮腺肿胀时,颌下腺和舌下腺亦多受累,腮腺四周的蜂窝组织也呈水肿,有时还可伴有胸骨前水肿,腮腺管口(位于上颌第二臼齿对面膜上早期可有红肿。本病可有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脑膜脑炎、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炎、耳聋、胰腺炎、肾炎、心肌炎、乳腺炎、甲状腺炎、胸腺炎等并发症。
  腮腺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血液、尿液、脑脊液中,在集体儿童机构或人群集密处易形成流行。一般流行为7一8年一周期,也可有散发。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重要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根据流行情况及接触史,以及发热、腮腺肿大的特征,诊断并不难。不典型病例,可参照实验检查予以确诊。血清尿淀粉酶测定,90%患者早期有轻度或中度增高,尿淀粉酶亦增高。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亦有一定诊断价值。早期病人的唾液、血、脑脊液、尿等可分离到肥腺炎病毒。
  现代医学对本病除一般治疗和对在处理外,尚少特殊疗法。
  中医称本病为“痄腮”、“虾蟆瘟”、“搭腮肿”等,俗称“大嘴巴”、“猪头风”等;认为本病由外感风湿时毒,内分积热蕴结所致。风热毒邪壅阻少阳经络,胆胃积热上攻,少阳经脉失和,气血郁滞,凝聚成肿。少阳胆经与厥阳肝经相表里,若循脉脉下行则可致睾丸肿痛;若大毒炽感、热机生风,或犯手足厥阴,即可致昏迷、痉厥等变证。本病可分为风热轻症与民热重症。轻症发热恶寒较轻,仅腮部肿疼痛;重症则壮热烦躁,头痛剧烈,腮肿坚痛,咽部红肿疼痛。本病变证有热感动风,邪入心包,邪窜肝脉等。本病一般多以李东垣普济消毒饮为主治疗。疗效可靠。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偏方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四个治疗偏方,请参考。  方一  【药物组成】 党参10克,黄芪10克,炒白术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茯神10克,远志6克,薤白6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
  【适应证】 心脾两虚,阳气亏虚型病毒性心肌炎,症见气短,纳差,面色苍白,肢冷多汗,便溏,心率慢,舌淡苔白,脉细无力,心电图检查有房室传导阻滞或束支传导阻滞等。
  【 用法 】 上药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分2次服,每日1剂。
  方二
  【药物组成】 黄连3克,黄芩9克,黄柏6克,炙黄芪12克,党参12克,生地20克,当归9克,麦冬12克,五味子3克,炙甘草9克,琥珀粉(冲服)15克。
  【适应证】 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
  【 用法 】 水煎,分两次服用,每日一剂。
  方三
  【药物组成】 紫石英12克,珍珠母30克,牡蛎30克,丹参12克,灵磁石12克,石菖蒲5克,葛根15克,五味子10克,麦冬12克,川芎6克,桂枝6克。
  【适应证】 功能性期前收缩及病毒性心肌炎所致的传导阻滞。
  【 用法 】 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
  方四
  【药物组成】 瓜蒌12克,薤白12克,半夏9克,远志9克,酸枣仁9克,黄连6克,黄芪15克,丹参15克,百合15克,炙甘草9克。
  【适应证】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室性早博。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出处:《中国中医儿科金方选编》。
小儿猩红热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 (一)  【方名】猩红热方剂一。  【组成】板蓝根10克 生石膏18克 竹叶3克 赤芍5克 丹皮3克 芦根10克 生地12克 银花10克连翘10克 牛蒡子3克 玄参6克。
  【用法】水煎待温,分次服。
  【治法】清热解毒,泻热滋阴。
  【主治】猩红热。毒疹已出,仍高热,口渴、咽喉红肿、疼痛,可见腐物附着,时或谵语,舌质红或绛有芒刺、中心老黄苔,脉洪数。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
  中药处方(二)
  【方名】猩红热方剂二。
  【组成】连翘15克 双花15克 菊花20克 牛蒡子10克 芦根15克 黄芩10克 生地20克 玄参15克 寸冬15克 竹茹15克 栀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5小时服1次,可以连续服用,直至痧透热解。
  【治法】清热解毒透痧。
  【主治】烂喉丹痧。其疹点颗粒界限不清,融合成片,以胸背为甚,唯口唇四周呈灰白色而无疹点。伴随疹点的出现,症见高热神昏,谵语,耳聋狂躁,干呕不眠,口干喜冷饮,脉象洪数,舌起芒刺,舌苔赭腻,黑干如胶皮。
  【加减】丹痧未透不宜攻下,如大便严重秘结者,可加大黄10克,服药后大便得通,即减去大黄。若配合牛黄安宫丸1~2丸,以凉黄酒调化,随汤药同服,效果更显。
  【备注】烂喉丹痧又称时疫喉痧,沿门阖境,传变迅速;此乃天时寒暖不定,秽霉浊气发为温毒,从口鼻内侵肺胃之气分,肺胃热毒上攻而发。
每个人小时候都会得过一次的腮腺炎

小儿得了腮腺炎,应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后才可入托或上学,以免传染给其他小儿。由于腮腺炎容易在托幼机构中流行,因此若发现患儿,应加强晨检工作,对可疑患儿有接触的小朋友,应观察21天,同时预防性口服板蓝根冲剂。
  中药处方
  【组成】连翘15克 双花15克 菊花20克 牛蒡子10克 芦根15克 黄芩10克 生地20克 玄参15克 寸冬15克 竹茹15克 栀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5小时服1次,可以连续服用,直至痧透热解。
  【治法】清热解毒透痧。
  【主治】烂喉丹痧。其疹点颗粒界限不清,融合成片,以胸背为甚,唯口唇四周呈灰白色而无疹点。伴随疹点的出现,症见高热神昏,谵语,耳聋狂躁,干呕不眠,口干喜冷饮,脉象洪数,舌起芒刺,舌苔赭腻,黑干如胶皮。
  【加减】丹痧未透不宜攻下,如大便严重秘结者,可加大黄10克,服药后大便得通,即减去大黄。若配合牛黄安宫丸1~2丸,以凉黄酒调化,随汤药同服,效果更显。
  【备注】烂喉丹痧又称时疫喉痧,沿门阖境,传变迅速;此乃天时寒暖不定,秽霉浊气发为温毒,从口鼻内侵肺胃之气分,肺胃热毒上攻而发。
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要注意什么

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的一种制剂,因它的形状像弹子糖,故俗称为“糖丸”。其味甜蜜,小儿喜欢吃。脊髓灰质炎疫苗是在小儿生后第2、3、4个月服用(间隔期为1个月)。以后分别于1岁半、4岁时各加服1次,每次口服1粒。
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采用减低毒力的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疫苗株,在猴肾细胞上培养而成的减毒活疫苗。在服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否则会影响疫苗的效果。
1、给幼儿服糖丸时,可以用汤勺将糖丸压碎用冷开水溶解后服用。较大小儿可直接吞服,切忌用热开水或其他饮料送服,以免杀死疫苗,服后无效。如果口服疫苗后出现呕吐则应补服。
2、对哺乳的婴儿,不要在哺乳后2小时内服用,因母乳中可有抵抗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存在,会影响疫苗的效果。
3、如小儿因有特殊原因,当时不能服用时,一定要把糖丸放在冰箱冷藏柜内。3个月以内服用。
内服外敷治腮腺炎偏方

  内服方:柴胡10克,连翘12克,银花15克,大青叶、板蓝根各30克,蒲公英、夏枯草、昆布、海藻各20克。并发睾丸肿痛者加龙胆草、荔枝核、川楝子各10克。轻者2日一剂,重者1日1剂。水煎服至愈。
  外用敷方:冰硼散每次2支,冷开水调成糊状,敷于患处,纱布固定,2日换药一次。或,大黄40克,研细末,调醋适量,涂患部,每日3次
  青叶敷剂
  药物:大青叶(鲜品)100-300克。
  用法:上药加白醋,捣烂敷于患处,每天一次,必要时2次。药干后加醋,连敷5天为一疗程。
  疗效:次方治疗小儿腮腺炎12例,9例痊愈。
治疗小儿水痘的民间汤药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率很高。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
  翘一丁汤治疗小儿水痘
  药物:金银花、连翘、车前子、六一散各10克,紫花地丁15克。
  用法:上药纱布包裹水煎,头煎药液50-100毫升,分2-3次服,二煎外洗患部。
  疗效:次方治小儿水痘11列,均治愈。
流行性脑膜炎小偏方

  干净大蒜,生吃,每日两至三瓣;艾叶、苍术、雄黄各10克,燃,后消毒室内空气。  腮腺炎糊剂  药物:木鳖子适量。  用法:木鳖子去壳,用瓷碗将木鳖子加少许水磨成糊状,涂于患处,每天10次,干后即涂,保持湿润。
  疗效:次方治疗小儿腮腺炎18例,全部痊愈。
  消毒饮
  药物:板蓝根30克。
  用法:上药加水200毫升,煎成60毫升,分次服,每4小时1次,空腹服。此为一天量。
  疗效:次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一般3-5剂可愈。
脊髓灰质炎 预防为主

  口服疫苗后很少引起不良反应,偶有轻度发热、腹泻。患活动性结核病,严重佝偻病,慢性心、肝、肾病者,以及急性发热者,暂不宜服疫苗。有报告认为经人体肠道反复传代后疫苗病毒株对猴的神经毒力可增加,近年来普遍采用OPV国家发现瘫痪病例证实由疫苗株病毒引起,大多发生在免疫低下者。故目前都认为减毒活疫苗禁用于免疫低下者,无论是先天免疫缺陷者,或因服药、感染、肿瘤引起的继发免疫低下均不可用。也应避免与服OPV者接触。也有人主张这种病人宜先用灭活疫苗,再以减毒活疫苗加强,但多数主张只采用灭活疫苗。
  (一)被动免疫
  未服过疫苗的年幼儿、孕妇、医务人员、免疫低下者、扁桃体摘除等局部手术后,若与患者密切接触,应及早肌注丙种球蛋白,小儿剂量为0.2~0.5ml/kg,或胎盘球蛋白6~9ml,每天1次,连续2天。免疫力可维持3~6周。
  (二)隔离患者
  自起病日起至少隔离40天。第1周应同时强调呼吸道和肠道隔离,排泄物以20%漂白粉拦和消毒,食具浸泡于0.1%漂白粉澄清液内或煮沸消毒,或日光下曝晒二天,地面用石灰水消毒,接触者双手浸泡0.1%漂白粉澄清液内,或用0.1%过氧乙酸消毒,对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应隔离观察20天。
  (三)做好日常卫生
  经常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培养卫生习惯等十分重要。本病流行期间,儿童应少去人群众多场所,避免过分疲劳和受凉,推迟各种预防注射和不急需的手术等,以免促使顿挫型感染变成瘫痪型。
脊髓灰质炎辩证分型

  本病临床以瘫痪为主要症状,瘫痪部位可发生在身体任何一处,常以四肢为主,尤以单侧下肢为多。此外,由于本病常伴有肢体疼痛,故还需与痹症相鉴别。现参照现代各家辨证分型意见归纳为以下四型:
  1.肺胃阴虚患肢痿弱,肌力松弛,手足心热,口渴,盗汗或自汗,午后颧红,饮食减少,大便秘结。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
  2.脾胃虚弱患肢瘫痪发凉,肌肉萎缩,面色萎黄,形体瘦弱,食少便溏,倦怠少气,自汗。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3.气滞血瘀患肢瘫痪,肌肉萎缩,皮肤瘀斑,关节强直或变形,面色苍白,汗多而冷,气短乏力,食欲不振。舌质暗红或有紫斑,苔白,脉弦迟或涩。
  4.肝肾亏损长期瘫痪,患肢厥冷,肌肉萎缩或有畸形,形体衰弱,食欲不振,头晕目眩。若阴虚则兼五心烦热,盗汗,舌质红绛,脉细数;若阳虚,则兼见畏寒,精神倦怠,尿频或遗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感冒与脊髓灰质炎鉴别

  小儿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本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多发生于儿童,尤其好发于5岁以下小儿,故又有“小儿麻痹症”之称。本病潜伏期3~35天,平均为5~14天。起病可缓可急,主要表现为发热,一般在38℃~39℃之间,伴多汗,并有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炎症现象,经过2~3天体温可恢复正常。1~6天后,再次发热,与第一次发热形成两次发热高峰,即“双相热型”。这是脊髓灰质炎发热的特殊热型,凭此可与感冒相鉴别。随后,逐渐出现肌肉疼痛、知觉过敏、项背强直,以至出现肢体瘫痪等典型症状。
小儿病毒性肝炎会发热吗

人们往往见到孩子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油食等症状时,很容易想到是不是得了病毒性肝炎。的确,小儿病毒性肝炎一般多有这些症状。但是有些病例,特别是急性甲型肝炎患儿,在发病初期会首先出现发热、头痛、周身乏力,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主要累及肝脏的全身性传染病。急性病毒性肝炎一般起病较急,在发病初期常表现为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这时往往容易被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经过5-10天左右,患儿发热逐渐减退,但尿色逐渐加深,皮肤和巩膜开始出现黄疸,同时可见肝脏肿大,有的患儿可见轻度脾肿大。化验检查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和丙氨酸转氨酶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并且可检测出相应的病毒抗体。慢性病毒性肝炎主要见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慢性肝炎在临床主要表现是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一般没有发热。

小儿急性病毒性肝炎初期为什么会出现发热呢?因为急性病毒性肝炎主要见于甲型肝炎。甲型肝炎病毒经口进入体内后,首先经肠道进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由于病毒血症的影响,所以患儿首先表现为发热。在此期间,直至黄疸出现为止,患儿血液都有很强的传染性。大约经过一周左右,病毒进入肝脏,引起肝细胞损伤。

小儿急性病毒性肝炎初期,尤其在黄疸出现前,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容易被漏诊。提醒家长,如果有肝炎接触史,患儿有发热及厌食、恶心等症状时,最好能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医生如果发现患儿肝脏肿大,应做肝功能化验检查,以便及早诊断及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