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盲目的让孩子补习,这三类学生补习才有用,其他都是浪费钱

 枫叶c27j27qmqc 2018-07-21

关于教育,一个永恒的话题就是补习。

许多家长为孩子的成绩发愁,犹豫要不要让孩子去补习,有些家长看到别的孩子去补习,盲目的跟风。笔者认为,在通常情况下,以下三类学生补习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如若不满足其中任一,还是再斟酌斟酌,从别的途径解决孩子成绩不好的问题为妙。

注:图片来源网络

第一类,就是其任课老师导致了ta成绩不好的学生。

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一是任课老师教学水平不足,导致学生成绩不好;二是学生与老师发生冲突,学生厌恶这门科目,不想学,导致了成绩不好。

这类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没有问题,对这门科目的探究热情也完全可以被激发出来,只是囿于任课老师的水平或恩怨,导致ta成绩不好,学习的动力不足。这时候,如果请别的有水平、有个人魅力的老师进行补习,学生在这门科目上的学习效率自然大增,学习成绩也会直线上升。

注:图片来源网络

第二类,是学习习惯较差、学习被动的学生。这类学生想学好也能学好,只是大多懒,容易走神。上课一不留神就错过了老师的讲解,又由于学习被动,不好意思去向老师同学问清楚,把问题糊里糊涂地带到了家里,做作业的时候搞不明白,又懒得下足功夫做辅导书,形成恶性循环,成绩越来越差。

这时候,如果请老师小班教学,或者一对一补习,老师能够在学生身上留个心眼,及时提醒ta将注意力转回课堂,让ta能够大胆主动提问,仔细纠正ta练习中的漏洞,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必然会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成绩也随之变好。

注:图片来源网络

第三类,是成绩拔尖、需要突破的学生。很多人形成的思维定势就是成绩差的人才需要补习,其实不然。

大家都知道一个班级的水平有高有低,老师的教学难度必然是以中游学生为基准线定下的。优等生学有余力,老师上课讲的有些题目过于简单,有些难的知识又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而略过不提,这其实是对优等生时间上的一种浪费,往往是其无法突破瓶颈的因素之一。

注:图片来源网络

这时候,如果请高水平老师针对其单独指导,补充更多更广而深的知识内容,必然能使优等生突飞猛进,一跃而上,进入一个崭新的、更高的平台。

补习的本质,是在学校的教育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的情况下进行的额外指导。家长们不必将其过度妖魔化,也不必过度贬低。针对自己孩子的个人情况,做出相应的是否补习的选择,才是正确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