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诗、词创作中的结构、构思和谋篇布局

 一君木子 2018-07-21

谈谈诗、词创作中的结构、构思和谋篇布局

 

前面谈了诗、词创作中的意境、选材和思维,今天重点谈诗词创作中的结构、构思和谋篇布局。如有时间,再谈谈别的相关问题。

一、结构

1、结构的含义:

结构,本是建筑学领域中的一个术语,泛指建筑物的内部构造和整体布局,也指组成建筑物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的搭配和安排。在文学领域,结构特指诗文各部分的搭配和排列,即诗文篇章的组织构造,它是用以表现一篇文章布局的艺术。

结构,既是一种观念形态,又是一种物质的运动状态。作为观念形态,它是作者的一种思维活动;作为物质的运动状态,它是在诗文创作中的一种具体表现过程。由此可见,结构是一种动与静的结合。作为动态的结构,指诗文谋篇布局的构思活动和结构在诗文呈现时的具体展现经过;作为静态,它指诗文成文后呈现给读者的一种结构的客观存在。结,是结合;构,是构造。结构,作为动态而言,简言之,就是指结合、构造的过程;作为静态而言,就是结构后的作品。由此可见:结构,是人的主观观念即思维过程与客观的物质世界相结合的过程和结果。

在诗文领域,要谈结构,一是指篇章结构;二是指句式结构。这里,我们讲诗词的结构,主要指诗词的篇章结构。

2、作用

吴晗在《谈写文章》一文中指出:“结构布局,遣词造句,对写好文章有很大帮助。”这一帮助,体现在哪些方面?简言之,结构是按章法进行,它也可以同时使诗词符合章法要求。

具体而言,把诗词的结构与意境、材料相比,我们可以看到:占有了材料,形成了意境,仅仅只是解决了文章的思想内容问题,但还未形成文章,这也就是说,诗词还没有真正创作出来。因为意境,主要指主题,也称主旨,它只解决“言之有理”的问题,而材料只能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而结构与之相比,则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在诗词创作中,“言之有序”非常重要。大家应该明白:汉语的真谛,就在于语序,即“言之有序”。在汉语的语言表达中,用词不能颠倒,必须注意语序,并严格遵循语序。否则,不但可能使意思发生变化,也可能使人不知所云。比如“我吃饭。”就不能说成“饭吃我。”由此可见,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文章,即诗词的内容的表达。因此,要写好诗词,就必须在诗词结构上下功夫。

3、格式

就诗词的结构格式而言,最基本的是先有题目后有内容。题,就是额,目就是眼。题目,说白了就是一个醒目的标帜。人们一看题目,就知道要说什么。这样,题目除过形式上的命题之外,重要的就是其深刻而精准的内涵。题目,既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也要能集中地反映主题和诗词的内容。在一定意义上讲,题目就是诗、词主题和内容的浓缩和提炼。

就诗词的内容而言,它的结构格式与一般文章的结构格式一样,最基本的就是三段式,即:开头、中间、结尾。其内涵是启、承、转、合。开头、中间、结尾和启、承、转、合的关系是:开头、中间、结尾是格式,启、承、转、合是手法,是写作技巧。这里,启就是开头,合就是结尾,承、转是中间。启、合是实的,可以看见,承、转是虚的,需要认真体会,承、转是一种衔接关系,衔接手段。

怎样才能写好开头、中间、结尾,元代齐梦符讲:“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要做到“凤头,猪肚(熊腰)、豹尾。”与此相反,“寿星头、马蜂腰、水蛇尾”则为劣品。

一般来说,开头要显示事件的发端,故事的缘起或问题的提出、矛盾的产生,并要和主题紧密联系,即:“落笔入题”,不要离题(主题)太远。好的开头,应该新奇脱俗,引人入胜。结尾,又叫收笔,是诗词的总收束,是全诗内容发展的结果,结尾应当点明主题,也就是“卒章显其志”,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结尾,常常对全诗起着定局、回应、深化的作用,它应当是总结全文,令人深思,犹如佳丽“回眸一笑秋波起,引人入胜倍相思”。中间,则要不惜笔墨,尽情渲染,通过承、转尽力发挥。

另外,在诗词创作中,常见的格式是:并列式、总分式、对照式、递进式。

并列式,指诗词各部分的内容没有轻重主次之别,相互间呈现出一种并列关系。例如:唐代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前两句与后两句并列,共画春景。

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就是典型事例,自不必多言。

对照式:诗词中两部分内容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比如:唐温庭筠的《春江花月夜》把隋炀帝与唐后主进行对比。玉树歌阑海云黑,花庭忽作青芜国。秦淮有水水无情,还向金陵漾春色。杨家二世安九重,不御华芝嫌六龙。百幅锦帆风力满,连天展尽金芙蓉。珠翠丁星复明灭,龙头劈浪哀笳发。千里涵空澄水魂,万枝破鼻飘香雪。漏转霞高沧海西,颇黎枕上闻天鸡。鸾弦代雁曲如语,一醉昏昏天下迷。四方倾动烟尘起,犹在浓香梦魂裹。后主荒宫有晓莺,飞来只隔西江水。

递进式:诗词内容逐步深入,形成递进关系。如先秦无名氏所作《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即层层递进。

还有,按时间顺序,空间转移顺序,逻辑顺序,或复合式即纵横交错式都可看成诗词创作的行文格式或结构形式。

格式很多,难以言尽。要讲结构格式如何运用,贵在一个“巧”字,“巧”,就是艺术。艺术要靠悟性,靠自我。

这里强调一下“逻辑顺序”,即对事物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从主要到次要、从概括到具体等不同关系进行结构。这里,就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运用抽象思维,但同时还要把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比如:吉鸿昌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前后两句内部,都蕴含着明显的因果关系。

也有人把诗词的结构格式,概括为六种,即:首尾照应 ,开门见山,层层深入,重章叠句,先景后情,卒章显志。

首尾照应,也叫伏笔照应,或叫呼应。具体来说,首尾照应就是开头和结尾的照应,即前面有交代,后面有呼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开门见山,即诗词开头就进入主题,不拐弯抹角。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层层深入,即前面所讲的递进。它的表现形式是: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使全诗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重章叠句,即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格式,反复咏唱的一种格式。如: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先景后情,即先写景,后抒情,情景交融。也可先抒情后写景。前者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后者如李清照 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卒章显志,即在诗词的结尾表达作者的心志和情怀。如李白的《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构思

1、构思的含义

构思的含义,可以分三个层面去进行理解。

首先,构思是一个呈现着系统性的、有中心及层次的物化的整体性思维活动。构思,也称神思。构思,即神思的概念,最早源于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第二十六》,文中讲道:“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呼!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一般来讲,一篇文章,一首诗词,都有其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特点,这就叫全局意识。构思,首先要着眼全局,关注系统性和整体性。比如写小说,构思,首先要想好开头和结尾。这就好比人出门走路,起点和终点,必须明确,否则,就可能漫无边际,茫然不知所从。而这个起点和终点,实际就构成了一个系统。有了起点和终点,才可能有中间,有过程。诗词创作构思必须首先关注系统性,整体性。即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都写什么。另外,接着而来的就是中心和层次。中心,就是作品的主题,即中心思想;层次就是从哪些方面反映主题。比如: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主题可以说,就是写红军不怕远征难,但从哪些方面予以反映,这就需要层次,后来的分叙,就是层次。最后,要形成物化的思维活动,即用物质的语言予以表达。这就涉及到遣词造句,即运用语言的艺术。诗词,只有用物化的语言,予以表达,才能和他人进行交流。物化的成文诗词作品,呈现在人们(作者与读者)的眼前,人们才能说,这就是诗词。构思至此,就是说要想到用怎样的语言材料进行表达。

其次,构思,就是结构思路。思路的范围很广:有主题,有表达的顺序,有选材,有意境的结合,还有思维方式等等。构思,就是结构思路,即各种思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主题,就是立意;选材,就是选择进入作品的题材和语言材料;表达的顺序,就是指诗词的层次感。特别是思维方式,必须做到各种思维方法综合运用。

另外,构思是写作活动中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它对写作成果水平的高低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承前,是指立意后的素材积累和题材取舍;启后,指诗词的谋篇布局。构思,说白了就是立足于最初的立意和题材之上,进行谋篇布局的过程。构思到位,诗词自然能成佳作。相反,构思不到位,要使诗词达标,是非常困难的。

2、构思在诗词创作中的地位。

构思是文学创作及写作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也是诗词创作过程中的核心环节。文学创作活动,包括一系列环节,并构成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系统。比如,这一系统包括:由触发冲动或者接受任务开始,作者进行调查或整理材料,进而构思,随后以文字来表现,接着向社会发表,最后接受读者反馈等。这一系列活动过程之中,核心环节就是构思。构思前的活动是基础,构思后的活动是结果,构思起着承前启后的核心作用。没有构思,创作就没有中心,并失去了灵魂。

3、构思的特点。

构思,要求从整体角度思考文章,它的主要特点是:

1)客观性。这是构思的前提。它表现为有目的的收集材料,并对材料进行选择、评估和分析、取舍,这些,都具有客观性的特点。

2)创造性。这是构思的灵魂所在,是最显著的特性。文章贵在创新,诗词也是如此。舍此,不能称其为创作。构思的创造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原创。这是个性化,独创性极强的创作。比如,屈原的楚辞体,前无古人,这就是原创。二是创新。这是对既有主题意蕴的改造和革新,比如,运用原有词牌进行创作,一般都只能称为创新,再如,运用同一题材,进行不同的创作,严格意义上讲,都只能你为创新。比如,咏梅,就是如此。但《爱莲说》,就属于原创。二是新颖,即形式上或某些方面不同于众。别出心裁。比如,描写离愁别恨的诗词,常常各有千秋,这都可以看成是新颖。

3)总体性。这是构思的气魄所在。构思,一是对整篇作品进行思考;二是在宏观背景中进行思考。一句话,构思要总揽全局,通观全篇,要使整篇作品无论从哪个方面,都应该尽善尽美。比如,意境、语言、结构等等,都要兼顾。

4)指导性。这是构思的功效所在。构思的作用,是对整篇作品及写作活动起到指导、关照的作用。构思,对诗词创作实际起着一个指导作用。诗词创作,贵在事先构思。

4、构思的主要内容。

构思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题的确定;二是表达方式的选择。诗词谈立意。意,就是主题,就是中心思想,就是作者最主要的思想感情。意要让人明白,就必须通过语言进行表达。而语言表达,就需要一定的结构方式,即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样说,用于诗词,就是抒情、写景、睹物,叙事等等。

5、构思和灵感的关系。

构思是灵感的前提和基础,一般来讲,诗词创作,都是先有构思,后有灵感。

一般来讲,构思,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作支撑,而灵感则是瞬间的爆发思维。但检验构思是否成功,常常以灵感的是否到来为标准。灵感的到来,常常是构思过程中潜思维在起催化作用。构思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成熟,灵感就自然到来。灵感的特点有四:一是突发性;二是富有激情,学术语叫亢奋性;三是独创性;四是短暂性,转瞬即逝。由此,灵感贵在捕捉。一般来讲,灵感的再现,非常困难。

6、构思的方法技巧。

构思既要着眼于原来对意境的思考,又要注意捕捉新信息,要善于触景生情,不要墨守一格。比如,牛顿在花园散步,突然看到一个苹果落地,由此思绪万千,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托尔斯泰看到路边的牛蒡子,联想到民族英雄,终于写出了不朽名著《哈吉穆拉特》,杜牧的诗句“向晚意不识,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看到夕阳,触景生情,想到安史之乱后大唐帝国的必然衰落。

构思既要苦思冥想,也要在不经意间有所触发。构思,决不能为思维定势所束缚,必要时要跳出原有的思维圈子,从旁受到启迪。

7、构思的结果。

构思的结果,贵在外化成一篇佳作。要把构思所得写成一篇成熟的诗词。构思是内在的,作品是外化的。构思一旦成熟,就要瓜熟蒂落,欣然命笔,写成诗词。至少,也应该写成一个比较成熟的写作大纲,特别是要善于把握主题句,以便使之起到引领作用。

8、构思的前提和基础。

构思,要以材料为基础,构思,必须建立在对生活素材进行积累的基础上。只有在大量生活素材积累的基础上,才能通过选材进行构思。没有生活基础,构思只能是空中楼阁,无论意,还是境,都不可能获得。因此,要进行构思,必须深入生活。柳青进行文学创作,反复强调的一点,就是要深入生活,他不同意体验生活。他认为,体验生活,就等于作者把自己置身度外,他认为,只有深入生活,才能把握生活细节,体察民情,并进而创作出符合人民愿望的作品来。这也正是,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个人苦思冥想,不如深入实际,深入生活。

三、谋篇布局

1、含义

谋篇布局,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的谋篇布局,指对国家大事进行整体的规划和安排,也指对一般社会事务进行规划和安排。狭义的谋篇布局,专指对文章的篇章结构,进行谋划和布置。我们这里所讲谋篇布局,是从狭义角度去讲,而且特指诗词的谋篇布局。

2、依据

诗词的谋篇布局,与一般文章的谋篇布局,大同小异,其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根据主题进行谋篇布局。根据主题进行谋篇布局,主要在于处理好主题与文章结构的关系问题。这一关系的处理,一定要坚持以主题为主导,合理安排诗词的篇章结构。篇章结构一定要为表现主题服务。

二是根据具体材料进行谋篇布局,这里贵在把具体的材料放到具体的框架中去考虑。这也就是说,要注意处理好材料和框架的关系问题。

三是根据具体文体进行谋篇布局,诗词中的文体,比如:词牌不同,词的文体就不同。诗也是如此,古风与律诗就不是同一文体,七律和七绝就不是同一文体。量体裁衣,看客下面,很具体。

3、技巧

1)着眼内部结构,围绕线索和脉络进行谋篇布局。

线索,就是贯穿在作品中情节发展和思想感情发展的路线。它有时以空间转移为线索;有时以时间顺序为线索;有时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有时以事物发展为线索。线索有时还分为单线和复线。单线常常只有一条线索,而复线则常常表现为主线和副线、明线和暗线,等等。围绕线索进行谋篇布局,就要注意事物和思想感情的发展顺序,做到有始有终有过程。

脉络和线索不同,脉络是作者观察、认识事物时思维活动过程及其路线,它是作者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思维活动的条理性在文章中的再现。脉络有如下特点:条理性、贯通性、严谨性。条理性,是说脉络的表达,不仅要有层次,有顺序,而且要一以贯之,各个层次内容之间要有严密的联接关系和逻辑关系,比如:衔接关系、并列关系等等,并且不论哪种关系,都要符合逻辑,即符合事理,符合规律。严谨性,指思想脉络要细密,没有漏洞,提出的论点,要加以论证,论证过程要严谨,分析问题要合乎辩证法,防止片面性,作为诗词,要符合诗词要求。无论是篇章结构,还是遣词造句,都要做到无懈可击。

2)从外部结构入手,要注意层次、段落、过渡、照应。

层次、段落安排,可以按时间顺序,空间位置的转换来安排。也可以按照作者视觉转移的顺序来安排,先看的先写,后看的后写。还可以按照作者的主观感受,认识发展感情变化来安排层次结构。另外,还可以按照作者意识的流动进行层次安排,这种手法,习惯上称为意识流手法。这里,独白、联想、象征、暗示,亦可综合运用。也可用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等不同手法进行安排,合理结构。

过渡有两种形式:一是内容转换或事件转换,需要过渡;二是表达方式或表现手法需要转换,则要过渡。

照应,也有两种方式。一是结尾和开头相照应;二是正文和标题相照应

3)谋篇布局的基本方式

一是顺叙、倒叙、插叙;二是总分、分总、总分总。这些都属于常识性的知识,不再多谈。

4、谋篇布局和诗词内容的关系。

谋篇布局,说到底属于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怎样谋篇布局,完全为内容所决定,并为内容服务。这里强调三点:一是谋篇布局、结构安排,一定要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固有规律和内在逻辑。比如:一件事,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这是客观规律,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诗词创作,就要遵循这一规律,即使运用顺叙、倒叙、插叙等不同手法,但规律不能违背,人的认识也是如此,总是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从部分到整体,从分析到综合。因此,诗词创作,涉及到认识问题,就要遵循认识规律。二是谋篇布局,结构安排,要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即服从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需要。三是要适应不同文体的需要。七律、七绝、五律、五绝、诗、词、词牌都各有差异,谋篇布局,都各有不同。

5、意义

谋篇布局的意义,可以归纳为两点:一,它是一个策划过程;二,它是作品构思成熟的标志。

作为策划过程,即是说,谋篇布局,在本质意义上讲,就是对诗词进行构思,到底怎样写?写什么?都需要考虑。

作为构思成熟的标志,这是说,一旦谋篇布局到位,就会有成竹在胸之感,下来就只等着动笔去写了。郑板桥谈画竹四部曲:园中竹,眼中竹,胸中竹,画中竹。园中竹,是客观存在;眼中竹,感性认识;胸中竹,是理性认识;画中竹是艺术作品。诗词创作中的谋篇布局,实际也是这四个阶段的综合。

总之,谋篇布局,是诗词创作中一个准备阶段,只有这一阶段完成,诗词创作才可能获得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