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穴位贴敷:内科疾病之哮喘

 xlh医者仁心 2018-07-21

1.寒哮膏(《外治汇要》)

穴位:大椎、肺俞(双)

药物组成:细辛、生半夏、甘遂、延胡索、肉桂、橘红各5克,白芥子10克,另配麝香2克,生姜适量。

制用方法:上药共研细末,先用生姜汁调药末成糊状,再加麝香于药面上备用。取药饼贴敷于大椎、肺俞穴上,包扎固定,每次贴2个小时,每年盛夏初伏、中伏和末伏各贴1次。

主治:哮喘(实寒型)。

注意事项:原方中麝香剂量过重,可改用0.3克。

2.哮喘方(《中医外治法集要》)

穴位:大椎、大杼(双)、肺俞(双)

药物组成:干姜、陈皮、灯芯各15克,鲜大葱60克。

制用方法:将干姜、陈皮、灯芯烘干,研为细末,过筛,与大葱共捣如泥,分贴于大椎、大杼、肺俞穴,盖以纱布,胶布固定。然后在贴药处放以热水袋加温,或红外线照射,1次2030分钟,每日12次。

主治:哮喘(冷哮证)。

3.哮喘外治方(《外治汇要》)

穴位:肺俞(双)、膈俞(双)、定喘(双)

药物组成:炙麻黄、白芥子各30克,细辛、干姜各15克,甘遂10克,天仙子6克,生姜、饴糖适量。

制用方法: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每年三伏九天将药末加生姜汁、饴糖适量调为泥糊状,外敷于肺俞、膈俞、定喘穴上,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次贴2~3小时,每隔10天贴1次,共贴6次(即头伏、二伏、三伏、头九、二九、三九第1天)。一般连贴3年为一个疗程。

主治:支气管哮嘴嘴(偏寒型)。

注意事项:若贴贴后局部有灼热或疼痛感,可提前取下;若贴后无其他不适,可多贴几小时,待干燥后再取下。贴敷当天忌生冷、酸、辣食物,防寒保暖。

4.桑杳石苓膏(《当代中药外治临床大全》)

穴位:华盖、膻中、膈俞(双)、肺俞(双)

药物组成:桑白皮10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黄芩10克。

制用方法:上药共为细末,过筛,用凉开水调和制成直径为2.5cm的药饼,分贴于华盖、膻中、膈俞、肺俞穴,包扎固定,每次贴45小时,每日1次,连连贴10日为1个疗程。

主治:哮喘(偏热型)

5.贴敷哮喘方11984年《浙江中医杂志》(8

穴位:华盖、肺俞(双)

药物组成:麻黄、杏仁、石膏、黄芩、桑白皮、白芥子、甘遂各等份,猪胆汁适量。

制用方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用猪胆汁调和,每次取适量,贴敷于华盖或肺俞,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敷药时间每年的两个时节,伏天的夏至至大暑,腊月的冬至至大寒。每1时节敷3次,每次间隔1周,连敷2年以上为1个疗程。

主治:哮喘(痰热型)。

6.贴敷哮喘方21984年《渐江中医杂志》(8

穴位:华盖、膻中、膏育(双)、膈俞(双)

药物组成:麻黄、桂枝、细辛、五味子、杳仁、远志、半夏、黄芪、白芥子、甘遂各等份,生姜适量。

制用方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用生姜汁调和,每次取适量,贴敷于华盖、膻中、膏肓、膈俞,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敷药时间每年的两个时节,伏天的夏至至大暑,腊月的冬至至大寒。每1时节敷3次,每次间隔1周,连敷2年以上为1个疗程。

主治:哮喘(虚寒型)。

7.灸贴方(《中医外治法集要》)

穴位:大椎、肺俞(双)、风门(双)、膏肓俞(双)

药物组成:小艾炷、细辛19%、甘遂95%、白芥子381%、元胡143%、法半夏95%、沉香48%、桂心48%,生姜适量,麝香少许。

制用方法:将细辛、甘遂、白芥子、元胡、法半夏、沉香、桂心研为细末,用姜汁调和成药膏备用。取大椎、肺俞和风门、膏肓俞两组穴位,每组穴先隔姜灸3壮,灸毕去掉姜片,再将上膏压成药饼,加麝香少许,贴于穴上。成人贴2024小时,儿童贴1012小时,两组穴位交替灸贴。每年于初、中、末伏的最后3天内各贴1次,连贴3年。

主治:哮喘(虚寒型)。

8.虚寒型哮喘夏治方(《外治汇要》)

穴位:肺俞(双)、膏肓(双)、定喘(双)

药物组成:白芥子、细辛、甘遂、黄芪、甘草各等份,麝香、米醋适量。

制用方法: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取药末适量,并加麝香适量,以米醋调为稀糊状,贴于肺俞、膏肓、定喘穴位上,于每年初、中、末伏第一天进行贴敷,每

次贴敷24小时。

主治:支气管哮喘(虚寒型)。

注意事项:贴敷当天忌生冷、酸、辣食物,防寒保暖

9.平喘饼[1962年《上海中医药杂志》(3)]

穴位:百劳(双)、肺俞(双)、膏育(双)

药物组成:细辛21克,甘遂12克,白芥子21克,延胡索12克,麝香15克,生姜适量。

制用方法:上药共研细末,用生姜汁120毫升,调成糊状,制成药饼6只,再用麝香15克,研细后均分6份,放在药饼中央,备用。将药饼放在直径约10cm的圆形布上,贴在百劳、肺俞、膏肓穴上,用胶布固定。初伏贴1次,中伏贴2次,末伏贴1次,每次贴敷2小时。

主治:支气管哮喘。

10.麻白饼(《外治汇要》)

穴位:百劳(双)、肺俞(双)、膏育(双)、涌泉(双)

药物组成:麻黄5克,白芥子20克,甘遂12克,细辛8克,玄明粉、前胡各15克,桑白皮30克。

制用方法:先将桑白皮加水煎取药液,其他药共研细末,均分作2份,备用。用时各取1份,用桑白皮煎液调匀,做成饼状,分别贴敷于百劳、肺俞、膏育、涌泉穴。并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每次贴敷6小时。

主治:支气管哮喘。

11.哮喘夏治方(《外治汇要》)

穴位:肺俞(双)

药物组成:生白芥子、甘遂各28克,延胡索、细辛各15克,生姜适量。

制用方法: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取药末,用姜汁调匀,做成饼状,外敷于双侧肺俞穴,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于每年夏至之日起贴敷,连续贴敷10天。

主治:支气管哮喘。

注意事项:若贴后觉背部灼热疼痛时,应取下,待疼痛消失后再贴敷。贴敷当天忌生冷、酸、辣食物,防寒保暖。

12.白胡散[1984年《中西医结合杂志》(1

穴位:肺俞(双)、心俞(双)、膈俞(双)

药物组成:炙白芥子、延胡索各21克,细辛、甘遂各12克,生姜适量。

制用方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用用时将药粉用生姜汁调制成饼,在夏季三伏天贴于双侧肺俞、心俞、隔俞穴上,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贴4-6小田时取下。每10天贴敷1次,每年贴3次。

主治:支气管哮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

13.温白膏(《理瀹骈文》)

穴位:肺俞(双)

药物组成:生麻黄、白及、紫菀各10克,天南星、半夏、桔梗、川贝、细辛、杏仁、甘草各15克,生姜32克,阿胶32克。

制用方法:上药用麻油熬,黄丹收,阿胶32克搅匀即成,贴肺俞。

主治:哮喘。

14.平喘膏(《外治心悟》)

穴位:膻中、上脘、定喘(双)、风门(双)

药物组成:蝉蜕10克,淡豆豉、马兜铃各30克,生五灵脂、杏仁、白砒各15克,轻粉、葶苈子各20克,生姜汁适量。

制用方法:将轻粉、生白砒分别研细,再将余药粉碎为末,过筛,然后混合均匀,以生姜汁适量与药末调和如膏状备用。取药膏蚕豆大,捏作圆饼形,每穴贴1粒,分别贴于膻中、上脘、定喘、风门穴上,盖以纱布,胶布固定。2天换药1次。

主治:哮喘,喉间有痰鸣。



⊙版权声明:本平台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图文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以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