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然》:重大突破!糖尿病患者为什么易得癌?二甲双胍为什么能帮糖尿病患者防癌?复旦科学家揭秘背后分子...

 满老师文摘 2018-07-20

早在上个世纪初,就有医生注意到糖尿病患者似乎更容易患癌症。不过它们之间微弱的相关性,在1959年被哈佛医学院的Elliott P. Joslin用一篇发表在NEJM上的论文终结了,“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糖尿病与癌症之间有正相关性”[1]。


好在没过多久,基于人群大样本的研究给“糖尿病与癌症之间有正相关性”提供了充足的证据[2-4]。



这些流行病学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肝癌、胰腺癌和子宫内膜肿瘤的发病率为一般人的2倍,结直肠癌、肾脏肿瘤、膀胱癌和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为一般人的1.2~1.5倍[5]。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4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4.22亿[6]。因此找到糖尿病与癌症相关性背后的原因迫在眉睫。


虽然大部分人都能想到高血糖可能是幕后黑手,但是高血糖究竟如何诱发癌症,目前还不清楚


今天,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石雨江教授课题组在顶级期刊《自然》发表重要研究成果,他们发现,高血糖搞乱了癌症相关基因的“开关”状态,导致细胞生长失控;此外,他们还解释了“神药”二甲双胍能抑制肿瘤生长的原因[7]


康奈尔大学在读博士、哈佛大学研究员吴镝和复旦大学-哈佛大学联合培养博士胡笛承担了大部分工作,与复旦大学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陈浩,以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脏外科主任医师、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施国明为共同第一作者[8]


石雨江教授


正如前文所言,虽然大家都猜测糖尿病患者易患癌的可能原因是高血糖,但究竟如何去证实是个大问题,毕竟没什么好的线索可循。


那该咋办?


咋办?!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着手呗。


石教授是表观遗传学领域的高手。那就先分析分析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基因组在表观遗传学上有啥差异


先得稍微介绍下背景。在表观遗传学领域,有个非常重要的蛋白,它叫TET2,这个蛋白是DNA去甲基化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酶,负责把DNA上的5-甲基胞嘧啶(5-mC)转化为5-羟甲基胞嘧啶(5-hmC)


这个过程有多重要呢。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DNA里的5-hmC减少是癌症的标志之一[9,10]。


由此可见,这个TET2突变不得,5-hmC减少也是非常糟糕。



再来说石教授团队的发现。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啊,他们认为糖尿病患者DNA里面的5-hmC应该是变多的,因为血糖的一种代谢产物恰恰是TET2把5-mC转化成5-hmC所必需的。


没成想,分析结果与他们的预期完全相反


与健康人相比,糖尿病患者DNA里面的5-hmC显著下降。而且,高血糖与5-hmC下降之间的相关性也强的让研究人员咋舌。


虽然一开始猜错了。但是这个完全相反的结果,却让他们窥探到了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癌症的原因。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5-hmC下降是癌症的标志之一,而糖尿病患者DNA里面的5-hmC恰恰就下降了,而且是很显著的下降了


要知道,葡萄糖自身肯定是没有办法把DNA里的5-hmC的水平拉下去的,他们唯一能想到的是:高血糖肯定是通过什么方式把TET2办了。



于是他们又分析了在高血糖水平下TET2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结果又让人很意外,TET2在蛋白水平大幅下降了,但是在mRNA水平上竟然是正常的。这就说明,高血糖没有影响到TET2基因的转录,是影响了TET2蛋白的半衰期啊。即,在高血糖水平下,TET2蛋白应该是变得不稳定,降解速度加快了


到这里就有意思了。因为早在2012年,哈佛大学张毅教授实验室就发现,TET蛋白的稳定性受胞内半胱氨酸蛋白酶calpains的调控[11],而蛋白质磷酸化后能够保护其不受calpains的切割


这就意味着,高血糖可能通过某种方式,把TET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降低了,导致TET2蛋白就被calpains降解了。



因此他们得找一个既能感受葡萄糖水平,又有磷酸化能力的激酶。他们很快发现,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就是。AMPK是细胞内重要能量的感受器,能够感知体内葡萄糖的水平,并且敏感度非常高[12]。


AMPK究竟能不能把TET2蛋白磷酸化呢。研究人员赶紧分析了TET2蛋白,很快就找到了S99号位确实能被AMPK磷酸化


紧接着,他们分析了高糖和低糖条件下培养细胞的AMPK活性,以及TET2蛋白的含量。发现在正常浓度葡萄糖的水平下,AMPK活性较高,TET2蛋白的水平也正常


一旦切换到高浓度葡萄糖的水平下,AMPK活性就下降,TET2蛋白的水平也降低。此时在培养液中加入能激活AMPK的二甲双胍,可以发现AMPK活性上升,TET2蛋白S99号位磷酸化增加,TET2蛋白增加,5-hmC水平也大幅上升。后续其他方法的补充验证,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


从正常葡萄糖浓度(蓝色)切换到高浓度(红色),5-hmC水平瞬间降低


那么,高血糖引起的5-hmC水平降低,真的也与癌症有关吗?


就差这最关键的一步,整个链条就打通了。


实际上,研究人员在前面分析高浓度葡萄糖对5-hmC水平影响的时候,也同时分析了在正常浓度和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细胞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他们发现有30217个区域的5-hmC水平区域在两种葡萄糖浓度下表现出差异,80%在正常葡萄糖浓度下是增加的。其中,65.4%的5-hmC水平差异出现在基因区域。而且这里面的很多基因是与癌症或者癌症的相关路径强烈相关的


正常葡萄糖浓度与高葡萄糖浓度条件下部分基因的表达差异


接下来研究人员又选取了585个在正常葡萄糖与高浓度葡萄糖下差异表达,且与多种癌症相关的细胞周期基因。在这些基因中,他们发现在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抑癌基因表达量下降,促癌基因表达量上升


最后,研究人员通过肿瘤模型和AMPK激活剂二甲双胍证明了上述发现。同时也证明通过调节AMPK-TET2-5hmC通路抑制肿瘤生长,应该是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患者中防癌、抗癌的方式之一


至此,高血糖与癌症之间的关系,终于通了。


糖尿病高血糖和癌症内在关联的表观遗传通[8](图:复旦大学官网)


总的来说,这个研究真的很精彩。进一步明确了糖尿病与癌症之间的关系,对于糖尿病患者癌症的预防有重要的意义。


毕竟,在2017年6月,中国科学家在JAMA上发表的论文显示,2013年中国成人的糖尿病患病率为10.9%,糖尿病前期在成人中比率是35.7%[13]。近一半的中国成年人存在血糖偏高的问题。


不过,话又说话来,本研究并不能成为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预防癌症的证据。这个还需要临床研究去证实,不过目前已经有很多相关的临床研究正在开展中,我们不会等待太久。


但有一点我们可以做到,那就是:少摄入糖分,保持体内血糖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就可以减少对AMPK蛋白激酶的抑制频率,提高TET2蛋白的稳定性,升高5hmC水平,对防治部分肿瘤依然有着积极作用[8]


编辑神叨叨

2005年科学家就发现:与使用其他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癌症发病率下降23%[14]。石教授团队的研究,可以说很好的解释了这个现象,但是这只是在糖尿病的条件下。


对于那些没有糖尿病的人而言,二甲双胍有没有防癌、抗癌功效呢?敬请期待我们的下一篇文章。“神药”二甲双胍没有让我们失望。


参考资料:

[1]. Joslin E P, Lombard H L, Burrows R E, et al. Diabetes and cancer.[J].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59, 260(10): 486-488.

[2]. Xu Y, Wang L, He J, et al. 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 JAMA, 2013, 310(9): 948-959.

[3]. Liu X, Hemminki K, Forsti A, et al. Cancer risk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their relativ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2015, 137(4): 903-910.

[4]. Brower V. Illuminating the Diabetes–Cancer Link[J].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012, 104(14): 1048-1050.

[5]. Giovannucci E, Harlan D M, Archer M C, et al. Diabetes and Cancer: A Consensus Report[J].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2010, 60(4): 207-221.

[6]. http://www./mediacentre/factsheets/fs312/zh/

[7]. Di Wu,Di Hu,Hao Chen,Guoming Shi,et al. Glucose-regulated phosphorylation of TET2 by AMPK reveals a pathway linking diabetes to cancer[J]. Nature, 2018.

[8]. http://news.fudan.edu.cn/2018/0719/46230.html

[9]. Lian C G, Xu Y, Ceol C J, et al. Loss of 5-Hydroxymethylcytosine Is an Epigenetic Hallmark of Melanoma[J]. Cell, 2012, 150(6): 1135-1146.

[10]. Ko M, Huang Y, Jankowska A M, et al. Impaired hydroxylation of 5-methylcytosine in myeloid cancers with mutant TET2[J]. Nature, 2010, 468(7325): 839-843.

[11]. Wang Y, Zhang Y. Regulation of TET Protein Stability by Calpains[J]. Cell Reports, 2014, 6(2): 278-284.

[12]. Lin S, Hardie D G. AMPK: Sensing Glucose as well as Cellular Energy Status[J]. Cell Metabolism, 2017, 27(2): 299-313.

[13]. Wang L, Gao P, Zhang M, et al. Prevalence and Ethnic Pattern of Diabetes and Prediabetes in China in 2013[J]. JAMA, 2017, 317(24): 2515-2523.

[14]. Evans J M, Donnelly L A, Emsliesmith A M, et al. Metformin and reduced risk of cancer in diabetic patients.[J]. Bmj, 2005, 330(7503):1304.

奇点:50万极客医生热爱的医疗科技媒体

本文作者 | BioTalker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