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教你听懂外交辞令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

 舞文弄沫 2018-07-20

我们经常在新闻报道中听过很多“外交辞令”,虽然说的话都通俗易懂,但是背后的潜台词知道的人却并不多,今天咱们就聊聊外交辞令的潜台词!

科普:教你听懂外交辞令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

根据外交规则,如果两国发生外交纠纷,一般情况下采取的措施:

首先是交涉,比如外交部发言人在新闻会上批评,召见大使进行抗议等等;

第二个层面是外交制裁,如驱逐外交官或降低外交规格:由大使级变成公使级,公使级变成代办级;最严重的是召回大使直至断交。断交是争执双方的最后选择。

其间,所有活动使用语言必须是外交辞令;

科普:教你听懂外交辞令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

一般来说,'外交交涉'是常规动作,而在交涉中诸外交语言的使用则有相对固定的'习惯表述'。外交语言体现了一国对外政策,是捍卫一国利益的工具,含蓄,婉转,'话说半句'或使用多种'托辞'常是外交语言的特点。

同样是赞同,可以用'注意到','理解','不提出异议','同情'等不同分寸的语言表达;

同样是关注,可以用'关注','严重关注','感到不安','深感遗憾','谴责'等多种词汇。

向对方警告也有'正在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和'保留予以评论的权力'甚至'将采取相应的措施'等不同层次的表达,最严重的警告要就是要求对方在一定时间内满足要求的'最后通牒'。

科普:教你听懂外交辞令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

外交语言所包含的内容丰富,需要意会,例如:

说对某事“表示关切”或“表示严重关切”,意味着该政府将采取强硬的步骤;

说对某事“不能无动于衷”或“不能置之不理”,是向对方暗示如果事态继续恶化,该政府将予以干预;

说“将不得不仔细地重新考虑本国的立场”,就包含着友好关系即将变为敌对状态的警告;

说会谈是“有益的”,弦外之音是会谈并未取得具体成果;

说某外交官“进行不符外交身份的活动”,则是指控对方搞间谍活动。

科普:教你听懂外交辞令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

多边外交所使用的语言则更注意含蓄和婉转。

联合国文件使用的语言多采用中性名词:如不说'敌人'而说'对手'。

在国际会议上听别国代表滔滔不绝的发言时,不要被前面一大串客套话所迷惑,而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但是'所引出的真意上:

科普:教你听懂外交辞令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

例如,'本代表团对这个建议有着最大的同情,但是愿意指出……','我对某国杰出的代表怀有深深的敬意,但是我认为……'等等,其实这些都是'拒绝','否定','不同意'的委婉表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