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龚鹏程谈易45、46

 独钓逍遥 2018-07-20
龚鹏程谈易四十五:处困求通 终能获吉
 
 
泽无水,困,君子必致命遂志。

困卦象辞。困卦是困顿、穷困之困,犹如泽中无水。

但这个卦很怪,如此困顿蹇难,卦辞却说:“困,亨。贞大人吉。无咎!”象传更进一步解释说此卦卦象虽如泽中无水,但却是君子能够致命遂志之时。致命,指可完成人的天命;遂志,谓人能满足自己的志愿,都是大好事。

为什么占到困卦反而情况这么好?

彖传有个说明,云:“困,刚掩也。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贞大人,吉,以刚中也。”处困难之时,一般人都会烦乱抑郁,甚或躁动胡来,只有君子才能临困不乱,履险而悦,困而不失其所亨。能如此,当然困顿就不成其为困顿了。《论语·卫灵公篇》记载孔子在陈绝粮,弟子们都病倒了,子路很不高兴,跑去质问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孔子回答:“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正是本卦的最好注解。

人生境遇无常,君子与小人同样都可能碰上倒楣的时候,龙困浅滩,有志难伸。但如何面对困境却是本领。一般人碰到一点不顺,就呼天骂地,抱怨不止,对自己之所以遭困又多所辩饰。其实这又有什么用呢?卦辞说:“有言不信”,人家会相信你吗?彖传则说:“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光会说,却没德操,又没行动,越夸夸其谈,只会越穷。

一般人总是如此,君子则不然。爻辞初六曰:“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屁股坐在株木间,沉沦于幽谷,三年都见不着人,形容困顿之极,无人闻问。一说是屁股挨了刑仗,被关进了监牢,三年皆不见天日。《周礼·秋官》说牢狱关人:“能改者,上罪三年而舍,中罪二年而舍,下罪一年而舍。”关三年,那就是被判重罪了。人在这时候,只能平心静气,贞正自守,徐待出脱之机。

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机会来了,有庆典、有祭祀,可享用酒食了。此喻事况有了转机,此时请缨出征或出而任事,均可以无咎。因为数载沉潜,心志与学养都得到了锻炼。

本爻历来颇有争议。王弼说:本爻表示人在困境,心志谦下,能应物无私,所以物皆来归,酒食遂极丰盛。孔颖达疏承其说,并指朱为南方,象征南方之物都贡献来了。程伊川《易传》则说君子不会为自己之处境困顿担忧,乃是为天下百姓还没法获得恩泽而烦恼,所以“困于酒食”者,指百姓尚困,未得酒食也。朱子《易本义》又把困于酒食解为酒食太多了,人饫餍盛宴而困于其中。我觉得程注很好,但解得迂曲,王弼又不免把老庄“至人应物无心”一套讲法塞了进来。朱子注虽单讲这一句也可通,可是于上下文似乎较难呼应。

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困境尚未结束。现在是困于石上,不能深入;困于荆棘中,不能行走,亦即进也困退也困之局。在此中,又没找到志同道合、可相协伴之人,所以仍是凶。

九四:“来徐徐,困于金车,各有终。”象传说:“来徐徐,志在下也。虽不当位,有与也。”

仍在困境中,只能以卑逊之态度做事。困于金车,谓还不能如驾着金车那般风光地奔跑,凡事亦应谦慎缓进。如此,各种咎患才会结束。此时虽然还没得到最佳位置,但已经能获得许多人的协助了。

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劓是削鼻子,刖是卸膝盖骨,均象征人还没能大行其志之状。仿佛碰了一鼻子灰,脚也被刖了站不住。何以会如此?困于赤绂!

前面九二说朱绂方来,得参与祭祀。现在说困于赤绂,则是说难得锦绶,获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但职务本身也是一种束缚。在这时,就须徐进。有悦,指利用祭祀以受福佑。

赤绂朱绂,旧说为祭服。古代能参与祭祀者都是官员贵族,因此引申为任事者。任事者须虔敬,“刚中”而柔入,故说是“乃徐有悦”。

利用祭祀以受福,是象传的话。但我们之前说过:儒家是自力哲学,祸福无门,唯人自召,怎么此处却又说“祭祀受福”?其实象传全文是:“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说,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整个卦都强调中道而行,祭祀则是利用祭祀这个场合、这个时机体现出君子之行罢了。若能体现之,自会受福。

上六:“困于葛蘲,于臬危兀危。曰:动悔有悔,征吉。”葛蘲即葛藤,缠绕不已。臬危兀危,动荡不定之状。在仍困于纠缭混乱的情况中,必须动悔有悔,才能吉。

什么叫动悔有悔?孔疏说:“必须发动其可悔之事,令其有悔可知,然后处困求通,可以行而获吉”,讲得很好。对自己可悔之事,做真诚的忏悔,才能翻转逆境,由困而通。儒家的自省、自反、自律、自讼己过精神,在此又表现无遗。人失败,终究还是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

因此困卦讲的不是困境,而是脱困之境。
 

龚鹏程谈易四十六:劳民劝相 养而不穷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

井卦九三爻辞。
 
 
井卦,巽下坎上,以井为象。井不是地,也不是水,乃人工凿地出水而成,故非自然物象,而是事象。取象于井,想表达什么意思?

表达一种不变的状态,因此卦辞说:“井,改邑不改井。”

井与邑一样,都是人为的建置,但都邑行政区划会变来变去,井却通常不会变来变去,除非它干涸了,故孔疏说:“古者穿地取水,以瓶引汲谓之井。此卦明君子修德养民,有常不变,始终无改。养物不穷,莫过乎井。故以修德之卦,取譬名之井焉。”

井之德,除了改邑不改井,总是不改初衷地造福人群之外,还有许多特点。卦辞说:一是“无丧无得”;二是“井井”;三是“汔至亦未繘井,赢其瓶,凶。”

就每一物言其物德,是古人论物之习惯,例如《韩诗外传》说:“鸡有五德:首戴冠,文也;足缚距,武也;敌敢斗,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信也。”《说文解字》说:“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都是就一物说其性质之各方面有何值得人取法之处。井卦卦辞对井德的概括与提炼就是此法之渊源。

无丧亦无得,是说人每天去井里打水,井水也不减竭;泉终日注灌井中,井水也不满溢。显示出一种无丧无得的状态。井井,是井井有条的样子,井性洁静,不因常有人来汲水就改变了它清静的本性。“汔至亦未繘井,赢其瓶”,是说汲水时绠还没完全离开井口,而钩绊住了瓶子,结果打翻了水。喻一件事刚要成功,却搞砸了。打水于井上,特别需要注意这一点,故井德之一,便是提醒我们做事应慎始慎终,若不能恒一,恐致吝凶。

这其中每一项都很值得深思,像“无丧无得”,就颇为道家所重视,认为至人真人即应有此心境修为。

象辞爻辞中也有此类好言语,值得重视。例如象传说:“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刚刚卦辞主要就井之象本身说,象传这里就由君子之取象说,谓君子由井卦可以体会到人应“劳民劝相”。这劳字,与一般劳动、劳烦之劳不同,乃是慰劳、劳军之劳,因此历来都以劳养人民为说,如王弼注:“木上有水,井之象也。上水以养,养而不穷者也。相犹助也。可以劳民劝助,莫若养而不穷也。”孔疏:“劳谓劳养,相犹助也。井之为义,汲养而不穷,君子以劳来之思,勤恤民隐,劝助百姓,使有成功,此养而不穷也。”养而不穷,是由“无丧无得”体会来的。但把劳往养方面去解释,确实深得中国传统政治学之精义。中国政治学与西方不同之处甚多,西方政治学是管理众人之事,中国政治学之核心观念却非管理而是养。井德之可观,亦在于它能养人。

爻辞承此养义,多从食上说,初六云:“井泥不食,旧井无禽。”井底淤泥是不能吃的,旧井废弃,无人浚理,当然也不再能用了,连禽兽也不会来此喝水。

九三说:“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井未疏浚,便不能食用;但若浚理好了(渫,清理,不藏污纳垢),而人仍未汲用,我也觉得伤心哪!物未尽其利,是可惜的事,故应汲予明王,令他也享用泉水。

这句话自然也有贤人应当用世以造福人群的寓意。《史记·屈原列传》:“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随相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整段即是井卦这爻的注解,唯引文与今本略有不同。

木上有水,郑玄说木指桔槔,古代的打水器,可以把水打上来。程伊川说是用木桶汲水。两说均误。桔槔之发明,庄子书中有叙述,恐怕《易经》写作时还没这种帮助打水的工具。木桶打水,后世也多,但《易经》原文明说了是用瓶汲水。因此木上有水,木应是指井上木架或井栏之类,或泛指木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