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方新解[《桂枝汤》(《伤寒论》)]

 大黄蜂3l7tbyxc 2018-07-21
组成:桂枝9g白芍9g生姜6g大枣12g炙甘草6g
方解:桂枝温阳散寒为主药,白芍和营敛阴为辅,生姜、大枣、炙甘草补脾和胃,共为佐使。合而成为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良方。
桂枝含挥发油,主要为桂皮醛和桂皮油。桂皮醛可刺激汗腺分泌,通过发汗以加速体温散失而起解热作用,并有中枢性及末梢性扩张血管作用,能调整血液循环,使血液流向体表,亦有利于散热。桂皮油则有镇静、镇痛作用。此即温经通络、发表止痛之谓,故为本方主药。
生姜所含姜辣素,由于对口腔及胃肠有温和的刺激作用,故能促进消化液分泌,使食欲增加,并能抑制肠内异常发酵,促进气体排除。桂枝所含桂皮油,对胃肠亦有轻度刺激性,能增强消化机能,排除消化道积气,并可缓解胃肠痉挛性疼痛。白芍和甘草尤长于解痉止痛,故本方的健胃及解疼作用亦颇明显。
炙甘草和大枣味甜,具有矫味作用,已知甘草固有的甜味来自甘草甜素。而大枣尚含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略有补养之功。
现代多用于治疗感冒,凡属表寒虚证,疗效甚佳。对于流行性感冒属于风寒型者,亦可酌情选用。笔者以桂枝汤加黄芪为主方,并根据辨证灵活增减,治疗流感,有效率显著,平均三天即愈。风寒偏重,脉浮、身热、头痛、流鼻清涕者,加荆芥、防风;风寒外束过甚,咳痰不爽并有气急者,加麻黄、枳实;挟湿偏重,鼻塞不通,恶寒骨楚,舌苔白腻者,加白术,泽泻、茯苓、苏叶等;伴有咳嗽,加炙紫菀,灸冬花。如体阴较虚,有转热趋势,口渴,舌红,脉数者,则白芍倍用,桂枝减量,佐以瓜蒌皮,桑叶,杏仁,轻清透发,力避寒凉直折。反之,如苔白满布,见风即肌肤粟起,此乃风寒已重,阳遏难伸,又宜加倍用桂枝,白芍减量。
笔者除常用于治疗表虚之人患外感者外,还用于病后,产后身体虚弱,虽未外感,却有时而微寒,时而微热,气短多汗,食少眠差等症,亦多获效。此外,本方选加黄芪,柴胡、龙骨、牡蛎等,用于溃疡病,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神经衰弱、脑外伤后综合征,以及小儿遗尿症等,均有一定疗效。
另外,本方加薄荷,苦参,牛蒡子,干姜为主,共治疗多种皮肤病,有渗出而红肿者,再加银花,连翘,便秘加大黄,热重加蒲公英,胃肠有热加黄芩,效果甚好。
本方去荆芥,防风加人参,名人参败毒散,则为扶正解表之剂,适用于正气不足而外感风寒挟湿之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