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里江”地名的传说,大顺国皇帝,闯王李自成被宿松汇口农民一锄头打死

 文冠厚朴 2018-07-22

儿时经常去江边玩耍,看见岸边停靠着许多木篷船(帆船),多时有三十艘左右,少时有七、八艘,靠岸离岸十分热闹。

 “八里江”?因为好奇,就缠着一位祖辈分的老舵工(梢公)“悟老”告诉我地名的由来。


据他描述,三江口江面宽阔,南岸靠近湖口山脚。桂家营水码头与湖口柘矶(古时渔村)斜面相对,距离湖口县城水码头八华里水面左右,所以叫“八里江”。


 他还说,解放前,只要有船停靠码头,船主都要上岸“拜码头”。两岸过江客旅,洲地上岸下河的货物都经过八里江码头。


 “悟老”祖辈身材较高,身板结实,声音洪亮,说话风趣,性情直爽,思维敏捷,记性好。行船时,观风看天,察流选水,择帆适航,他上行汉口,下行下江口(南京一带)。年临七旬还在江面操船驾舵。 


从前的八里江码头是一个天然的避风港。因地理位置特殊,每年的春秋冬季节,只要有大北风临近,远近一带的木蓬船(帆船)、渔船几乎都在这里躲避风浪。


岸边,船头抵滩,铁锚抓岸,桅杆林立;江中货运驳船艘艘相连,十分壮观,组成了江面的“小洋街”。 回望儿时的八里江,江面江鸥成群飞翔歌唱,水中江豚结队穿行低吟。……


八里江,三江口的由来

长江之中,宽八里的江面比比皆是,为何宿松汇口段江面独名八里江呢?八里江的由来,陶渊明曾在汇口写过一首诗“采菊东离下,悠然见南山”,这里的东离的离,其实就是按照八卦原理命名的一个洲,离洲。宋代诗人阳枋曾有一首诗“阻风桑落洲,悠然见庐山”,这首诗跟陶渊明的诗如出一辙。而离洲附近的江就叫做离江,又称八离江,后世简称八里江。根据东晋张须元《缘江图》记载“一:三里江,二:五州江,三:嘉靡江,四:乌土江,五:白蚌江,六:白乌江,七:(缺字)江,八:沙提江,九:廪江。参差随水短长,或百里,或五十里,始于鄂陵,终于江口,会于桑落洲”。唐代贾耽曰“江有八洲:曰沙,曰人,曰九江,曰葛,曰象,曰乌,曰感,曰蚌,此八洲者曲折,而与江为九” 。

        这九洲八卦阵建造者,其实源于三国周郎。

周瑜在桑落洲上修建的九洲八卦阵,规模庞大,气势恢宏,有包藏宇宙,吞吐万物之机。洲与洲之间互为联动,按照八卦原理修建而成。修缮了九洲,疏通了九条江,把水汇入大泽之中,按照八卦命名原则,命名这个大泽为雷池,这就是雷池的来历。自此,浔阳才有九江之名。

汇口又有三江口之称,是因为长江,彭蠡,雷水三水交汇于此,故称三江口。


大顺国皇帝,闯王李自成被宿松汇口农夫一锄头打死。

宿松农夫,一锄头终结大顺王朝创始人李自成。小人物改变大历史,宿松县汇口一个农夫,一锄头击毙了闯王李自成,埋葬了一个大顺王朝,这个农夫就是桑落洲人李筠庵。乙酉(1645)年五月,李自成领兵东下,由于供给侧出现问题,左良玉早就把沿江一带城市劫掠了一遍,李自成部队无粮可抢了,十分缺粮。在桑落洲桑家口,李自成饿得实在不行了,就抢乡民的粮食。可是这股乡民不好惹,自从左良玉劫掠后,乡民都自发组成民团,对抗兵痞流氓。看到李自成一伙人,他们毫不胆怯,在李筠庵的带领下,把抢夺粮食的兵痞流氓打得丢盔卸甲,还把其主帅给打生生打死了。后来从死者遗物和俘虏口中得知,他们打死的是大顺国皇帝,闯王李自成。李筠庵怕牵连乡里,就举族搬迁到了德化县白鹤乡(今天九江县沙河街),他则上东林寺出家为僧,法号山铎,终成一代名僧----真在禅师。

九江府志在1672年记载此事,距离李自成被汇口农民打死,仅仅过去不到27年,当事人都活着。江殷道采访了大量当事人,才在九江府志记载了这笔。

德化县志同样记载了此事。这是当年战场地图,可以清楚的看见汇口。



德化县志记载,杨穴镇(今黄梅刘佐段窑街一带),王时聘招安了闯王的千名难妇,如果闯王不是被宿松汇口农民打死,黄梅刘佐哪来的那么多难妇?历代文人墨客也在其诗中记载了这件事。

这其中就有一大批明末清初精英在汇口八里江游览写诗,见证那场惊心动魄的变革。

舟泊八里江同董天池限韵二首  孙枝蔚

五月薰风满画船,故人把酒对江天。

匡庐陶谢同游地,携手何时五老前?

晚霞

连朝风雨卧江船,忽见红霞抹远天。

明日渔家应晒网,与渠同醉皖城边。



作者简介

jianjie

孙枝蔚(1620年一1687年),清初著名诗人,字豹人,号溉堂,陕西三原人。孙家世代为大商人。李自成入关,孙家即散家财组织团勇抵抗李自成,却为之所败。1645年农历五月,李自成在宿松汇口被李筠庵领导的民团击毙,孙枝蔚特地跑到八里江写下了这首诗《舟泊八里江同董天池限韵二首》。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举“博学鸿儒”科,因年老不能应试,特旨偕邱钟仁等七人授内阁中书。但不忘故乡,因颜所居曰溉堂,以寓西归之思。枝蔚工诗词,多激壮之音。

桑落洲八里江,彭孙贻。

桑落洲頭日未斜,可憐春色在誰家?

不知何處中山酒,醉殺碧桃千日花。


作者简介

jianjie

彭孙贻(1615年-1673年),明末清初学者。字仲谋,一字羿仁,号茗斋,自称管葛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遹从兄。彭孙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

宿八里江 邓汉仪

对江湖口县,此地只孤村。

夜色围庐岳,风声触水门。

地防蛟穴鬬,人习虎崖蹲。

且复高眠去,天涯易断魂。





作者简介

jianjie

邓汉仪(1617—1689),字孝威,号旧山,别号旧山梅农、钵叟。明末吴县诸生。邓旭之弟。汉仪少颖悟,博洽通敏,贯穿经史百家之籍,尤工于诗。早年从海宁举人查继佐(字伊璜)习举业,明末加入复社,曾参与虎丘大会,为社中的青年才俊。顺治元年(1644)为避身远祸,举家迁居泰州,放弃博士弟子员的身份,从此绝意仕进。1645年,听说李自成被八里江农民打死,特地来考察,夜宿八里江,写下了这首诗。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儒,不第,以年老授中书舍人。著有《淮阴集》、《官梅集》、《过岭集》、《青帘词》等。

花朝梁药亭招集六瑩堂送姚东郊归桐城同王蒲衣姚非熊二首 其二  陈恭尹

南风帆席到非遥,桑落洲边不上潮。

入馔鲜鳞飞白版,滴窗疏雨剪红蕉。

江光西望涵三楚,山色东浮见六朝。

旧好君乡三拜在,并将新咏寄东樵。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