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似鸟龙令人唏嘘的故事

 大科技杂志社 2019-11-08

用“顽强”书写亿年家族史

在种类众多的恐龙当中,似鸟龙算是最容易让人辨认的一种了。因为它的模样与当今的鸵鸟非常像似,只不过是似鸟龙有一条又粗又长的尾巴,而鸵鸟却没有。

如果要给似鸟龙具体画像的话,似鸟龙中体型较大的似鸡龙,倒是可以作为似鸟龙的代表。根据似鸡龙的复原图,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们身上长满了鸟类一样的羽毛;它们身材短小、轻盈,有着长脖子和没有牙齿的嘴;它们后腿很长,上肢很短,长着三个锋利的爪;它的尾巴僵硬挺直。一般的似鸡龙体长约4米,最长的可达6米,体重可达440千克。和似鸟龙群体中块头最大的北山龙比,似鸡龙就显得稍微逊色了许多。北山龙体长约8米,体重在620千克左右,所以北山龙应该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粗壮的似鸟龙了。

如果是单论块头大小,似鸟龙在恐龙群体里,并没有可圈可点的,但它们的顽强生存能力,倒是值得大书特书。尽管它们嘴小,也没有牙齿,但它们的食谱很宽,不但以种类丰富的植物为主食,还能吃小昆虫,甚至还能捕食蜥蜴。而它们的利爪也在它们捕食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这看似简单的本领,其实大大增强了它们顽强适应环境的能力。

以大块头似鸟龙——北山龙为例,它们的生活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距今已经有约1亿年,而今天的候鸟,已经被科学家认定为是似鸟龙的后代。也就是说,似鸟龙今天还顽强地活在世上,只不过它们的长尾巴已经退化了而已。

勇敢探索精神令人唏嘘

本世纪初,中美科学家在内蒙古西部的戈壁滩上,发现了惊奇一幕:在9000万年前,一群年幼的似鸟龙竟然非常离奇地集体死亡了。

在整个发掘过程结束,科学家找到25具似鸟龙骨骼。这群恐龙年龄范围在1至7岁,其中大多数都是1岁至2岁,其中有两只小鸡大小的恐龙面向同一方向,双腿深陷泥沼,身体倾斜,侧翻在泥面上,无望地挣扎着,生动地展现了9000万前惨剧发生的瞬间。

但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惨烈的一幕呢?后来科学家在离似鸟龙群死亡的不远处,发现的一些兽角类化石,为破解谜案提供了重要线索。这些化石中,一具长宽达45厘米的巨型恐龙头骨格外引人注目。按照它的头骨比例分析,这条硕大无比的恐龙应该是恐龙界的“巨无霸”:它身长达到5米以上,而且牙齿又尖又利,类似霸王龙,但又不完全相同。科学家推测这条恐龙可能是人类从未研究过的恐龙新品种。

随着“巨无霸”恐龙的出现,科学家终于揭开了幼年似鸟龙的集体死亡之谜:就在似鸟龙的父母集体外出觅食的时候,一群年幼的似鸟龙孩子们便擅自离开它们的“家”,去窥探外面的世界。当它们漫步至湖泊旁边的时候,突然发现一只巨大的猛兽——“巨无霸”恐龙向它们袭来,未经世故的孩子们顿时慌了神,它们集体沿着湖泊奔跑,结果意外陷入一片沼泽地。尽管它们奋力蹦跳,试图摆脱泥潭,但最终这片沼泽地变成了它们的墓地。

科学家认为,这悲惨一幕同时也透露了许多信息:似鸟龙喜欢集体行动,无论是它们的父母,还是孩子;似鸟龙自幼就具有勇敢的探险精神,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或许就是靠着这种精神,它们才能在进化路上走到今天。

为爱长出美丽双翼

一直以来,科学界就对似鸟龙进化出双翼的原因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有人认为这种进化,是为了躲避庞大猎物,而不得不想办法逃避到树上的一种无奈选择;还有人认为这有助于它们在水边觅食,而又避免陷入沼泽地的一种智慧选择;还有人认为就是为了提高逃避追杀的速度,而被迫做出的一种选择……那么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日本和加拿大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共同对这个谜题进行了破解。研究小组对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出土的约7000万年前的3具似鸟龙化石进行了分析。其中一具是体长1.5米的不满1岁的幼崽,另两具是体长约3.5米的成年似鸟龙。研究人员发现,幼崽体表被羽毛覆盖,但未见有羽翼;而成年龙前肢则存在羽毛痕迹,说明已经长出了羽翼。似鸟龙这种长至成年后才出现长羽毛羽翼的结构,跟现代鸟类一般在孵化后不久就长出翅膀的模式,竟然很不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呢?研究小组认为,鸟类是为了飞行需要,所以自幼就必须长出翅膀,但似鸟龙幼年没有翅膀,这说明它们根本就不会飞。而似鸟龙直到成年才长出翅膀,那么最主要的目的恐怕有两个:一是为了向异性展示魅力,以争夺配偶;二是用于孵卵,发挥保温和避风的作用,此后逐渐进化成双翼。

科学家认为,未来随着似鸟龙考古新发现的不断涌现,它们的故事也还会继续增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