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玲珑精致的沈厅与张厅

 国民一员 2018-07-19

玲珑精致的沈厅与张厅

玲珑精致的沈厅与张厅

玲珑精致的沈厅与张厅

玲珑精致的沈厅与张厅

玲珑精致的沈厅与张厅

玲珑精致的沈厅与张厅

玲珑精致的沈厅与张厅

周庄的经典民居,据说明清和民国时期的至今仍保存在60%以上,内中有着近百座古宅院落和60多个精致美观的砖雕门楼,更有着那风格独特、韵味独具的过街门楼和水墙门,堪称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胜景。周庄内的水路街巷呈现出不规则的多线辐射的网状,穿行于民居之中,或聚或散,层层叠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映成趣,形成了江南民居的独特风味。江南住宅建筑与垣墙之间间隙很小,这样的布局,拔风采光,居住效果良好。而各个厅堂间有风火墙隔断,利于防火。显现宅院主人门第的砖雕门楼,雕刻装饰繁多,一水的粉墙黛瓦,煞是好看,成为江南水乡的典型。在这些别具韵味的古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沈厅和张厅。

沈厅位于富安桥东南侧的南市街上,原名敬业堂,清末改名为松茂堂。沈厅是元末巨商大贾沈万三之弟沈万四的后人沈本仁于清朝乾隆七年(1742年)建成。它坐南朝北,七进五门楼,院落进深有100米,共有100多个房间,占地2000多平方米。沈厅的整体结构严整,由三部分组成,前部临着市河,为水墙门与河埠码头,中部由门厅、茶厅、正厅组成,后部则是大堂楼、小堂楼与后厅屋。各个部分在局部的装潢上有着不同的风格。

水墙门石沈厅的一大特色,其屋顶檐下是一扇扇的楼窗,楼窗前的下方又置有屋檐。这种巧妙的设计是为了上下河埠时免受日晒雨淋之苦。走出水墙门,先遥穿过南市街,才真正到了沈厅的的门厅。这个门厅有着六扇黑漆大门,显现出主人的地位与实力。门厅后室各天井,院内由青石板和卵石铺就地面。天井后就是茶厅,这茶厅是个平厅结构,两侧有厢楼。厅堂的两根后柱上镌刻着一副清朝名臣左宗棠撰写的对联:大木百围生古籁,朱丝三叹有遗音。茶厅后室一座石库门,门后就是铺砌着石板的宽敞天井,沈厅的正厅堂“松茂堂”就在眼前了。从松茂堂前回首而望,是一座高6.5米的砖雕门楼,这是全宅五座门楼中最为雄伟的一座。门楼正中的匾额上题着“积厚流光”,环绕四周的是“红梅迎春”的浮雕。其中人物、走兽及亭台楼阁等栩栩如生,可与苏州网师园中的砖雕门楼媲美。但浮雕中所有人物的头都被敲凿掉了,这大概就是150多年前那场太平天国战争期间占领周庄的太平军为了扫荡偶像崇拜而为。

松茂堂是沈厅内最大的厅堂建筑,占地170平方米。梁柱上的雕刻更为精美,所雕蟒龙、麒麟、及飞鹤、舞凤等都惟妙惟肖。大堂的正上方是由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题写的“松茂堂”木匾。松茂堂的屋顶设计独特,除六檩和七檩为单层顶棚外,其余都是双层顶棚,据说这样的结构可以起到防寒避暑的作用。堂后是屏风廊,两侧各有一个小天井,里面栽种着修竹,环境清雅宜人。

大堂楼内别有洞天,环堂而建的是个回环贯通的走马楼,这里是内眷生活起居之处。里面有卧室、书房,是供主人夫妇共居的。在过一道镌刻着“世德作求”匾额的砖雕门楼,是沈厅的第六进小堂楼。这里是供主人的子女们居住的地方。沈厅的走马楼通过楼道将第六进小堂楼到第二进门厅的楼间全部连接环通,周长达200米,这种布局十分罕见,显现了独具匠心的设计。

    张厅位于周庄北市街双桥之南,为明代建筑,古朴典雅,独具神韵。张厅原名怡顺堂,建于明代,清初转让张姓,改为玉燕堂,俗称张厅。砖雕门楼,细腻精良的雕饰,不难看出张厅昔日的风采。厅堂内布置着明式红木家具,张灯结彩,迎送宾客。墙上悬挂着字画,副联尤其引入注目,上联是轿从门前进,下联是船自家中过。仔细琢磨,对联十分贴切地写出了张厅的建筑特色。这里的奥妙是张厅建有一个小巧玲珑的后花园,园内有一条细长的小河,主人给其起了个雅名叫做“箸泾”小船穿河进府,直至园中一个一丈见方的水池,在这里,主客人可以不出府第就能上下船,并且可供小船掉头之用。难怪主人很是以此为荣呢。

   大厅轩敞明亮,抱粗的庭柱下是罕见的木鼓墩(柱础),这是明代建筑的明显标志。大厅的东侧,有一条幽暗深长的陪弄。旧时,没有大事轻易不开正门,每逢婚丧喜庆或有贵宾来访,才打开大门,抬进轿子。平时家人进出都走陪弄。 厅旁箬泾河穿屋而过,正所谓桥自前门进,船从家中过。张厅的后院,是个闲静素洁的小花园,四周围拥着粉墙黛瓦的民居。高高的风火墙下,翠竹摇曳,月季吐艳,青草点缀着曲径。引人注目的是一柱太湖石,玲珑剔透,洁白如雪,高峰处有一峦状如飞燕,于是人们将它称之为玉燕峰。它为这个小巧的花园增添了几分灵秀之气。张厅前后七进,房屋70余间,占地1800多平方米,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