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师园中文讲解词 一、正门口 要点:1、网师园的地理位置。 2、网师园的名称由来。 3、网师园的历史。 4、网师园的特点。 网师园位于古城东南阔家头巷,全园面积不足9亩(相当于半公顷),是一座典型的宅第园林。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世人誉为“苏州最体面最雅致最完整的私家园林”。 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前后经过了十六位主人,大多数是在朝为官的官员,最后一位是何亚农。),原为吏部侍郎史正志万卷堂旧址,有花圃,名“渔隐”。清乾隆年间,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得,延用“渔隐”的意思,取名网师。“网”,指渔网,“师”指在某个方面有专业技术的人,在渔网方面有专业技术的人顾名思义又指的就是渔夫。因此,“网师”两字是对渔夫的尊称,同时也表达了历代园主厌倦官场的倾轧与浮沉的无常,对远离官场纷争、逍遥自在的渔夫生活的向往。 网师园大门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保存最完好,能充分体现出官宦府第的体面特征。大门就好像一个人的脸面,是好是坏显露无遗。网师园坐北朝南,前设照壁,增添了家宅的威严和私密性。两侧墙上镶着拴马环,过去用来拴马。场地中间对称种了两棵盘槐,又称“蟠龙树”。蟠龙,伴龙,在苏州话里是谐音,暗喻主人以前在皇帝身边当官。门槛是宅第园林的一个典范。我们常听说这么一句话,你们家的门槛太高了!意思是说,你们家府第森严,地位显赫,我们是平民百姓,中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网师园的门槛足足有两尺五寸(近一米),显示了园主社会地位显贵。同时主人视来客的身份高低卸掉闸板。只有当十分尊贵的客人造访,两块闸板全卸掉。客人被奉为上宾,兴高采烈大摇大摆地进入。否则,客人就得弯腰屈膝跨过闸门,风度自然全无。大门的门额上有三根圆木桩突出的称为门簪,又称门档,代表门第高贵,又作张灯结彩,悬挂匾额用。两旁置抱鼓石,上饰狮子滚绣球浮雕,也是官宦人家特有的。
二、轿厅 要点:1、门厅。 2、轿厅。 3、观漆雕屏风、品全园布局 大门内第一进为门厅,门厅至轿厅有廊庑相连。廊庑东西两侧为对称布置,半墙边各放长形懒凳二只,供轿夫休息。半墙之上均置半窗一排,窗外蟹眼天井内各有砖刻一方,东为“锁云”,即锁天然美景、自然风云于网师园内,清乾隆年间进士王文治所书:西为清道光年间苏州探花冯桂芬所题的“鉏月”,典出晋人陶渊明的《归田园居》,表达了闲逸澹泊的归隐主旨。 轿厅是旧时停轿的地方,类似于今天的私家车库。厅内西侧停放着一顶盔顶红木仿竹节官轿,造型典重,雕镂细密。轿厅上方悬额曰“清能早达”,由著名书画家张辛稼题。意在勉励主人,德才兼备方能仕途如意。由苏州市画家劳思设计,苏州市漆雕厂制作完成的“网师园漆雕全景图”素朴清雅,透出文人的散淡气质。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全园的整个布局为东宅西园,北宽南窄,住宅南向,宅与园结合得天衣无缝。从总体布局上看,网师园为三大区域,即:东部的住宅区:门厅、轿厅、正厅、内厅,前后三进,严整规范,呈中轴对称布局。中部的园池区:池南的宴乐区,小山丛桂轩、蹈和馆、琴室等形成一组幽深曲折,委婉有致的小院落。池北的书画区:五峰书屋、集虚斋、看松读画轩、构成以读书、颐养为主要功能的庭院。从主、辅景上看。层次分明,在东北、西北、正南布置三道粉墙,界划出中部的主景区,也就是通常所称的“花园”。这个主景区以水为中心,环以轩廊亭阁,山石花木,组成了错落有致,虚实相间的景区;池面仅半亩许,略呈方形,聚而不分,尤显其宽。西部为内园,即独立的书院,殿春簃,也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庭院。轿厅的东旁有耳房(现辟为游客中心),西侧青砖门额上,刻有“网师小筑”四个篆字,背面篆书砖额一方“可以栖迟”,借《诗经.陈风.衡门》句,“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栖,意为“歇宿”。园内风景,秀色可餐,游人进入园中,临清池而濯足,“抚孤松而盘桓”,流连忘返,故可迟迟如栖息。此额乃是对“网师小筑”的总评价,为该园的主题。
三、正厅 要点:家具陈设、砖雕门楼。 网师园正厅,称为“万卷堂”,万卷堂三个字是集文徵明的字。大厅庄重堂皇,五开间的屋子,三明二暗,是古代男宾出入的厅堂,也是接待宾客、家族议事,举行各种重要仪式的场所。堂中家具为清式风格,清式风格的家具线条繁复,精雕细琢,给人雍容华贵的感觉。在正前方的供桌上我们可以看到三件物品,左右两侧分别为花瓶和屏风,“瓶”和“屏”与平安的“平”谐音,寓意平平安安。当中一件为如意石。“如意”之石寓意着事事如意。在厅堂当中非常醒目地陈列着一面铜鼓,称之为诸葛行军鼓。这种鼓相传在汉代就已经出现,距今大约有2700年的历史,尤其在我国的西南方如云贵地区出现的比较多。在古代常用于战争中指挥军队进退,也用于宴会或乐舞中。园主陈列这面鼓是为了增添厅堂的文化氛围。鼓身略向内凹进,呈优美的曲线型,偏下处有凸出的阳文一圈,底部空,为单面鼓。鼓面中心有不大的太阳纹,是敲击的最佳部位,太阳射出的六道光芒,象征音响的传播、发散。鼓面边缘,铸有立体的蟾蜍四只。挂在墙上的大理石挂屏,它们都来自于云南大理石的纯天然制品。每一幅浓妆淡抹呈现出古代山水写意的图景,由景生诗,一首首诗歌镌刻在石面的一角,赞叹大自然的神斧之工,山水缠绵,云蒸雾绕,深山老林,浅溪高桥,好像是失意文人的桃花源的世界。 我们回头看一下这座砖雕门楼。这座雕刻精细的门楼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80年的历史,仍然保存完好。该门楼高约6米,宽3.2米,厚1米,享有江南第一门楼的盛誉。门楼中部上枋横匾是蔓草图,蔓生植物枝繁叶茂、连绵不断,象征茂盛、长久、吉祥。横匾两端倒挂砖柱花篮头,刻有狮子滚绣球及双龙戏珠。横匾边缘外,挂落轻巧,整个雕刻玲珑剔透、细腻入微,令人称绝。中枋为长方形横联,雕刻“藻耀高翔”四个大字。“藻耀”即指文章绚丽,文采飞扬,“高翔”即展翅高飞。“藻耀高翔”意指早早光耀门楣,高高飞黄腾达。横联两侧为兜肚,左右两侧分别刻有“郭子仪上寿”和“文王访贤”立体戏文图。郭子仪为唐代名将,年寿极高,儿孙满堂,史书誉他“大富贵,亦寿考”。这幅传统戏文家喻户晓,即寓意“福寿双全”。周文王以大德著称,姜子牙大贤闻名。“文王访贤”寓意“德贤兼备”。在三幅雕刻外框刻有方柱,柱之间有栏杆和走廊,远望好似空中楼阁,刀工细腻、纹理清晰、古雅秀丽。下枋横匾三个圆形“寿”字,排列井然。“寿”字周围,淡灰色水磨青砖上刻有蝙蝠和云朵图案。“蝠”“福”同音,“云”意为平步青云,“寿”即长寿吉祥。整个门楼上“福“禄“寿”三星图案韵致隽永,寓意“三星高照”、“洪福齐欢”、“寿比天高”、“万年永昌”最特别的是木门上镶上水磨砖,主要考虑到建筑材料和家具都为木头,晚间照明是火烛,为防止一旦房屋某处失火,关门便可防止火势蔓延。可见当时的防火意识相当强了。
四、女厅撷秀楼 要点:撷(xie)秀楼的家具陈设及主要功能。 女眷们寓居的场所“撷秀楼”,此园为园主李鸿裔嗣子李少眉继有其园后增建。面阔五间,附带厢房,设落地长窗30扇。楼上则为园主夫妇居室,在南窗外,设有仿宋砖刻凭栏。在此登楼揽胜,天平、灵岩诸山黛色隐现,此建筑要比万卷堂低暗,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另一方面从视觉角度来看形成了明暗的对比,从而提升了视觉效果。楼内陈设清式红木家具,工艺奇巧,繁纹重饰,崇尚雕刻和镶嵌,豪华富丽,清式家具重雕刻给人凝重之感。在我们正前方看到的称之为“五屏烟榻”,据说是供女主人吸大烟用的。厅前庭院内种植一棵金桂,一棵银桂,一如白金、黄金,暗示家藏富贵。厅前的砖雕比大厅前的简化很多,“竹松承茂”四个字写出了古代女人的任务就是忠于丈夫,为夫家生子,多多益善,这样就能香火旺盛,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五、东部小花园 要点:梯云室和东部花园的布局。 梯云室,因唐人张读《宣室志》所载周生八月中秋以绳为梯,庭院内西墙廊端设半亭,亭内有门,可与五峰书屋前回廊相通。亭前有拼花铺地,圆形中间的松鹤比喻长寿,四周饰以蝙蝠,组合在一起是我们传统的五福捧寿,五福是指长寿、富裕、康宁、好德、善终。亭北有湖石假山,均用云头皴(cun)手法堆叠而成。高云来,如白色云雾聚于五峰书屋墙侧,内有曲折山洞,主峰在五峰书屋西山头,倚楼叠成楼房山,可攀登山道而进入楼中。因山亦叠为云状,故曰梯云。室内设匾额“梯云室”,东侧悬挂四幅清代木刻屏,宣统辛亥汪洵书.西侧悬挂四幅清代竹皮漆雕屏,乾隆刘墉书。庭院的粉墙下依次按四季呈现出各种颜色更迭,冬天腊梅的鹅黄,春天秀竹的嫩绿,夏天印度枫的火红,冬天松树的灰黑;特别是日出日落四时光线变化在墙上绘出一幅幅浅浅淡淡的画,色泽清雅朦胧,耐人寻味。
六、五峰书屋 要点:五峰书屋的建筑特色和功能。 五峰书屋是一处相对独立的庭院,位于撷秀楼后,但并不处于同一中轴线,而是偏向西北,它把彩霞池北的建筑和东部住宅区很好地过渡性地连接了起来。从撷秀楼东侧小门进入一处院落,循廊可至一半亭,这就是五峰书屋的东入口。东通半亭,西出竹外一枝轩,维护了东边庭院和西边竹外一枝轩的整体封闭性。书屋西北和集虚斋,二楼楼面则集虚斋楼层相连,幽静雅致,旧为园主读书与藏书之处。五峰书屋面阔五间,前为撷秀楼北墙,以高墙为粉本,叠放了一组造型奇特的湖石假山,其状峻美,巍然屹立。唐朝诗人李白曾有诗说“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写出了庐山五老峰的险峻秀丽,犹如一幅彩色山水。在此借用“五峰”而题名。五峰书屋室内宽敞明亮,南面仅设矮墙,上半部分为大窗,一则增加室内采光,二则为了更好地观赏峰石。屋北另有天井,峰石罗列挺秀,间植芭蕉、梅花、天竺;北墙上晶莹明亮的方窗构成了窗景,透过精致的窗框,花影重重,峰峦当户,宛然如画。室内陈列红木书桌,多宝格书架,墙上挂名人字画,使五峰书屋充满了浓郁的书卷气。庭前假山旁花坛中一株山茶绝品,名叫“十三太保”,这棵山茶盛开时同时绽放十三种不同颜色的花朵,可称为网师园中一大镇园之宝。
六、竹外一枝轩 要点:竹外一枝轩和集虚斋的建筑特色和功能。 当我们来到了网师园的花园区域,也是网师园最主要的部分,顿时感到豁然开朗。这一临水而建的建筑名为“竹外一枝轩”。取自苏东坡“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的诗句意蕴。由于称“竹外”,故在轩北的墙面上左右对称地镶嵌着方形空窗,窗内竹影婆娑,取其意境。“一枝”指梅花。轩前松柏盘曲,低枝拂水。松、竹、梅构成一幅“岁寒三友图”。竹外一枝轩南面临水设“吴王靠”,可凭、可倚坐。 穿过月洞门我们来到的这一间是园主读书养心、修身养性之处,称之为“集虚斋”,取自于《庄子·人世间》“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站在斋内朝南而望,一幅外圆内方的山水立体画,画栏,云冈,花树、华轩,宛同仙境广寒宫,美妙无比。斋内陈设雅致,以竹为题的书画满楹,与竹外一枝轩相呼应,极其幽谧。这也是一座二层建筑,楼上称之为小姐楼,是园主女儿们的闺房。苏州在建立新加坡工业园区的时候,当时苏州市市长章新胜与当时新加坡资政李光耀近十次会谈都在小姐楼上进行。小姐楼为苏州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为考虑到小姐楼的承载能力,还不具备对外开放的条件。
七、看松读画轩 要点:看松读画轩的建筑特点和功能 这个厅堂为看松读画轩,轩面阔四间,三面雕花半窗,高敞明亮,采光甚佳,是园主吟书作画的地方。在苏州园林中建筑的名称往往都与植物配置相关,因此在轩的南窗外面,遍种姿态各异的松树,有黑松、罗汉松和白皮松,最值得一看的是轩外东侧这棵桧柏,据《苏州市志》记载是网师园第一代园主史正志手植,距今已有920多年的历史,历史峥嵘岁月,依然年年吐绿,实属罕见,它是网师园悠久历史的见证者。此轩最宜观景之时,要数冬日雪后,园内一片银装素裹,松柏昂然挺立。当年的主人定会备起红泥火炉,绿蚁新醅,邀上文人雅士,饮酒赋诗,挥毫泼墨。站在选内回顾四周,整个轩古意盎然,画意满轩。古在哪儿?除了近千年的古柏,还有两百多年的白皮松,轩东的庭院里还有一棵岁过百年的木瓜树。不过,要说最古老的还要数在北窗几凳上的硅化木,别看它其貌不扬,据测定,它已有1.5亿岁了,而这画又藏在哪里呢?轩内东墙,六扇花窗为实,窗外景色尽入框中,景在明处,画为虚,我们称之为真景假画;而西墙为六扇隔门,苍松丹青镶嵌,此为真画假景,静静地观赏,让人思古之情油然而生。西侧的一间暗室是仆人们休息待命的地方。其中的家具是雕刻精致的清式家具,即便是仆人们休息的地方都那么考究,可见当时园主的地位有多么高贵。
八、殿春簃 要点:殿春簃的布局及其独到之处。 网师园的内园即园中园,称之为殿春簃,此处原为园主的书房,取自宋人的诗句“尚留芍药殿春风。”在门前花圃里种有芍药,芍药的花期是在每年的春末夏初。殿为“末”意,“簃”指楼阁旁边的小屋,“殿春”两个字正好突出了庭院中芍药花期这一主题。这是一座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的庭院。院子以石台前的踏脚石为中心分成两个部分,南面为自然景区,北面主要是建筑,庭院虽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涵盖了山、水、植物、建筑这四个造园要素,使人领略到“坐石可赏泉,临栏能观花”的意境。“涵碧泉”掩映在花草树木中,很不起眼,但恰到好处,点到为止,抢眼的冷泉亭靠在西墙上,伸出优美的戗角,翼然有致,亭中置玲珑剔透的巨大灵璧石,形似展翅欲飞得苍鹰,亦称“鹰石”。(据说此石原为唐寅家中之物)殿春簃建筑工整,简洁利落,没有雕梁画栋,没有金碧辉煌,连门窗都是简单的格窗,简单中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在不经意间追寻生活的精致,走进殿春簃,北墙上由红木窗勾勒出的三幅窗,引人入胜。窗外天井中种植腊梅、翠竹、芭蕉、天竺配以几峰湖石,一格窗景就是一幅立体的画,轻描淡写,空灵秀美。每一扇窗景还代表一个季节。这扇以假山和腊梅为背景塑造了冬景,中间这扇以竹子为背景塑造了秋景,这扇以芭蕉为背景塑造了夏景。哪么春景在哪里呢?厅堂门前花园里的满园春色则是春景。因为在一开始提到的芍药,它的花期真是春末夏初,还有一棵最能代表春景的紫藤。抗日战争前夕,国画大师张大千和他的兄长张善子曾在这里居住过。张善子是著名的画虎大师,他为了画虎曾在这里养过一只老虎,取名虎儿。据传后来虎儿不幸去世随葬在这里。这间就是当时张大千和张善子两人的书房,里面家具同样也是明式风格,墙上照片上的老虎就是当时张善子所豢养的虎儿。 殿春簃庭院东侧门楣上“真意”二字为网师园最后一位主人何亚农亲笔所题。 殿春簃整个小园独具匠心,不落俗套,堪称园林艺术中的精品,所以,她在1978年就漂洋过海到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当时是依次为蓝本同比例复制而成,被称之为明轩。她开创了苏州古典园林走出国门的先河,大大提高了网师园的知名度。
九、月到风来亭 要点:月到风来亭的功能和特点。 走出有“真意”门楣的内园门,再次到了花园区域。现在所处的建筑称之为“月到风来亭”,(此由蒋吟秋先生所书)取自宋人邵雍诗句“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亭子的功能几乎在于赏景观物,与楼台阁榭相比,最富有抒情意味,它的妙处在于四周全无遮饰,无限美景尽收眼底,这里是赏月的最佳处,尤其是可以欣赏到三个月亮;空中月、水中月和镜中月(也有说可欣赏到五个月亮,空中月、水中月镜中二个月,还有手中的月饼)。此时,可与数友共享良辰,或一人独享美景,皆为雅事。
十、濯缨水阁 要点:濯缨水阁的功能濯缨水阁,凌空跨水,底部8根石柱把水阁轻轻托起,四只戗角,滴水飞檐,高高翘起,轮廓曲线流畅柔和,色彩明快,舒展飘逸,像一艘泊在湖边的游船。濯缨,取自《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表示主人避世隐居,清高自守之意。水阁坐南朝北,为夏季纳凉佳处。临栏而望,眼前碧波荡漾,水清似镜,驻足此地,顿觉心清如水。同时在古代,此建筑也是戏台,园主通常在月到风来亭里欣赏对面戏剧节目的演奏。
十一、小山丛桂轩 要点:小山丛桂轩的功能和特点 我们现在看到的厅堂,通透敞亮,称之为“小山丛桂轩。”轩北“云冈”黄石假山山势峻峭,南部湖石假山玲珑剔透。湖石假山上种有数棵桂花树,桂花是苏州市的市花,它的花期是每年的晚秋时分,每当金秋时节,满园金黄,芳香怡人。轩内北墙正中一个外方内圆的冰裂纹格子窗构成的大窗景最引人注目。窗外重峦叠嶂,桂枝丛生,使人有深山幽谷之感。
十二、引静桥 引静桥的特性 走出小山从桂轩,我们看到有一座小巧精致的石拱桥就在眼前,它叫“引静桥”,桥长仅2.4米,宽不足1米,是苏州最小的石拱桥,三步就能跨越,又称作“三步桥”。在桥的一端,有一个“寿”字,我们可以跨越小桥去踩一下这个“寿”字,希望大家都能健康长寿。 网师园以小巧精致著称,她被称之为小型园林之极则。1997年,网师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3月,为了让海内外游客进一步领略吴文化风采,丰富晚间文娱生活,苏州市园林局、旅游局、文化局联合举办“网师园古典夜园。”古典夜园一直延续至今,声名远扬,吸引了众多黑内外游客。
十三、露华馆 露华馆是坐北朝南的三间房屋,屋后有一棵高大的白玉兰。屋前有花圃,种植有牡丹、芍药、二乔玉兰、垂丝海棠、铁梗海棠、天竺。此房屋不是网师园原有的,是桃花坞大街176号拓宽路面而从费仲深家拆迁来的。费仲深是苏州著名绅商(晚清名臣吴大徵的女婿、诗人柳亚子的表舅。)
十四、宴乐区,蹈和馆、琴室等 十五、樵枫泾廊的书条石 十六、网师园记书条石 十七、梯云室后的住宅与北门 |
|
来自: 新用户31268179 > 《网师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