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字中见大气象敦煌残纸中的小楷极品《汉书王莽传》

 bjptsg 2018-07-19

自1900年敦煌写经卷在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后,密藏多年的敦煌文献随即大白于天下,因为是上起两晋,下至宋元的书写墨迹,所以对研究中国古代书法发展史,特别是隋唐,乃至魏晋、秦汉书法艺术发展史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

这些残卷中大部分大部分是唐代的写经卷子,并且有很多写经卷子有抄经者以及年月的题记,但其中不乏一些精品,其书法水平不亚于传世名家。比如本文介绍的《汉书·王莽传》。

汉书·王莽传 残片之一

汉书·王莽传 残片之二

汉书·王莽传 残片之三

汉书·王莽传 残片之四

欣赏小楷书法,尤其要放大了看,因为小楷的精妙之处在于“小中见大”,豆大的小字却仍能将笔势和字势舒展到极致,乃为小楷之核心要法。

局部放大图一

古人对写小字之难,小字中见大气象纷纷有过评述总结。

王羲之的《笔势论十二章》中称:“大字促之贵小,小字宽之贵大,自然宽狭得所,不失其宜”;

米芾对写小字有言称:“凡大字要如小字,小字要如大字。褚遂良小字如大字,其后经生祖述,间有造妙者。

苏轼也曾言到:“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

局部放大图二

局部放大看,如图一的“艾”字,如图二的“之”字,其点画之粗细、浓淡、舒展收紧的对比之精妙,结体之开张之势,舒展且一贯到底的气魄,堪为极品。每个小字都有其丰富的变化,让人百看不厌。对比之下,清代至以后如同刻板印刷的大小均一的"馆阁体”,几乎没有变化,如同呆板的僵尸,抛开其实用性不谈,就书法本身,已经尽失书法之味道了。

馆阁体书法

馆阁体局部放大图

书法之妙,在于“活”,而非"死”。字如其人,说的是通过书来展现的人的精神,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的精髓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