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曼人计划”留给我们的思考 智力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即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商(英语:IQ),即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系个人智力测验成绩和同年龄被试成绩相比的指数,是衡量个人智力高低的标准。 显然人类完成许多的社会和智力活动都离不开智商,我们来看看美国几位总统的智商,许多政要和杰出的人物都有着极高的智商。 那么我们不禁会想到,人们的成功、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否也与智商有决定性的关系呢? 美国心理学教授特曼,从加州所有中小学生中挑选出智商最高的1%的学生做跟踪研究,他起初认为,这群学生因为有着超人的智商,将来必定会在社会各行业大展宏图,特曼教授对这群学生进行长达几十年长期的跟踪调查,这就是“特曼人计划”。 追踪的结果出人意料,若干年后走上社会的“特曼人”,他们并没有成为社会的顶尖人物,大部分人都只是从事普通工作,拿着一般薪酬,与当时普通智商的学生没有显著差别。 “特曼人计划”说明智商并不能决定和预测人成绩和成功,让我们重新认识下智商。 智商的几个真相 目前的智商测试并不能全面准确的衡量人智力的全部 智力结构理论对于智商测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智力结构理论还在不断完善中。目前的测试只能部分的反映智力活动水平,智力测验初期主要用于筛查那些“智力缺陷”的儿童,智力测验仅作为医疗诊断和教育心理科学研究的手段,并且测量人员会对智力测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解释。 近年来,智力测验被运用到更广阔的领域,部分“测量人员”的解释就不那么客观严谨,过度神化了智商测试结果,把智商与孩子的聪明程度和孩子的发展划上了等号。 其实测量的结果是有局限性的,其准确程度要受到多种有关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比如测试效度、操作水平、责任心、测查对象的知识经验、接受测量时的情绪、心理状态,测量时的环境、场合等都有密切关系,测试的结果仅供参考。 智商并不能决定和预测人的成败 “智商”这个概念自打提出以来,就一直处于争论和完善之中。多项长期追踪研究显示,智商并不能决定和预测人的成败,像前面提到的“特曼人”计划就是个例子。 对于普通人,具有中等及以上的智力水平,就有可能在学业、事业及生活中取得相当的成功。在影响人们成就的因素中,智商仅占一部分,而动机、抱负、意志力、性格、态度、交际沟通能力、领导能力、价值观等其他因素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智商相对稳定但不是固定不变 美国心理学家麦考尔通过研究发现,对于正常儿童来说,其智商在2.5岁至17岁之间,会发生28.5分的变化,分值上升和下降都有可能。这表明,适度有效的培训,智力中等的孩子,可以达到优等智力水平;智力优等的孩子,在不良的环境中,其智力潜力也完全有可能发挥不出来。 智商不完全由遗传基因决定,是遗传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我们长期以来认为孩子的智商完全由父母的基因遗传决定,但近年来研究发现,成长环境起的作用同样重要,神经学家发现孩子出生后几天、最初的几个月和最初的经历体验都对大脑发育有着巨大的影响。 先天条件和后天培养对智商的发育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婴儿大脑的活跃度是成人的2倍,婴儿大脑每秒有700多次神经互联或突触形成,在前3年中人类大脑处于学习潜能的巅峰,而且还会逐步建立思维、反应、解决问题的基本模式。 父母在孩子早期经历中建立安全的依恋模式,有意识的让婴儿置身一个有语言、游戏、书籍、音乐、合适的玩具能有效的促进大脑的发育,提高智商。 另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历代文学家的地域分布,居然和地域经济水平大致历史分布是一致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智商的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环境息息相关,不完全由遗传基因单一因素决定。 智商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有多大 显然高智商有助于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但是仅仅有高智商并不能保证学习成绩一定会好。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智商较高,但学习成绩却不大理想,相反有的孩子智商一般,可学习成绩反倒不错。 这恰恰说明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仅仅与智力因素有关,也与非智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让我们来看一下孩子的智商分布,100~115属于正常智商,超过130的孩子属于智力超常,到达160的是天才,低于90的是弱智的孩子。统计研究显示,在我国智商低于90与高于130的学生,仅占所有学生的2%。 也就是说,在一般的班级里,孩子的智商水平大致是相同的。数据显示:小学阶段,智商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为0.6~0.7;中学阶段,智商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为0.5。 以上数据说明大部分孩子智商差别并不大,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智商对学习成绩的最终影响并不大。 在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非智力因素中,孩子的学习动机水平、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意志力水平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即或是智商低一些,通过努力也可以取得好的学习成绩。相反智商相对高一点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不思进取、不刻苦、不努力、懒惰,也不会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在影响孩子学习成绩另一个因素也要引起家长们重视,那就是感统失调,学生中有5%-10%的学生因感统失调导致读写障碍,而出现感统失调的比例高达10%-30%左右。这些孩子往往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慢、好动、不听劝阻、无法跟上学习进度等学习困难。 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商并不低,只是他们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通常孩子在12岁之前通过感统训练可以纠正感统失调的现象,这些孩子碰到的问题既不是智力问题也不是努力的问题,而是神经系统发育出现了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