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会不会引起癌症?

 湖心书馆 2018-07-24


作者 | 周亦川

来源 | 搜狐健康

糖尿病和癌症都是人类健康的重大杀手,糖尿病患者患癌症的比率已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这二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微妙关系?7月19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的一份研究中,来自于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施扬/石雨江教授团队发现,糖尿病造成的高糖环境影响抑癌基因的活性,从而导致癌症风险的增加。

导致癌症的原因有许多,除了为众人所熟知的DNA序列突变与基因遗传,还有许多来自于基因密码之外的因素。如水、空气、营养等环境因素都可能在特定情况下,对人体遗传性状进行调控,使得一部分健康的基因组产生非正常表达,甚至是“失语”。当身体内原本坚固的抗癌防线逐步失去效用,患癌症的风险自然也就增高了。

在细胞中存在一种重要的蛋白质TET2蛋白,催化DNA上5mC(5-甲基胞嘧啶)向5hmC(5-羟甲基胞嘧啶)修饰的转化。在癌细胞里5hmC水平出现广泛的下降,这可作为衡量癌症恶性程度的标志(cancer hallmark)。实验表明,高血糖水平会显著抑制身体内AMPK蛋白激酶的活性,导致TET2Ser99磷酸化与TET2蛋白稳定性降低,以减少TET2蛋白催化生成5hmC。当5hmC减少,意味着肿瘤发生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

简言之,这一新通路就好比一根链条,糖尿病患者体内的高血糖水平正是链条的一个端口。在环环相扣的连锁反应之下,高糖环境最终会破坏5-hmC表观抑癌修饰的生成。表观抑癌修饰变少了,患病风险自然大大提高。

为了验证猜想,石雨江团队以糖尿病治疗药物二甲双胍为例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二甲双胍通过激活AMPK,磷酸化下游的TET2,增强TET2稳定性和其产物5hmC, 来对肿瘤生长达到抑制。并且二甲双胍的抑制作用要明显依赖于TET2的存在。

其实,糖尿病和肿瘤之间的关系研究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早在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与美国癌症学会(ACS)在ACS官方刊物《临床医师癌症杂志》上正式发表了《糖尿病与癌症共识报告》。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原发性2型糖尿病可以增加几种常见癌症(肝癌、胰腺癌、子宫内膜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和膀胱癌)的发病风险,但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

糖尿病和癌症共同具有某些危险因素,例如:发病年龄均偏大、肥胖、膳食不合理、缺乏体育锻炼。高胰岛素血症、高糖血症和炎症均会增加癌症的发病风险。

但这份报告也指出,糖尿病与癌症发生的直接生物学关联机制尚不明确。

糖尿病还能影响某些癌症的临床预后。由于肿瘤患者在手术,放、化疗过程中,需要加强营养,而糖尿病又需要进行必要的饮食控制,这种“左右为难”,使很多糖尿病合并肿瘤的患者或家属无所适从,要么血糖控制不佳,要么营养得不到保障而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

肿瘤本身或抗肿瘤治疗等原因,也会导致血糖升高或波动,一部分肿瘤患者也可能由于进食比平时偏少,导致低血糖的风险比平时增加。因此,糖尿病合并肿瘤的患者饮食问题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2016年《糖尿病学》的一份研究探讨了1型糖尿病对癌症风险的影响。在对来自五个国家9000名患者的研究中,作者对所有癌症的综合分析显示,男性1型糖尿病患者的总体癌症风险没有增加,而女性1型糖尿病患者的总体癌症风险增加了7 %。男性前列腺癌风险下降了44%中和了男性患癌的比例。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的特定癌症部位,研究显示胃癌风险增加(男性为23 %,女性为78 % );肝癌(男性为两倍,女性为55 % );胰腺癌(男性53 %,女性25 % )、子宫内膜癌( 42 % )和肾癌(男性30 %,女性47 % )。相反,患有1型糖尿病的妇女诊断乳腺癌的可能性降低了10 %。

2017年发表于《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杂志》也发现了癌症与糖尿病及肥胖之间的关系,糖尿病和高BMI ( BMI超过25)是2012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的5.6 %的原因,相当于79万例癌症病例,其中28万人可归因于糖尿病。糖尿病和高BMI导致的癌症病例多发生在高收入的西方国家(30.3万),其次是东亚和东南亚国家(19.1万)。

尽管癌症在一些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发病率仍然低于高收入国家,但这些国家的人口受到糖尿病和高BMI的影响特别大。蒙古、埃及、科威特和瓦努阿图所有癌症病例的9 %至14 %是由于高BMI和糖尿病。亚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中低收入国家因糖尿病、超重和肥胖导致的癌症增加幅度最大,因为这些地区的糖尿病和高BMI水平在1980年至2002年期间大幅上升。例如,2012年南亚男性糖尿病相关癌症病例增加了88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妇女BMI高导致的癌症病例增加了80 %。

形势不容乐观,根据预测的2025年糖尿病和高BMI患病率与2002年相比,估计女性和男性的相关癌症比例平均将分别增长30 %和20 %以上。专家呼吁,需要采取更迅速的行动控制肥胖和糖尿病,在个人、社区、保健系统和政策等多个层面进行干预,帮助人们从青少年开始,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保持健康的体重。

资料来源:

http://news.fudan.edu.cn/2018/0719/46230.html

https://www.ncbi.nlm./pubmed/30022161

http://endo.dxy.cn/article/9966

https://www./pub_releases/2016-02/d-t1d022516.php

https://www./releases/2017/11/171128092315.ht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