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ature:意外发现!皮炎免疫疗法有望治疗癌症,可以缩小肿瘤!

 好大水 2018-07-21


药明康德/报道


在科研的道路上,随时都可能遇见惊喜。本周,来自英国、瑞士、以及意大利的一支跨国科研团队就有了意外的收获。他们发现,一类治疗常见皮肤病的药物,竟有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潜力!这个发现刊登在了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


我们知道,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癌症。事实上,在全世界范围内,它是男性最常被诊断出的癌症之一,也是癌症致死的主要原因。这种癌症和雄激素信号通路有关,因此雄激素剥夺疗法(ADT)是常见的治疗方案。但不少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却会出现耐药,让原本有效的疗法失去作用。这会导致癌症的进一步发展。而当病情发展到了这一地步,患者们能使用的治疗方法就非常少了。


前列腺癌为什么会产生耐药?科学家们对背后的机制还不是非常了解。我们只知道,这和肿瘤微环境有关——在肿瘤生长的环境中,癌细胞之外的一些因素,影响了肿瘤的方方面面。它们会让肿瘤疗法失效,让癌细胞疯狂增殖。


先前,科学家们发现一类叫做“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可能导致了前列腺癌的耐药。“在对ADT治疗没有反应的患者里,MDSC细胞的水平有所增加”,研究人员们在论文里写道。这些细胞会是前列腺癌耐药的原因之一吗?如果是,背后的机理又是怎样的呢?


▲在ADT疗法失效的肿瘤(蓝色)中,MDSC细胞数量明显更多(图片来源:《自然》)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研究人员们首先在罹患晚期前列腺癌的患者肿瘤样本中,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他们发现,依照能否从ADT疗法中受益,患者可以被分为两组:ADT疗法不管用的患者,其MDSC细胞果然要更多。同样,在多个小鼠模型中,随着肿瘤耐药性的增加,这些细胞的数目也会增加。这些结果虽然不能证实就是这些细胞导致了前列腺癌的耐药性,但至少给了研究人员们继续调查的信心。


后续的研究则逐渐揭示了背后的原因——通常的ADT疗法是为了关闭雄激素信号通路,而MDSC细胞,则能在下游重新开启这个通路,让常规的疗法失效。这个发现也表明,这些细胞的确在前列腺癌的耐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那么,这些细胞究竟做了什么坏事,才让肿瘤发生耐药的呢?通过基因分析,研究人员们发现,编码IL-23的基因活性有明显提高,而MDSC细胞就是幕后的黑手。我们知道,IL-23在免疫系统中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分子。或许正是由于肿瘤微环境内的IL-23水平上升,才让雄激素通路重新活跃,让疗法失效。


有趣的是,IL-23是一个治疗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如银屑病)的靶点,目前已经有多款在研新药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如果能利用这些新药去抑制IL-23,是否就能束缚住MDSC细胞的黑手,重新让ADT疗法生效呢?


▲联合疗法在小鼠模型中对前列腺癌有明显治疗效果(图片来源:《自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