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与死的诠释

 闲月碎语 2018-07-22
生与死是自然界的法则,有生就要有死,就像有始有终一样。死之后到底有没有重生,那就是神学论研究的问题了,毕竟,每个人都是从生命的起跑线上起步,一路上时而飞奔,时而驻足,跌跌撞撞跑到命运的终点线,谁也没有见到有人从命运的终点线,往生命的起跑线上跑去的。
  生死两重天,谁也不会记得自己出生时的情景,但毕竟生命的诞生预示着未来的开始,家人是喜悦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相反,死亡对当事人是恐怖的,家人是悲伤的,谁也不愿意沉溺在痛苦中,所以,对人的祝福都是身体健康,万寿无疆,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什么的,说白了,就是表明自己从心底祝福他永远享受生命的雨露,远离死亡的噩耗,但人终究是一死。可是,大部分人又都不愿意去死,宁愿苟延残喘,也不愿意悲壮离世,正如,那些身患绝症的病人,不知病情时吃喝正常生活依旧,可一旦知晓真相心中便惴惴不安,看到什么都心烦,甚者,紧闭双目,眼角处的泪水依稀可见。
  世上是有许多的诱惑,但是,尘归尘,土归土。世间万物皆有归宿,生是开始,死则为最后的归宿。生有生的活路,死有死的去处,西方有天堂并扬言上帝能宽恕你所有的罪恶,噢!阿门,当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西方便把十字架定性为人安息之后的标志物。中国人并不买账,中国人有自己的去处:阴曹地府阎王殿,但估计
那个地方基本上不通电,也没有手机信号没电视可看,也接不上宽带,确实让人难以接受。但是,不死又不行,阳间这么好,你总不能占着地方不让别人来吧。因为从佛教的观点出发,人是有转世轮回循环往复的,阴阳两隔,此时的生与死变得始末不清了。道教则声称人圆寂之后,便驾鹤西去成仙成道去了,把生作为死的依托,把死视为生的延续,此时的生死淡泊如水了。

  人珍惜生命怕死是一种正常现象,否则,谁都不怕死,视生命如草芥,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权,阴间满员不说,光是这阳间也是国将不国秩序混乱了。所以,法典当中死刑为最高极刑,才能震慑住某些蠢蠢欲动的人,当然,也有自杀不怕死的,或是生活遇到了挫折,或是心灵受到了创伤。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看似勇敢的对自己下死手,这样瞬间终结自己的生命而奔赴黄泉的行为,尚不如人生道路上一颗垫脚石子感到的苦痛多,因为他们是在逃避生活当中的重担与责任,才用不成功便成仁的所谓壮举,来掩盖心中的脆弱,是最自私懦弱的表现。
  古时的众多帝王都精通黄白之术,沉醉于炼制金丹追求于长生不老,他们想长存于世,无非是想得到灵欲的快感,生活的享受,这种把自己得肚腹作为盛装山珍海味的容器,把自己的躯体作为穿丝挂绸的皮囊,把自己包裹成一个蚕,活着又有什么意义。真正的勇者是生活在世上,尝遍世间的酸甜苦辣,体味人间的喜怒哀乐,阳间的路比阴间的奈何桥过得更为艰险,我们早晚都要经历从生到死的升华,生死皆有定数,这是一个过程也是必然的,坦然处之,无惧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