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四肢复杂创面修复中的应用(转载)

 小口袋精灵 2018-07-22

手术方法

皮瓣设计

根据受区皮肤缺损的形状、大小做相同的纸质模型,并将皮瓣模型予以标记。采用超声多普勒探测仪于髂前上棘至髌骨外上角连线中点的周围,探测旋股外侧动脉穿支的穿出点,给予红色“×”标记,即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皮支穿出点,此点为关键点;将纸模中心放在关键点处,于纸模外缘增加12cm,按纸模形状描画皮瓣的切取范围。

 

皮瓣切取

沿血管蒂的表面投影设计皮瓣蒂部切口,分离股直肌与股外侧肌之间的间隙,在股中间肌浅面寻找到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给予保护。然后,根据画线切取皮瓣,间断缝合并固定皮瓣下组织与筋膜,防止因其滑动而引起皮瓣穿支吻合网损伤,使皮瓣血运受到影响;根据超声多普勒探测穿支穿出点的标记位置进行解剖,找到动脉穿支,给予保护;需携带阔筋膜者一并切取阔筋膜,结扎不必要的血管分支,沿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向近侧游离血管的起始部,适当游离血管蒂长度后,完全游离皮瓣;观察皮瓣血运良好后,断蒂游离移植皮瓣于受区,重建肌腱后,与受区游离的血管吻合。若创面周围无可利用血管时,利用对侧肢体血管作为皮瓣有效血供来源之一。 

术后处理

术后持续灯烤保暖1周;皮瓣下放置皮片引流;常规“三抗”治疗1周。及时更换敷料,疏松包扎,防止血管蒂受压。术后1214d拆线。对不伴有骨折者,固定2周后拆除外固定,逐渐加强功能锻炼;对伴有肌腱、神经、血管缺损,以及携带扩筋膜张肌腱膜重建肌腱者,固定3周后拆除外固定,行功能锻炼;对伴有骨质缺损、粉碎性骨折者,外支架固定612个月,复查X线片,并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决定拆除外固定的时间;逐渐加强功能锻炼。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优缺点

优点: ①供区隐蔽。皮瓣切取后,对供区的功能外观影响小。

②可切取的皮瓣面积大,皮瓣血供丰富,适宜修复较大面积的皮肤缺损。

③可携带股前外侧皮神经、阔筋膜,重建肌腱功能。

④血管蒂长。不牺牲肢体的主要血管,降支主干还可以重建四肢主要动脉。

⑤血管变异较小。手术操作简便,成功率高。

缺点:①早期在大腿区域切取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存在肌力减弱和易疲劳症状。皮瓣移植后,若与供区肌肉粘连,也可能限制关节的自如活动。

②肥胖患者实施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供区植皮后局部凹陷,而受区呈臃肿畸形。

③若临床偶遇到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因缺乏皮穿支血管或皮支血管细小等变异,会给手术操作带来困难,甚至放弃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手术。

 

注意事项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

①复杂创面的处理。受区创面要彻底清创,必须将感染创面深层的坏死组织及瘢痕全部切除,彻底清除创面内坏死、失活、污染的严重组织,外露骨质适当凿除一层,直至骨面新鲜。受区创面的处理是否彻底,直接关系到皮瓣的成活率。

 ②重视术前准备,包括创面和患者的一般情况准备。术前常规用超声多普勒探查血管走行及穿支位置。在创面局部血管不可利用时,为确保肢体及功能,要牺牲健侧肢体的血管,但术前必须保证皮瓣移植后血供的可靠性。同时行下肢动静脉造影,为切取皮瓣的供区和受区血管提供可靠依据。有时超声多普勒血流仪测定的皮支位置并非与实际完全一致,应先了解受区的血管有无栓塞或损伤。

③皮瓣设计与切取。设计皮瓣必须大于创面12cm。血管蒂部要足够长,皮瓣可携带扩筋膜及部分肌肉组织;注意避免皮瓣下血管的扭转和卡压,将血管外膜修剪光滑,动静脉血管吻合比应为12

④创面止血要彻底,皮瓣引流要充分,必要时可根据情况放置皮片引流,否则术后易引起皮瓣下血肿,影响皮瓣的静脉回流。包扎应宽松,避免因压迫而影响血液循环。皮瓣中心部分外露有利于观察。

⑤术后应用抗凝、解痉、扩血管等药物,以预防血栓形成。

⑥严密观察皮瓣血运,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如发生血管危象,应立即拆除部分缝线或急诊手术行显微镜下探查,若吻合口有血栓形成,应取栓后再次吻合。


总之,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具有切取方便、供区功能损伤小、血供可靠、切取面积大等优点,是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复杂缺损创面的理想皮瓣之一。

(王宝云,孙广峰,王达利,魏在荣,唐修俊,

金文虎,邓呈亮,胡鹏,昝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