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介绍 | 症状图示 | 治疗方法 |
病毒性角膜炎:受病毒致病原感染角膜引起的炎症,常有明显刺激症状,如畏光、流泪、酸痛等。病程长,易复发且致盲。 |  | 西医常用抗病毒眼药水,配合抗菌素眼药水,以防继发感染,有虹膜反应则加扩瞳药。中医治宜散风、清热、解毒。 |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严重致盲眼病,发病多与植物性外伤有关。该病起病缓慢,病程长,病情顽固,预后差,易误诊。 |  | 一旦确诊,应立即抗真菌治疗,严重病例应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行病源切除及结膜瓣遮盖或角膜移植术以抢救眼球。 |
细菌性角膜炎:当前发病率和致盲率较高的感染性角膜病。发病急,眼红、眼疼、畏光、流泪、视力降低、眼内刺痛、眉弓部疼痛、眼睑痉挛等症状。 |  | 抗生素眼药治疗细菌性角膜炎效果较好。但对绿脓杆菌、耐药菌等引起的角膜溃疡,药物治疗效果有限,若病情急剧发展,可能要行角膜移植手术。 |
圆锥角膜:角膜中央变薄向前凸出,呈圆锥形。早期为近视、散光,中期角膜基质水肿或混浊,晚期视力大减退,有瘢痕。 |  | 早期可用镜片或角膜接触镜矫正视力,不用药物治疗。疾病发展至视力不能矫正者,特别是对不规则散光重及中央部角膜混浊者可考虑角膜移植术。 |
角膜营养不良:是一组遗传性、双眼性角膜病。与原有角膜炎症或系统性疾病无关,是正常角膜组织中的某种细胞受异常基因决定,侵犯角膜中央。 |  | 轻症一般用高渗剂点眼或戴软性角膜接触镜,以及抗菌素眼药。对严重影响视力的基质型及内皮型营养不良,可通过板层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 |
大泡性角膜病变:是由于各种原因诸如物理、化学、生物及手术创伤引起的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使角膜基质水肿,上皮性水泡形成的病理过程。 |  | 用高渗药物滴患眼、亲水性角膜接触镜可减轻症状;手术治疗,常见有羊膜覆盖联合角膜层间烧烙、PTK激光光凝等,但穿透性角膜移植更有针对性。 |
边缘性角膜变性:病因未明,可能为免疫性炎症引起的角膜组织退变。一般无疼痛、畏光、视力缓慢下降、单眼或双眼对称性角膜边缘变薄扩张。 |  | 对角膜变薄有自发性穿孔危险或者已有小范围穿孔者,可行部分或全板层角膜移植术。对穿孔范围较大且伴眼内容脱出者,需行穿透性角膜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