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澍的清政与廉洁,新闻中心,安化新闻网

 陶文毅公七代孙 2018-07-22

  1983年10月,全国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之际,王震同志对来访的工人日报记者说:全国职工要认真读书,学习历史,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他认为对封建时代的官僚要具体分析,有的人还是比较有见地有作为。他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小时候就听说过清官陶澍的故事,并受其影响①。在当今提倡反腐倡廉之下,讲讲陶澍的清正廉洁的事迹,作为今天的借鉴和启迪,是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一、 贫苦出身 少年立志

  陶澍(1779---1839)是湖南安化县小淹人。安化是资水流经的一

  个贫穷的山区小县。陶澍自小就生长在农村,父亲陶必铨(1775-1805)是个不第秀才,以教馆为业,无书教时务农。陶澍幼时,家境已是:“食指日繁”,碰上欠收年,则“日贫乏,或数日断炊”②。陶澍的母亲是一个勤劳的农村妇女,主持家计,抚育儿女,常以幅巾裹幼儿,“负臂间,而躬亲操作,辛苦备尝”③。陶澍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自小就养成了勤劳俭朴的习惯,他后来写的《鸿雪因缘图记》回忆说:“陶子生资水之滨……少贱,牧于斯,樵于斯,渔于斯,且耕且读。”④这样的出身和生活,对陶澍人生观的形成,养成疾恶如仇,从善如流的处世态度,树立兴利除弊,清正廉洁的志向,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他随父教馆受读,不到十一岁,陶澍就在作文中表

  示要“法从范文正,先忧后乐”为志。⑤他十三岁,以父亲的口气写的春联云:

  红薯、包谷、蔸根火,这点福老夫享矣;

  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些事小子为之。⑥

  陶澍少年时显出的才气和志向,当时的县令余启锡为之夸赞说:

  “小儿学语半未成,闻声已具食牛力。”⑦同里拔贡王崇纲也做诗励之:“笔阵有锋须自励,书田无价拒言贫?食牛具力评非假,怀桔兴悲语见真。”⑧这都是鼓励陶澍发奋学习上进,学屈原忧国忧民树大志。

  陶澍自小得到父亲精心的培育,因而他“少负经世

  志,尤邃史志舆地之学,所至山川,必登览形势,察访利病。”⑨这又为以后从政矢志兴利除弊,惩奸剔蠹,务实亲民,清正廉洁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初涉官场 矢志风清

  陶澍二十五岁中嘉庆七年(1802)进士,朝考后入翰林院受庶吉

  士,并任功臣馆篡修官。到嘉庆十九年(1814)的十二年间,除父亲病逝丁忧三年在家,嘉庆十五年任四川乡试副考官外,余时都在京任编修,这虽是个无行政实权的闲官,官场关系比较清冷,无什么“礼尚往来”,但他对官场的吏治不振,贪赃枉法,因循守旧的风气,十分看不惯。嘉庆十八年他担任不到一年的御史期间,恪尽职守,就屡对官吏的渎职腐败行为疾言厉色地进行弹劾。有一段史实记述他“官台谏日,铮铮有声”的情形:

  安化陶文毅公澍,丰载峻整,好议论人物,惟恐不尽,虽延对迹

  然。开藩皖中,循例觐见,论某官溺职状,至声色俱厉,须髯翕张。(11)

  陶澍弹劾某些官吏的渎职行为,说得激动时,当皇帝的面吹胡子瞪眼起来,不仅见出他直爽的性格,也显出了他疾恶如仇的庄严态度。他这种态度,得到了嘉庆的赏试。称他“尚有良心,肯说几句正经话。”(12)

  嘉庆十九年,陶澍奉命巡视中城,这是权力高于地方行政长官的

  钦差之职,是陶澍初试才干,实现兴利除弊,廉正建设的好机会。他一到地方,为了改变地方官场的陋规旧习,杜绝行贿纳贿,树立清廉风气,他自撰两副对联分别悬于厅堂和书房座右自警。其联云:

  绕岸风清,尘埃扫除吏牍;

  举头日近,光明洞照吾心。

  要半文不值半文,莫道人无知者;

  办一事须了一事,如此心乃安然。(13)

  陶澍到任不到二个月,经他的调查和敏锐的洞察,就向嘉庆呈了

  《陈奏州县积弊折子》。他指出“州县之锢弊日深”,原因在于“上司不能正己,率属则不肖之”。并指出严重存在的弊端有“勒接交代”,新官上任,被迫接受前任的亏欠,“甫登任籍,即入债乡,始基不立,而望以清廉难唉。”再则是州县之间,官属之间,官民之间“多摊捐款”,“派办供给”,“委员需索”。这一来,州县之官不仅借此敛财,而且因摊派名目繁多,造成了官民对立的紧张关系,“其于百姓则鱼肉也,百姓视之为虎狼也”。为了缓和这种矛盾,实现他的民本思想,陶澍在奏折里建议各省大吏“正本清源,以身率属”以肃吏治,以厚民生。

  次年,陶澍又奉命巡视江南漕务,他一到任就发布《巡漕告示》,

  提出“剔厘各弊”,“裁革陋规”整顿漕政的具体措施。而且首先从自已衙门做起,并将此公开在《巡漕告示》里晓喻官民:“本院自下车以来,事事躬亲,一切陋规,尽行裁革,夙夜盟心,鬼神可告。其余巡弁、委员、吏役、家人等,严加裁汰,所存不过数名,每日随辕办事,不许擅离寸步,断不敢藉端把持。除揭晓辕门晓喻外,尔弁等毋得任不肖头伍勾串走差、人役,指称本衙门用费名目,影射开销。如有棍徒在外捏辞婪索,一经查出,立即从严惩办,各宜凛慎。”

  陶澍也确实这样做的。他巡视中城,“以半载断八百余案”(14),为断案不曾受一分私礼。巡视江南漕务,谢绝入境出境的送往迎来,“以半载而办五百万石之米”(15),嘉庆二十一年(1816)陶澍调京任吏部掌印给事中,这个“六科之首,天下问总枢”,在任期,“绕案风清”,“办一事须了一事”。

三、清政查帐 惩奸剔蠹

  为官清廉,不仅是洁身自好,首先是廉政建设,而廉政建设又必须进行反腐败反贪污的斗争,以达到正本清源,严肃吏治。

  道光元年(1821)十月,陶澍初擢任安徽布政使,这是他正式任地方行政长官的开始,也是他力行廉政建设最有成就的起步。陶澍到任视事,了解到安徽全省的钱粮亏欠,为各省之首,而前几任虽进行了五次清查,都不了了之,前后纠葛达三十年。陶澍分析这种盘根错节,纠葛不清的现象之所以造成多“不实不尽,疲顽因循,遂成累痼。即稍知自受者,亦无以自拔。吏治之靡,多由于此。”他表示要“实心实力,矢公勤以率群僚,别贤否以端吏治,除稂莠以安良善,剔猾蠹以慎勾稽。”(17)决心清查帐目,他调集人员、档案、帐目,用了仅一年的时间就查了个水落石出。计查出嘉庆十九年以前,除节次追补及豁免外,实应追银一万五千八百零三两,十九年以后至二十五年止,有漏报及续经亏抵各款共银五十七万六千七百七十七两,谷米麦豆二万七千五百九十九石。这些大数中,亏欠在一万两以上的有二人,五千两以上的七人,三千两以上的八人,一千两以上的十九人,一千两以下的二十六人。陶澍对这些渎职的官员,分别做出应劾、应偿、应豁的处理,使安徽三十年纠葛不清的钱粮亏欠,豁然一清。为了惩奸剔蠹,杜绝新亏,陶澍为此还制订了章程十条,其中有:立限勒追,以重帑项;禁革流摊,严禁交待案内议单欠票。(18)这样禁止摊派,可防止贪官挪用库帑,杜绝新亏。

四、体恤民疾 史颂政绩

  陶澍刚到安徽布政任上,就遇到了严重的水灾。他写的《勘水铜陵登富览亭作》一诗,记述了他对百姓遭灾造成疾苦的忧念。其诗云:“一旬梅子兼旬雨,爆涨连番浸大田。滚滚江潮翻不尽,汪洋堤岸竟无边。拍天恶浪奔铜渚,行地神州为铁船。谁识登览忧极目,人家傍午未炊烟”。

  道光三年(1823)六月,长江大水,安徽濒江三十多州堤坝皆破,田庐荡没,多成泽国。陶澍一面乘舟遍勘灾情,一面在芜湖设救灾领导机构。发布《安徽水灾告示》拟定救灾具体措施。他除了带头捐银三千两救灾,还劝捐数十万金,并动员富绅商贾,助赈钱米,施设粥厂,救饥食饿。在救灾的具体措施中,委派官员分赴湖广、四川、江西各省买米十万石平粜,还特别鼓励商人运米入境,免其关税,听其设行,照时价公平粜籴,使商贩踊跃乐从,粮食源源不断运进灾区。

  特别值得一书的是,陶澍在救灾中,发现许多孤儿童幼,无人抚养,流离失所,他倡议在安徽各地修建育婴堂,收养孤儿,陶澍还亲自为育婴堂题联:

  父兮生,母兮鞠,俾无父母有父母,是谓民父母;

  子言似,孙言续,视犹子孙即子孙,以保我子孙。

  陶澍这种体恤民疾,切实救灾的活动,史称“振务核实,灾民赖之无所失”(20)而当地百姓和绅士,为陶澍建了“旬宣康保之坊”以颂扬陶澍“亲民爱民”之德政。(21)

  陶澍从这次水灾吸取教训,除了决心兴修水利,亲自勘察地形,拟订规划动工治理外,在防灾措施上,从“民以食为本,事须预则立”出发,要求在州县每乡村创设“丰备仓”。这种“丰备仓”不同于由少数人把持的“义仓”。“丰备仓”是“秋收后,听民间量力捐输,积存仓内,遇岁歉,则以本境所积之谷,即散给本境之人,一切出纳,听民间自择殷实老成者管理,不经官吏之手。以冀图贵于丰。”“以丰岁之有余,备荒年之不足”。这即简便易行,又由民自捐自散自管,可防历久弊生。陶澍还为这种“丰备仓”的管理,制订了十二条章程。经过青阳、铜陵、望江、怀远、婺源等地的实践,不仅“出者勿吝,捐者勿勒”,而且“捐有成数,各属亦皆踊跃”。陶澍为此总结说:“以一分济一乡之众,而不患其不均,以数岁救一岁之荒,而不虞其不给。可小可大,无穷匮也。取锱铢于狼戾之时,救水火于至足之地,捐谷者不以为难,司事者不以为累,行所无事,不求其利,而弊自除,预防其弊,而利乃久也。”(22)

  当时人们对陶澍创设丰备仓,无不称许。《清史稿》就为之评曰:“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货,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食之法,而去其弊。”(23)这是陶澍做的又一件体恤民疾的大好事。

五、“三治”理财 克已奉公

  陶澍在道光五年(1825)六月调任江苏巡抚,道光十年(1830)六月,升任两江总督,次年又兼两淮盐政,使他成为治理东南半壁的封疆重臣。

  治理江南,无如漕运、水利、盐政三大问题。但自乾嘉以来,在江南由于“文法委曲烦重,致利不归下,不归上,尽归中饱,官民交困。”(24)陶澍对此决心改革,他克服重重阻力,力矢精勤,统筹制宜的治理,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三治”理财的实效,政清收裕的巨大成绩。

  在治水利上,陶澍首先疏浚吴淞江,使太湖渲泻畅通达海。为此陶澍利用漕运初改海运,节省的二十余万两银,动员民工,不到三年竣工,没有花国家一分钱。使吴中各地得数十年水利之惠。刘鸿翱当年评价称:“上无亏于国,下有利于民。民即利,而国家之财赋随之。”(25)

  在治漕运上,陶澍力改海运,经过他精心周密的准备,首运一百六十万石成功。包括裁减陋规浮费,节约银米各十余万,收到了海运漕粮之利。魏源称此为“利国、利民、利官、利商”之举。(26)

  在治盐政上,虽是最困难又多阻碍的一项,但也是陶澍理财中成就更辉煌的一治,陶澍面对私袅价昂,认识到“非减价不能敌私,非轻本不能减价,非裁冗费不能轻本。”(27)因此,陶澍的措施是大刀阔斧裁减浮费,剔除一切陋规,整顿出纳,制止私带,抑制奸商,实行盐票。成本大大下降了,官价为之平落,收入为之激增。据统计,陶澍改革盐政,从道光十一年至十七年,两淮共收正杂盐课银达二千六百四十余两,库贮银常保持三百余万两。童濂为此评价说:“不特再造淮北,抑有普及淮南,匪救一时之弊,洵足延百世之利也。”(28)

  陶澍“三治”理财,为国为民增益巨大,但自己没有因此沾利分文,连应得的奖励及补贴也给辞掉了。他兼理盐政,按例可每年领取兼职养廉银五千两,可他全部上缴国家归入节省下解交户部充用,并将按惯例可享用的送盐务的偿需银二万两全部裁革。(29)

  在清政上,陶澍大力精兵简政。他任两江总督,裁减所辖安徽、江西、江苏各标营兵一千二百二十二人,计每年可节省饷银二万零七百八十一两,米三千七百三十六石。在盐政衙门“将工食裁去四成,其余酬酢、巡捕、匠作、结彩、凉篷、联额、作坊、坐船、浴堂、桥旗、朴戳、掉轿、厨夫、药匠、钟表、装璜匠等项,全行裁汰。此外,执事人役应需辛工、纸张、饭食有应全裁者,有应归并者,有应酌留者,均经细加厘定。”(30)

  陶澍的这种大刀阔斧的精兵简政,没有克已奉公,清政廉洁的作风是做不到的。如匠作、坐船、厨夫、掉轿、作坊等等都是为官服务的,是当官的个人享受,可陶澍身为总督一并以裁去了。即使经书人等也裁去四成,而“衙门虽裁,办事如旧”。这与陶澍“身先节省,随事留心”的作风分不开,因而取得了每年节省行政开支达银十六万两之巨。(31)

六、正己正人 风范长存

  陶澍在廉政建设上取得了令人属目的成就,而在他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是十分注意以身作则的,“要半文不值半文”正是他的座右

  铭,也是他一生清廉的写照,因此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道光八年(1828)二月,吴淞江治理竣工,陶澍去验收,屏弃轿舆,杂在人们中徒步检查工程质量,亲自用水尺丈量内外,慰问修堤父老民工,使人感到他没一点官架子。这样忙到二更才回旅邸,见到为他办了丰盛的酒席,立即责问:“谁办者?”经办人只好回答,过去向来是这样招待检查上司的。陶澍却令撤席,并为此下了禁“从者敬酒食”的禁令(32)。王步瀛在《开吴淞江纪事》中称道:“自来阅工者,无此认真也”,“其阅工也,屏舆从,徒步察视,不受属吏欺,风霜劳瘁弗惜也。”

  陶澍为政清廉,对下属也是管束很严的,当时人民就传说“陶文毅督两江,严禁僚属冶游。”(33)他这种严要求,给部属带出了好的作风。原江宁知府愈德渊在他下面任盐运使。愈德渊初到扬州接任,运库如洗,经过他勤政精治,第二年就有三百万两积累。离任时,自己却两袖清风。接任的李廉访也是一尘不染,诸务肃然。他升任浙江臬台,盐商们照例送以重金,他则力却之。后来李廉访死任上,灵枢过扬州,盐商们仍以前赠金赠廉访夫人。他的妻子坚与不受。当时有人评之日:呜呼!脂膏之地,为守难兼,综核之才,公私易昧。若君者可以风矣。”愈李之站在河边不湿鞋的廉洁之风,何尝没有陶澍的影响,也体现了陶澍的知人善任。他为用人,有一段精辟的见解:“立法实已周祥,纲纪无难整肃,所以不能久而无弊者,则非法之未良,实以任事者之难其人耳。”(35)这样的话,在今天也有其现实意义。

  陶澍的廉洁之风,也影响感染和教育了他的家属。道光十九年(1839)六月,陶澍病逝在任所,当地绅商和百姓,感其清德,捐集白银四万两相赠,他夫人黄德芬力为拒之说:“夫子生无亏,死无歉,家世儒素,生计非所救,不可以死后污吾夫子。”(36)据传,黄氏出身婢女,陶澍未发迹时,家极贫,婚后夫妇情笃,黄氏勤于家计,嘉庆二十三年,(1818)黄氏四十寿庆,陶澍写诗祝贺:“数龄君又四盈旬,柴米夫妻健在身。日日劳为八口计,星星渐是二毛人。却看绕膝怜娇女,曾记离家托病亲。白发庞公仍有约,桦香山下共樵薪。”(37)陶澍此时虽已为京官,尚在“柴米夫妻,“劳为八口计”及在家乡时的“共樵薪”,可见他们的生活艰难俭朴,也养成了他们节俭之风。

  陶澍逝世之后,他的清正廉洁之风,在当时就有口皆碑的,至今在他的家乡及南京一带还传说许多清廉的故事。在《陶澍的故事》中载有。(38)有的虽属传说,也不会全是捕风捉景之说。群众是能判断是非,爱憎分明的。听了这些故事更生动说明陶澍的一生清政廉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