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达克效应:无知要比知识更容易产生自信

 7秒钟的金鱼 2018-07-19

 

无知要比知识更容易产生自信。(Ignorance more frequently begets confidence than does knowledge)

                                                                                          ——达尔文


   在生活中,我们是否有遇到过这样一类人:他们很自信,往往对自己有很高的评价,一味觉得自己是对的,无法听进去别人的意见;认为自己比他人更优秀,热爱指点江山,好为人师,并且相信阴谋论,凡是做成的事,都是因为自己能力强;凡是失败的事情都是因为运气差,或者是别人使坏。

       相信我们都遇到过上述类型的人群,他们或许是你的上司、同事、朋友甚至是家人。尤其当这类人群有一定成就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忽略他们这种“过度自信”的特点,甚至我们会觉得那些“谦虚”的成功人士都是故作姿


    1995年的一天,一个名叫McArthur Wheeler的青年抢劫了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的一家银行。

  在光天化日之下,他甚至没有使用任何伪装技术把脸遮住!所以警方也不到一小时就凭银行的监控录像将其捉拿归案了。

  当他被捕后,面对监控录像带上的犯案过程,他难以置信地说:“可我脸上是抹了柠檬汁的啊!”

原来,McArthur听人说,只要把柠檬汁涂在脸上,就能起到“隐形神水”的效果 。 你大概以为McArthur是傻的吧?其实,他并不傻,只是在思维上出现了一个bug而已。他欣然接受了未经自己思维评估的结论,对自己所听到的观点没有真正深入的理解,所以出现了上面这种状况。

     英国专家曾经做过一个测试,100位观众看30位演员表演喜剧并打分,然后让演员自己给自己一个排名。测试结果显示,分高的演员给自己的排名都比实际排名低,分低的演员给自己的排名却普遍都比自己实际排名高,就连得分最后一名演员,给自己的排名竟然是第七名,这是何等的自信啊!!!但是这种自信并不是因为自己在这一领域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带来的,没错,无知比知识,更容易让人产生自信。

 这么有趣的心理现象,怎么会逃过心理学家们的法眼呢?

  1999年,两位心理学家Dunning和Kruger对此现象进行了研究,在论文《论无法正确认识能力不足如何导致过高自我评价》中详细叙述了这种心理现象,并把它称之为“达克效应”。 他俩因为这个发现还获得了2000年的《搞笑诺贝尔奖心理学奖》呢!

  这个奖项并不是用来搞笑的!而是颁给那些“乍一看很好笑,实则发人深省“的研究,是由真正的诺贝尔奖得主颁的奖项。那么“达克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这个词语,在百度百科上是这么解释的呢?

  它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非理性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的结论,但是无法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又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换句话说,非理性的人越发以为自己的观点正确,迷之自信将变得更加强烈。

  相反,越理性的人越清楚地知道:我们并不完全了解那些我们自认为了解的事物。相信只有持续的追求,才能把你推得更远,不断接近你自己想要的东西。

当“达克效应”使这些能力欠缺者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优势之中时,会出现以下情况:

1.      能力差的人会高估自己的水平及能力;

2.      能力差的人不能正确的认识到其他真正具有此能力的人的水平;

3.      能力差的人无法正视自身的不足,更不能了解不足的程度。

 

达克效应实际上是自满心理的一种,往往能力欠缺的人在错误的认知基础上得出对自己错误的评价,认识不到自身不足的同时也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往往只看到他人能力的不足。这种情况会主要发生在两大类人群中:


第一种:倚老卖老型

比如,工作中总会有一个门外汉会对他人的工作指指点点,这种门外汉通常会是上司或者年龄较长者,也就会成为我们常说的倚老卖老。


第二种:半瓶子型

研究表明:一知半解的新手最会有过度自信的情况,也就造成了“新手泡沫”(The beginner bubble)。一项关于医生诊断失误率的调查中得出:在最开始,新手医生是谦虚的,对自己诊断正确率有比较正确的认识。但是在诊断了一些病人之后,这些有一定诊断经验的新医生高估了自己的诊断准确率,他们认为诊断准确率为73%,可实际上正确率还没有到达60%

 

   讽刺的是,“达克效应”在实际中很难避免。因为出色完成一项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及能力往往与意识到一个人并不擅长这项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及能力是相同的。简单地说,就是能力欠缺的人会自信的认为自己具有本没有的能力,而正是由于缺乏这种能力,所以也无法意识到自己其实缺乏能力。

 

   正因为如此,“达克效应”让人很难意识到自身能力的缺陷,而唯一能改善“达克效应”的方法就是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断学习,但是那些高估自己的人往往又拒绝学习,于是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陷入了“越无知的人越以为自己有知,越来越狂妄不接受任何的纠正”的怪圈。

 

   相反,越有知的人越觉得自己无知,就越发地去学习弥补自己的无知。所以想要打破“达克效应”怪圈,就需要先去学习,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即使还是过度自信,学习过的自信总比无知不学习的自信强。

       是否经常在学习和工作中对自己的能力预测不准,其实某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人,根本就不如那些低调、谦逊的人,因为他们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宽广,并不像那些人的眼光一样狭隘,那么问问大家,你对自己的能力认知度有多准确?

愚人自以慧,智者自以愚。

The Foole doth thinke he is wise, but the wiseman knowes himselfe to be a Foole.

——Shakespeare




-THANKS FOR READI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