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下第二行书、“限展国宝”——颜真卿《祭姪文稿》背后的英雄悲歌

 大好河山万里长 2018-07-20

据悉,2019年的新年,东京国立博物馆将举行“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展。此展最让人激动人心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借展的“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姪文稿》。


展期:2019年1月16日—2月24日 


一提到书法,王羲之和颜真卿是绕不开的两座高峰。王羲之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字里行间透着魏晋名士风度,而颜真卿则充满着士大夫的忠贞与气节。王羲之第一行书的真迹不见传于世,颜真卿的《祭姪文稿》历经千年而留存于世,可见其珍贵程度,对我们这些子孙后代来说何其有幸也。


因而《祭姪文稿》被誉为“限展国宝”,上一次露面还是在2011年台北故宫博物院“精彩100国宝总动员”的特展上。海外借展更是罕见,上一次海外展出还要追溯到1997年在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的展出。


在中国书法史上,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姪文稿》和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稿》被尊称为“天下三大行书”。其中颜真卿《祭姪文稿》背后的故事最为沉痛深刻,千百年来感动过无数人。



唐 颜真卿 祭姪文稿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卷 纸本 纵:29.2公分 横:59.6公分

请左 右 滑 动 欣赏 



颜真卿生于公元709年,卒于公元784年。字清臣,官至太子太师,爵封鲁郡开国公,后人尊称为“颜鲁公”。作为唐朝一代忠臣和书家,他的书迹具有文物、文献和书法艺术三重价值。


颜真卿出身家学渊源的琅琊颜氏,三岁丧父,但他自幼谦恭好学,精于书法和诗文,二十六岁进士及第。颜真卿在官场上是有名的忠直之士,所以得罪了当时一手遮天的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


被贬后不到三年,一场差点断送唐朝的“安史之乱”爆发。在这场王朝空前浩劫面前,很多人的命运被改写。为了平乱,颜世家族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了给渔阳起义的平卢县将领刘正臣打气,颜真卿将自己年仅十岁的儿子作为人质送到前线。


颜真卿的堂兄——常山郡(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也加入了平乱。当时颜真卿在山东德州,俩人联络全靠颜杲卿的儿子颜季明。他往来于硝烟烽火间,担任联络员。


后来不幸发生,叛军围攻常山郡,颜杲卿苦战六日后,矢尽粮绝,城破被俘。但他宁死不降,敌人以颜季明的性命威胁,颜杲卿破口大骂,被叛军残忍地割掉舌头。后又斩断双手,凌迟处死,颜季明也被残忍杀害。颜氏一族惨遭屠戮,被杀者有三十余人。


“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吾承天泽”。(细节图)


战后哀恸万分的颜真卿派人前去善后,并寻找家人尸骨,却只找回杲卿的一只脚和季明的头骨。


悲愤之下,颜真卿亲自为侄子写下祭文,这便是著名的《祭姪文稿》——作于乾元元年(758年)九月三日。


文中字字锥心,笔笔沉痛,让人不忍卒读。其中写道“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还原当时颜杲卿一门忠烈舍身取义的悲壮场景。这一句,被颜真卿反复删改涂抹,足可想见其悲愤。



释文: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辰,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闲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众不救”涂去)。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河东近”涂去)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携尔首榇,及兹同还。(“亦自常山”涂去)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涂去二字不辨)卜(再涂一字亦不辨)尔(“尔之”涂去)幽宅(“相”涂去)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 

 


二十五年后,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变,年近八旬的颜鲁公临危受命,前往敌方宣达诏书劝其投降。老人知道这次有去无回,早给家人留下遗言“奉家庙、抚诸孤”,只带一名家童从容赴敌。最终因不接受李希烈宰相之位的诱惑,杀身成仁。半年后叛乱平定,鲁公的灵柩才得以回京。皇帝痛诏废朝八日,举国悼念。


颜鲁公一门忠烈,在国家危难存亡之际大义凛然。其忠义气节和不屈精神均反映在翰墨之间。《祭姪文稿》被历代推崇备至不仅是因为颜鲁公登峰造极的书法艺术,还有颜鲁公的人格魅力。黄庭坚说:“鲁公祭季明文,文章字法皆能动人。”


涂抹之间现真情


《祭侄文稿》顺应情感的起伏,笔势自然流转。长短、粗细、收放之间的转换全都因情而起,为情所收。当我们面对这一纸书法,就好像面对颜鲁公的一腔肺腑之言,涌动着他的悲伤与痛惜。


局部欣赏








千载而下,今日我们还能有机会一睹颜鲁公《祭侄文稿》,实乃幸运之至。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