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辞典:心中烦热,闷乱不宁之状。简称懊憹,又名心中懊恼。《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太阳表证未解,误下后成为结胸而见心...

 书香中医专科馆 2018-07-21
 

中医辞典

心中懊憹

心中懊憹   证名。心中烦热,闷乱不宁之状。简称懊憹,又名心中懊恼。由外感热病误治,邪热留于胸膈,扰及胃腑;或因湿热内蕴所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太阳表证未解,误下后成为结胸而见心中懊憹,用大陷胸汤。若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攻之。《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记述酒疸见心中懊憹,或见热痛,治以栀子大黄汤。《伤寒绪论·懊憹》记述温热病见心中懊憹,为热毒蕴于膈上,可选用凉膈散、黄连解毒汤。



​心中懊憹

3 注解

心中懊憹(nǎo脑)为症状[1]。简称懊[1]。又名心中懊恼[1]

​指
感觉心中烦热,闷乱不安的表现[2]

​多由
外感热病误治邪热留于胸膈,扰及胃腑;

​或因
湿热内蕴所致[1]
​​
​《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

​若
太阳表证未解,下后成结胸者,用大陷胸汤[1]

​或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宜大承气汤[1]

​又《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

​《
伤寒绪论·懊》:“温热病,为热毒蕴于膈上,凉膈、解毒选用。”

治疗心中懊憹的方剂

  • 栀子大黄汤

    黄3克枳实12克豆豉10克功能主治:治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用法用量:上四味,以水600毫升,煮取...

  • 举陷参耆煎

    主治:妄下阴脱。凡伤寒温热攻下太过,脾胃受伤,心中懊憹,起卧不安,下泻不止者。用法用量:姜、枣、灶心...

  • 栀子豉加姜汁方

    豉加姜汁方组成:栀子豉汤加姜汁5匙。主治:阳明温病,下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憹,甚至反复颠倒,呕吐者。...

  • 滋阴止痢丹

    3钱。主治:湿热作痢,大渴引饮,饮后又不甚快,心中懊憹,小便不利,红白相间,似脓非脓,似血非血。用法...

  • 栀子豆豉汤

    )功能主治:治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及发颠倒,心中懊憹,此药主之。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先将栀...

  • 更多治疗心中懊憹的方剂

[返回]治疗心中懊憹的中成药


[返回]治疗心中懊憹的穴位

  • 掌中

    金要方》:主大人小儿口中肿腥臭。《千金翼方》:心中懊憹痛,针劳宫入五分补之。《针灸大成》:主中风,...

  • 鬼路

    金要方》:主大人小儿口中肿腥臭。《千金翼方》:心中懊憹痛,针劳宫入五分补之。《针灸大成》:主中风,...

  • 五里

    金要方》:主大人小儿口中肿腥臭。《千金翼方》:心中懊憹痛,针劳宫入五分补之。《针灸大成》:主中风,...

  • 更多治疗心中懊憹的穴位

[返回]相关文献


相关条目: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