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葛

 甜甜塘 2018-07-21
沙葛,又名凉薯、豆薯。属于地下变种的根豆植物,故叶像萝卜,根部椭圆,小的像巨梨,大有如柚子。外皮褐色,相当硬,但很容易撕开,露出雪白的肉来,水分多,口感爽脆,略甜。

沙葛适宜在二十五度至三十度的区域种植,故南洋一带也盛产沙葛,马来人称之为Munkuan,为日常蔬菜之一。

在香港的菜市场中也很容易买到,从前都是新界人种的,但售价低,当今只靠大陆进货,电白县岭门镇大量种植,运到珠江三角洲、澳门和香港来卖。

从来没听过洋人吃沙葛的例子,在他们的食材百科全书之中也找不到根状食物,他们充其量只会吃马铃薯,最多是红萝卜罢了。

广东人吃法最普遍的是用来煲汤,沙葛切成大块,加猪骨进去煲个数小时,不够甜的时候下几粒蜜枣。把沙葛煲得快烂掉,当汤渣也没有甚麽吃头。

能感觉到沙葛的美味,是用它来炆排骨,味道虽然鲜甜,但炆后的沙葛也太烂了。最好吃法,是刮下鲮鱼肉,做成饼状,

油炸后切片,叫成鱼鬆,其实绝对和肉鬆状态完全不同。用鱼鬆半炆半炒沙葛丝,是非常美味的一道菜。

因为广东人觉得沙葛性凉,多吃不宜,所以烹调的变化并不多,但是南洋地方热,凉性东西最好了,花样丰富。

最常吃的是「炒罗惹」,Rojak这道马来菜就是沙律,华人叫为炒,其实并不炒,而是拌。先用一个大陶钵,放进乌黑浓郁的虾头膏(一种虾头膏壳发酵出来的膏酱),大量花生碎、白糖和亚参水、辣椒酱。就那麽搅匀了,再削沙葛片、菠萝片、青瓜片等,全部进去大拌特拌而成。样子黑漆漆地, 并不美观,但美味无穷,试过食上瘾。

不做罗惹时,单单把沙葛切片,再涂上虾头膏,已是很可口的凉菜。

南洋人又把所有用萝卜当材料的菜,都以沙葛代替,典型的有沙葛粿等小食。福建家庭包的薄饼,一离开福建到南洋,都是用沙葛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