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伐疑第五

 昵称57906375 2018-07-22


【原文】

夫用人之道,疑则生怨,信则共举。

 

【译文】

在使用人才时,如果对其产生怀疑,就会使其产生怨恨不满情绪,只有完全信任对方,才能共同完成事业。

 

【事典】刘秀用人不疑

冯异是刘秀手下一员大将,自从归顺刘秀以后,冯异北破匈奴、西征更始,屡次立下了战功。东汉建立以后,建武二年,冯异又被派往关东地区,平定那里的诸武装集团,抵御割据四川的公孙述的进犯。

冯异知道自己久在外藩,又屡建战功,心里担心遭到小人的馋毁,于是他上书朝廷,要求回到皇帝身边。刘秀早就知道了冯异的心思,没有批准他的要求。这时,正巧有人给刘秀上了一道奏章,告冯异在关中独断专行之事,说他斩杀长安令,威高权重,百姓归心,有“咸阳王”之称。刘秀便打算用这个机会来消除冯异的疑虑。他于是派使者西行入关,面见冯异,并且将他人给刘秀上的这个奏章给他看。

冯异看到这个奏章,吓坏了,赶忙给刘秀上书解释说:

“臣下本是一介书生,只是遇到天下混乱,才充数行伍战阵之中,又蒙陛下恩宠获大将军之位、通候之爵,受任方面,以立微功。所有功劳的取得,都是陛下深谋远虑,愚臣无所能及,臣伏身自思:按照诏敕攻战,每战辄胜;若按私意决断,莫不有悔有憾。当兵马始起,天下扰攮之时,豪杰竞逐,迷惑千数,臣尚能脱身圣明,不敢过差,更何况如今天下安定,尊卑有序,臣怎敢心生叵测呢?如今见到您让我看的奏章,战栗恐怖。又一想,明主知臣愚钝,所以敢上章自陈。”

刘秀见到冯异的奏章,马上回了一封敕书,态度十分明确,他说:

“将军和我的关系,义为君臣,恩犹父子。我对你何曾有嫌有疑,怎么使你怕成这样?”

后来,刘秀又利用冯异回京师朝见的机会,指着他对公卿大臣说:

“这是我起兵时的主簿,曾为我披荆斩棘,平定关中。”

接着,他还赏给冯异许多珍宝、衣服、钱帛。十余日后,依然命令他带着妻子西回关中。刘秀的这些措施,完全打消了冯异的疑虑,使他安心西还,继续为刘秀光武帝建功立业。

 

【释评】

得人心者得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

人才,是成大业的根本。一个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仅仅有识别人才的能力还不行,还要有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的能力。如何使用人才,用人不疑可谓是对人才使用的基础。刘秀的智谋之所以高人一筹,就在于他不仅能够识别人才,而且能用人不疑、知人善任。试想一下,如果刘秀对大将冯异的态度,像项羽对待范增一样猜忌,刘秀就不会得天下,更不会有东汉的振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