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让孩子绝望的,是“聋哑瞎”式父母

 胡素霞胡蝶小素 2018-07-20



 

还记得去年刷爆朋友圈的日本学生“屋顶告白”吗?


在日本一场综艺活动中,几个未成年的学生纷纷走上屋顶,在全体师生的注视下,大声向自己喜欢的异性告白,那些青春的血性和纯真的感情,让很多成年人不禁泪目,大呼“好美的青春!”


 

最近,中国的一档综艺节目也效仿了这一模式,鼓励中小学生们站在高台上,面对全体师生,大声喊出自己的“心里话”


只不过这一次,画风完全不一样。


他们要表白的对象不是异性,而是自己的父母。


刚上初一的女生璟颐因为不满妈妈总是把自己和“别人家”小孩比较,决定大胆的向妈妈“吐露自己的心声”。



她的好朋友吴笛是年级里的学霸,也是璟颐的噩梦,在母亲眼中,那个叫吴笛的孩子“数学好”“英语好”……简直是无所不能,妈妈曾直言不讳的说:“她怎么会和你交朋友?”



受到了一万点伤害的璟颐,终于爆发出她许久以来的压抑,在台上几乎要哭出来:“你自己的小孩,也很努力,为什么你不看一下?”



看到这里是不是很委屈?


似乎隔着屏幕我们也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听到了自己心底那个小孩子在像璟颐一样呐喊。


小时候的我们也总是被那些“别人家的小孩”深深伤害,别人家的孩子千好万好,而自己却很少被父母肯定,很少得到父母支持,明明自己也很努力,很想得到父母的一句赞赏,但一句也没有!有的只是父母反反复复的唠叨指责和百般挑剔。


可惜小时候的我们没机会,也没胆量对父母喊出这样的“心声”,现在听到璟颐这样做,真的要为她点赞称快!


可是万万没想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璟颐的妈妈听到女儿的表白,不但没有丝毫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反而为自己的“打击教育”开脱。



而且还继续上纲上线地说教起来:



被怼回去的璟颐扭头擦掉了眼泪,但妈妈依然看不到她的委屈,坚持在说:“你真的要去改!”



璟颐下台以后放声大哭……




没错,我也想哭。


孩子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对妈妈说了心里话,明明已经到了一个剧情反转的绝佳机会,却不料妈妈完全不领情,不让步,硬是用老套的说教把孩子的倾诉怼了回去。


看到璟颐扭头擦泪的表情,那不是情绪释放后的坦然,而是更深的压抑和失望。


那么她以后还会尝试和妈妈沟通吗?恐怕很难了。



现在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真是赔上性命都在所不惜,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再骄人的成绩也比不上父母的爱重要。


太多的父母误把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当做爱,太注重孩子表面上的成就与荣耀,却忽视了孩子的精神需求,忘记了滋养他们的心灵。


于是很多孩子表面上很努力,但是内在动力不足,长期生活在父母“语言暴力”下的他们内在有深深的自卑,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总觉得不能让父母满意。



压抑无望的孩子有的选择去死,有的全然放弃自己,但是更多的孩子会拼尽自己的气力,违心的去争父母的一个笑容。


为什么违心呢?因为他明明知道自己有很多不满,有很多愤懑,还是强迫自己接受父母的“好意”,去为父母争气。



34岁的河南读者阳光曾说,自己大学毕业后离开老家,到上海工作,最近正在考资格证,但是无论如何也看不进去书。


他坦言自己对职位没有什么欲望,对工作没有什么热情,对财富也没有太多的追求,他最想过的是其实是那种二三线城市清淡安逸的日子。


但是每次他回家,父母都要和他提起开着好车,住着豪宅,在北京混得风生水起的表哥,说对方又买了什么好车,又挣了多少钱,又带父母去哪里旅游。


阳光每次从老家回来都不“阳光”了,垂头丧气的,像一只丧家之犬,他很想对父母说:“请让我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但是他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


回到上海后,他还是会拼命工作,拼命挣钱,像父母所希望的那样去发展,即使他并不快乐。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即使是一句肺腑之言也很难对父母说出口,生我们养我们的是父母,陪伴我们最久的是父母,但是最不了解我们的人,也是父母。



我们是什么时候开始放弃和父母沟通的呢?


大概是小时候吧,你说想在外面多玩一会,妈妈说:“整天就知道玩,再玩你就别回来了!”


你看到别的孩子学跳舞,自己也想学,但爸爸说:“你把成绩考好了,比什么都强。”


你成绩一直还不错,只有一次考砸了,妈妈说:“你看看你,自己的功课都学不好,干什么行?”


父母的语言似乎有一种魔力,短短的一句话就能让你闭嘴,噎的你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孩子长到十四五岁,家长往往会陷入一种恐慌,说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不服管,你说多了他把耳朵一捂,你说少了他干脆把你当空气。唉,和孩子沟通越来越难。


其实不是和孩子沟通变难了,而是您压根就没跟孩子“沟通”过。


传统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时候,通常都是居高临下的态度,即“我说你听”,我说的都是对的,你想法和我不一致,那么你要改正。


这不是沟通,而是命令,命令是单向的,而沟通是双向的。


但是传统父母从来没有给过孩子“说”的机会,就算孩子说了,也会“听不见”


孩子在沟通无效的情况下,还会有低一级的沟通方式,就是发泄情绪,比如哭闹,逆反,以及沉默。


这些时候,父母通常会搬出频率更高的说教,责备,甚至是打,来控制孩子,掰正孩子,但是对他们真正的需求还是“看不见”。


很多父母为了教育孩子可谓费劲口舌,但是收效甚微,就是因为他们说了半天都是“废话”,根本不知道哪些话对孩子有用,哪些话能让孩子入心,所以他们的话永远也不窝心,不能给孩子力量。



这就是最让孩子绝望的“聋哑瞎”式父母。他们在生活中和孩子站得很近,但是在心灵层面,却隔得很远,而且像拦着一堵密不通风的墙,孩子在这边喊得喉咙喑哑,父母在那边,就是看不见,听不见。


所以“聋哑瞎”式父母,永远也不了解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永远也无法对孩子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更无法对孩子的人生对症下药,给出准确的指导。



如今这个时代,爱学习的父母越来越多,反思自己的父母越来越多,很多父母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会看很多书,学很多心理学知识。


父母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就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但是没有任何一条育儿知识是适应于所有孩子的。


没有哪个育儿大咖比你更了解你的孩子,没有哪本心理学书籍比孩子更了解他自己,孩子的教育密码不在别处,而在他自己身上。


与其问遍天下专家,不如和孩子好好的深谈一次: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希望有什么样的结果?

除了这样做,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这些问题,经常问孩子,并且好好地听他们回答,是比任何吼叫、打骂更有效的管教方式。


世界上最成功的父母不是把孩子培养得出类拔萃的父母,而是能让孩子把心门敞开的父母。


心门能敞开,无论遇到什么,孩子都有希望,有力量。


心门若已闭上,他一定早就从试探变成失望,从失望变成了绝望。


所以,请别做“聋哑瞎”式父母,就算孩子让你失望,也请你别让他绝望。


作者:月下客,资深亲子教育作家,潜意识图卡疗愈师。深谙儿童心理,关注宝妈成长,讲述最走心,最接地气的原创故事,让每个爱孩子的父母,心中有数,脚下走路!公众号:月下客(ID:yuexiake001)新书《最好的养育,是让孩子做自己》当当网正在热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