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上实力最强的蜀地割据者与施政奇才,为何最终惨败收场?

 雲泉 2018-11-17

光荣与艰辛——努力中兴汉光武(54)

主笔:江湖闲乐生

西汉末年有个做官的天才,叫做公孙述,他二十出头就当上了天水郡清水县的县长,且将此地治理富足安宁,太守非常赏识这个年轻人,乃特加提拔,让他兼任五县县长,管摄五县,不料公孙述照养将这五县治理的井井有条,无奸无盗,夜不闭户,一郡为之惊诧,视其为奇才,有鬼神之能。

王莽篡汉之后,公孙述再获升迁,出任蜀郡太守,到任未久,蜀郡安乐,百姓称美,士民仰慕,称其有宰相之才。

如果天下继续太平下去,公孙述这个官场天才说不定真的能当上丞相宰辅,成一代名臣。但是很可惜,王莽改革失败,很快灭亡,天下随即大乱,公孙述于是合众数万人,自封为益州牧,连败更始大将,威震西南,遂割据巴蜀,称雄一方。

当是时,更始政乱,不仅未能稳定天下局势,反被赤眉流民军一路反攻自顾不暇,公孙述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遂于更始三年(公元25年)四月在成都称帝。

中国历史上实力最强的蜀地割据者与施政奇才,为何最终惨败收场?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图:公孙述号称白帝

同年六月,光武帝刘秀也在河北称帝,并开始分兵四出,西窥关中,南窥洛阳。

公孙述见此,也不甘自守于巴蜀之地,于是在刘秀的征西大将军冯异与赤眉争夺关中的同时向北拿下了汉中,进窥关中;同时又向东拿下了江州(今重庆)、据楚关(今湖北长阳西),进窥荆州。

于是,部分关中与荆州地方势力(延岑、田戎等)被刘秀打败后,便竞相投入到了公孙述麾下。而中原局势的日益混乱,也让大量难民涌入巴蜀,使得公孙述的实力迅猛增长。

至建武四年(公元28年)十一月,公孙述已聚有各路反汉武装数十万人,并囤积了大量粮草,还打造了一支拥有十层楼船的超级水军——这在当时,简直就是航空母舰般的恐怖存在。现在的公孙述,可谓兵强马壮,雄心勃勃,气吞万里如虎;他甚至提前刻好了天下州牧郡守的印章,只等发放便是。而刘秀此时却正被关东各地此起彼伏的叛乱折腾的半死,汉军南征北战,常常几个战线同时开打,刘秀焦头烂额。

中国历史上实力最强的蜀地割据者与施政奇才,为何最终惨败收场?

看来天下群雄之中,还是公孙述最有和刘秀争天下的本钱。相对于中原饥荒遍地、流民四起,益州之地基本未受战乱波及,加之物阜民丰,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时人称“果实所生,无谷而饱。女工之业,覆衣天下。名材竹干,器械之饶,不可胜用。又有鱼盐铜银之利,浮水转漕之便。”无论是农业、渔业、盐业、纺织业(蜀锦闻名天下)、矿产业、轻工业、军工业(有大量制箭的竹子和铸造兵器的铜矿)都是全国一流,兼北有秦岭之险,东有三峡之险,位处长江上游,居高临下,真“险塞千里,天府之国也”(诸葛亮言)。所以当年,汉高祖刘邦虽偏居汉中一隅,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闪电般夺下关中,继而北收燕赵,东进洛阳,最终竟打败了强大的项羽,开创大汉数百年基业。

相信刘邦这一段伟大实践,一定给了公孙述无穷的自信,以及甚多可借鉴的战略决策。现在,他只要按着刘邦的老路子走下去,趁刘秀忙于东方平乱,一举夺下关中,再取中原之鹿,则此万世之功,数载可成也。

事实上,坐拥数十万雄兵与强大后勤补给的公孙述,其实力不仅超过了前代的汉王刘邦,也超过了后世的蜀汉诸葛亮,只要抓住时机,配以完善的战略,他就算无法打败刘秀统一天下,至少也可攻占关中与汉平分天下。

中国历史上实力最强的蜀地割据者与施政奇才,为何最终惨败收场?

可惜,公孙述并没有抓住时机,或者说,他没有很好的利用时机,在这最关键的时刻,他竟然只派了数万蜀军由栈道出汉中,进占陈仓,欲学韩信以逸待劳,打冯异一个重蹈章邯覆辙。

公孙述错了。因为他碰到的不是章邯,而是冯异。想当年,韩信轻松打败章邯,那是章邯已失三秦民心,非战之罪也。而今冯异广施恩信,申理枉结,因而威权至重,百姓归心,人皆号之“咸阳王”。在这种情况下,公孙述竟然只派了自己十分之一的兵力去北伐,对阵大名鼎鼎的大树将军冯异,这简直就是开玩笑。

果然,冯异领军出战,一战而大破蜀军,蜀将李育兵败逃回汉中。冯异凯旋而归,顺手再将关中各地营保势力一气扫平,得其首领便送往洛阳治罪,得其兵众便让他们回乡各归本业,残破的关中遂在冯异手中休养生息,缓缓恢复元气。而公孙述经此一败,竟永远丧失了统一天下的锐气与时机,从此拥地自固,坐以待毙。

至建武六年正月,刘秀已基本平定了关东与三辅地区,天下十三州占了十一州,只剩下公孙述的益州和隗嚣的凉州,就差临门一脚,便可开创太平,完成统一大业了。

然而就这临门一脚,刘秀竟踢了足足七年之久,这显然不是汉军真正军事实力之体现。

地球人都知道,只有尽快完成统一,才能保证一个国家政权的稳固与强大。否则诸将拥兵自重,尾大不掉,迟早要生大祸。比如曹魏迟迟无法统一天下,结果政权被长久把握兵权的士族领袖司马氏篡夺;而宋也未能彻底统一,又担心将领拥兵自重,杯酒释兵权,故而宋不武。

可是东汉的统一进程,却屡屡违背此原则,老将战事一拖再拖。汉高祖刘邦五年就搞定了天下,刘秀最终却花了足足十三年,为什么呢?

因为多年征战,刘秀已经厌倦了,他觉得现在国家当务之急,应致力于安抚百姓,恢复生产,治愈战争带给人们的创痛。为苍生计,他宁愿放缓统一天下的进程,哪怕牺牲功业,牺牲荣耀,在所不惜。刘秀深信,战争不是一个好东西,如果时间可以改变人心,如果诚意可以感动天下,如果能用政治手段与外交手段解决问题,他绝不想动用武力。

一个开国之君与名将帝王,却讨厌战争,憎恨流血,反对好大喜功,坚持战抚并用。我只能说,光武帝刘秀,这个中国历史上最会打仗却最讨厌打仗的异类皇帝,真是当时百姓的福气。

中国历史上实力最强的蜀地割据者与施政奇才,为何最终惨败收场?

于是,面对天下最后两个大军阀隗嚣和公孙述,刘秀表示:“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成语“置之度外”典出于此)令诸将返回洛阳先休养几年再说。

其实,面对刚刚平复战乱的中原,此时公孙述若肯联合隗嚣大举进攻关中与南郡,或许尚有一丝机会,但他除了偶在荆州搞些小风浪,其实依然只是在凭险自守,消极防御;如此畏首畏尾、坐陷孤危之境,岂不知天下若定,巴蜀岂能独存?或许,公孙述这个前车之鉴也就是后来诸葛孔明不断北伐的原因之一吧。

其实遍观巴蜀历史,从公孙述到诸葛亮,再到后世王建、孟知祥、明玉珍等人,为什么除刘邦外历朝历代西南政权便再未能统一天下?这也许跟四川的民风有很大的关系。盖蜀地山川阻隔,自成一统,历来为乱世乐土,故其民溺于逸乐,不好功名,只愿偏安一方,不思进取(建武六年公孙述欲大举出兵,蜀人却皆以为不宜空国千里之外、决成败于一举,而据理力争,公孙述只得作罢)。在这种情况下,若统治者在三五年内不能图得关中,此后便是再有雄心壮志,那也无力回天了。所以这历史上,才只有一个刘邦、一个韩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