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磅 | 《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发布,建议每天至少进行120分钟户外活动

 静心慧心 2018-07-20



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


2018年6月9日上午,由北京体育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三家单位共同研制的国内首部《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专家共识版)(下文简称《指南》)正式发布。该指南的目标人群为健康的3~6岁学龄前儿童,并首次提出我国学龄前儿童每天运动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推荐意见。

学龄前幼儿健康现状

      

 对处于学龄前期的儿童来说,运动是生长发育的源动力,它不仅像营养和睡眠一样不可或缺,更有着其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正面临严峻挑战,3~6岁幼儿爱哭闹、吃饭难、肥胖、易生病等,这些问题与身体活动不足,尤其是与那些需要达到一定的时间与强度方能产生健康效益的运动不足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科学地指导学龄前儿童进行合理运动已经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指南》应运而生

       

在“体医融合”背景下,由运动人体科学、儿科学、公共卫生等领域的专家合力组成了指南研制团队,依据现有的国际指南进行针对性文献梳理、循证评价与整合,同时邀请了来自北京大学、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北京体育大学以及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等全国医学界和体育界专家,对指南初稿进行了反复论证与修订,最后完成指南制定。


《指南》概述


本《指南》主要包括学龄前儿童运动的定义及其对身心健康的益处、运动的基本要素、身体活动的时间与运动类型的具体推荐意见,以及监测与评估等方面内容。


《指南》提出“学龄前儿童的运动应符合其身心发育特点,应以愉快的游戏为主要形式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医融合中心主任郭建军介绍称,《指南》的一大特点是突出要有运动的强度,这和中国传统的养育文化有很大不同。《指南》特别强调运动的多样性以及强度的重要性,对现实生活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家长经常会担心运动会让孩子累着,但事实是必须有一定强度的运动孩子们才能健康成长。

     

因此,《指南》中明确提出学龄前儿童全天内各种类型的身体活动时间应累计达到180分钟以上。其中,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累计不少于60分钟。”针对我国学龄前儿童户外活动不足的现状,建议“每天应进行至少120分钟的户外活动”。

     

同时,还应该“在保证活动时间和活动强度的前提下,以发展基本动作技能为核心目标,兼顾该阶段快速发展的多种身体素质”;并“鼓励增加日常生活中的身体活动,在培养生活能力的同时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指南》还强调了运动的多样性、循序渐进、避免过早专业训练以及安全性等具体原则。

    

另外,针对关于学龄前儿童运动的一些误区,《指南》也给出了充分的解释,比如在运动的益处中就专门提及,“运动能完善大脑功能”、“有利于学龄前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会化能力的全面发展。”

   

证据表明,学龄前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孩子反而比总是静坐少动的孩子在今后更容易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这就提醒仅仅“注重智力开发”的家长们,对于学龄前儿童,最好的智力开发方式就是让孩子愉快的玩耍、积极的运动。

 

专家们一致认为,《指南》所推荐的意见应涉及其每日各种身体活动,其中以运动为重点,这样可为广大家长、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的儿童保健专业人员和幼儿园教师等提出有益、科学的运动推荐与指导,帮助学龄前儿童培养积极的生活方式,让运动成为儿童养育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

    

同时希望能提升社会各界对学龄前儿童运动的关注,各界合力促进学龄前儿童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全面提升国民体质健康水平。


《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