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综述】帕金森病伴发脑小血管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昵称50528540 2018-07-22


文章来源: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8,51(3) : 212-216

作者:胡文舰 万赢 刘振国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随着病程进展,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能力显著下降,同时合并多种非运动症状[1]。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丢失和纹状体多巴胺神经递质进行性衰减是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尽管左旋多巴等药物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然而随着病程进展,帕金森病患者逐渐出现言语不清、吞咽困难、步态平衡障碍等轴性运动症状和进行性的认知障碍等非运动症状[2]。这些临床症状对左旋多巴药物治疗效果较差(左旋多巴无效症状,L-dopa nonresponsive symptoms),是影响进展期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寿命的重要因素。有研究结果提示,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与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以外的其他病因和病理变化有关[3]。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是指颅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和动静脉吻合支病变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神经影像和病理改变的综合征。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人们对CSVD的认识度逐渐升高。CSVD是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好发于老年人群。近年来相关研究也不断证实,帕金森病与CSVD存在共患病的情况。研究发现,CSVD与社区老年人出现轻度帕金森病样体征(mild parkinsonism sign, MPS)[4]、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和部分非运动症状的进展密切相关。我们将回顾近年来相关的临床研究,从CSVD患者帕金森病的发生情况、帕金森病患者CSVD的发生情况、影响帕金森病患者发生CSVD的因素、帕金森病患者伴发CSVD的临床特征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进一步明确帕金森病与CSVD的关系,为今后帕金森病临床干预和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一、CSVD患者中帕金森病的发生情况

CSV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事件,然而与颅内大血管病变相比,单次CSVD继发的神经功能损伤轻微,临床症状隐匿,致残性不高,容易被忽视和遗漏。目前CSVD的发现和诊断、分类和严重程度的评估均依赖神经影像学技术(MRI)。根据脑内MRI的影像特点,CSVD可分为腔隙性梗死(lacunar infarct, LI)与腔隙灶(lacunes)、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WMH)、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血管周围间隙扩张(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 EPVS)和脑萎缩(cerebral atrophy)5个亚型[5]。近年研究发现,伴发CSVD的老年人群更容易出现MPS(肢体僵硬、静止性震颤、姿势平衡问题等),CSVD可能是老年人发生运动障碍的危险因素之一[6]。虽然近期一项5年前瞻性随访研究发现,伴发CSVD,特别是WMH和LI,将显著增加老年人发生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的风险[7],但CSVD是否能够增加老年人发生帕金森病的风险目前尚无定论。


二、帕金森病患者中CSVD的发生情况

CSVD亚型在帕金森病患者脑内的出现率和分布部位各有不同。据报道,50岁以上的帕金森病患者脑内纹状体区无症状性LI的检出率可达50%[8],在帕金森病患者中,LI和腔隙灶主要分布在纹状体区[8]。帕金森病患者伴发脑WMH的比例在40%左右[9],主要分布在皮质下和侧脑室旁。帕金森病患者伴发脑微出血的比例为15.79%~17.7%[10,11],多分布在脑深部灰质和幕下结构。EPVS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出现率目前尚不明确,相关研究较少,目前认为EPVS多见于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等部位。值得注意的是,CSVD的不同亚型罕有单独出现,1例帕金森病患者的头颅MRI往往可以同时观察到几种CSVD亚型。部分亚型的发生可能存在相关性,如脑微出血与WMH的严重程度常呈一致性,提示两者可能存在共同的血管病变机制[12]


多项研究不断证实帕金森病患者可以伴发CSVD,帕金森病患者伴发CSVD的比例可高达76%[13],但是帕金森病患者较健康人群是否更容易出现CSVD,目前尚无定论,不同的研究结果也不一致,推测其可能与研究样本量、帕金森病患者和健康群体特征以及CSVD的评价方法不一致有关。


三、影响帕金森病患者伴发CSVD的因素

帕金森病与CSVD共患病的病因和机制尚不明确。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特有的生活习惯、临床特征以及相关药物治疗等因素从不同角度影响着帕金森病患者CSVD的发生。


(一)生活习惯

吸烟是脑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产生的一氧化碳可引发氧化应激反应,严重损伤颅内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硬化,促进脑血管病的发生。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吸烟率显著偏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帕金森病患者发生CSVD的风险[14]。目前认为尼古丁成瘾与脑内高水平多巴胺有关,因此推测帕金森病患者较少吸烟与其脑内多巴胺显著下降有关。


每日较少运动量有可能增加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15]。运动量减少使得血液流动缓慢,血黏度增加,进而促进血栓形成和脑血管病的发生。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严重损害患者的运动能力,一些非运动症状也可引起患者躯体不适和主动性下降,两者共同导致帕金森病患者的每日运动量下降,进而增加了发生CSVD的风险。


(二)临床症状

体位性低血压(thostatic hypotension,OH)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患病率在30%左右[16],帕金森病患者OH的发生与疾病本身和一些抗帕金森病药物的使用相关。研究发现OH与帕金森病患者发生CSVD有关,推测一方面可能是由于OH容易引发患者脑内低灌注,继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研究发现伴发OH的帕金森病患者在仰卧时因机体代偿调节而出现仰卧位反射性高血压(supine hypertension,SH)[17]。在伴发OH的帕金森病患者中,SH的患病率在34%~45%之间[16,18],是帕金森病患者发生夜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19],也被认为是帕金森病患者发生CSVD的重要危险因素。


(三)药物使用

左旋多巴替代治疗是公认的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症状的治疗方案。研究发现,长期接受左旋多巴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其空腹血糖、血脂水平显著低于同龄老年人群[20]。其机制可能与外源补充的左旋多巴代谢产生多巴胺,抑制了内源性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血糖和血脂的调节有关。众所周知,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CSVD的危险因素,因此,左旋多巴降低帕金森病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帕金森病患者发生CSVD的风险。但值得注意的是,接受左旋多巴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升高[21]。外源补充的左旋多巴在体内代谢中消耗甲基,体内甲基供应来源于腺苷蛋氨酸分解。腺苷蛋氨酸分解同时产生s-腺苷高半胱氨酸,后者迅速转化为同型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增高可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是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左旋多巴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升高了帕金森病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而增加了患者发生CSVD的风险。由此可见,左旋多巴与CSVD之间关系复杂,推测其可能在不同帕金森病人群中发挥的作用有所差异,这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在不同研究中帕金森病患者CSVD患病率各有不同的原因。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是帕金森病临床治疗中的常用药物,其中麦角类受体激动剂被多次报道可致帕金森病患者发生心脏瓣膜病变(纤维化)。心脏瓣膜病变可促进心源性小栓子形成,进而促进了CSVD的发生。


由此可见,以上因素在帕金森病患者合并CSVD方面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或是保护因素或是危险因素,其中以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合并CSVD的影响最为复杂。目前在帕金森病患者群体中,这些因素在帕金森病合并CSVD患者及帕金森病无CSVD的患者中的分布和发挥作用是否存在差异,仍不得而知,当前仍缺乏相关的临床研究数据。


四、帕金森病患者伴发CSVD的临床特征

近年来,研究不断证实伴发CSVD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和部分非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受损更为严重。伴发CSVD不同亚型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和非运动功能受损特征不同,其中以帕金森病患者伴发WMH的临床报道较多。CSVD对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特征的影响相关机制尚不清楚,更多涉及皮质-基底节神经环路破坏。


(一)帕金森病伴发LI/腔隙灶

有关LI/腔隙灶与帕金森病的相关研究较少,且以往的研究并未对LI、腔隙灶进行区分。2013年Song等[22]纳入56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2年的纵向随访,分析无症状LI与WMH对帕金森病临床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帕金森病患者中,是否伴发LI和WMH及其严重程度与帕金森病患者基线和随访终点时的运动症状严重程度无关。然而该研究纳入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较轻(Hoehn-Yahr分期1期),研究并未单独就脑内纹状体LI与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因而研究结果不能充分说明LI与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无关。2016年Zhang等[8]对72例Hoehn-Yahr分期1~2期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横断面研究,同时采用MRI-弥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技术对帕金森病患者的黑质纹状体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纹状体出现无症状LI的帕金森病患者黑质结构破坏严重,黑质区的平均峰度值与帕金森病患者的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Ⅲ,UPDRS-Ⅲ)得分、Hoehn-Yahr分期呈正相关。研究认为,帕金森病患者纹状体LI可能破坏纹状体黑质环路中的纤维束,进而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严重程度。


目前针对LI与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相关研究较少。有研究发现,分布在额叶、基底节区和丘脑部位的LI与社区老年人群的记忆、信息处理速度及执行功能等认知功能下降密切相关,推测其可能与LI破坏额叶-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皮质环路有关[23]。因此,帕金森病患者脑内不同部位的LI是否对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相似影响尚不得而知,有待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二)帕金森病伴发脑白质病变

近年来的相关研究结果不断证实,伴发WMH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受损更严重。Bohnen等[24]运用PET显像和头颅MRI技术分析73例帕金森病患者的WMH严重程度与运动症状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WMH的严重程度与帕金森病患者的UPDRS轴性运动症状评分和运动迟缓评分呈正相关,其中与轴性运动症状评分相关性更强,与震颤和强直评分无关。研究认为,WMH的出现是帕金森病患者发生姿势步态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比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衰减更能预测帕金森病患者的轴性运动功能障碍。随后,2016年一项研究纳入1 759例帕金森病患者,根据其UPDRS评分将研究对象分为震颤型(tremor dominant)和姿势不稳步态障碍型(postural instability gait difficulty,PIGD)[25]。两组比较发现,PIGD型患者伴发WMH较震颤型患者更严重,这一结果进一步支持WMH与帕金森病患者的轴性运动症状密切相关。皮质(额叶)-纹状体神经环路共同参与协调人体的姿势、步态、表情、言语等轴性功能的正常运转。WMH特别是额叶白质病变可能破坏了额叶-纹状体神经环路以及额顶环路的完整性,进而加重了帕金森病患者轴性运动功能的受损程度[9]


WMH与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障碍关系密切。伴发严重WMH的帕金森病患者与无WMH的帕金森病患者相比,在病程早期更易出现认知障碍,认知功能下降更快[26]。此外,在伴发痴呆的帕金森病患者(PDD)中,WMH的出现比例显著高于不伴痴呆的帕金森病患者和健康人群[27]。据报道,脑内不同部位发生WMH与不同认知领域功能受损有关。额叶白质病变可能损害皮质基底节环路,与帕金森病患者的执行功能、言语流畅性下降相关[26,28]。额颞区的白质病变可能损害颞叶内侧边缘-间脑记忆系统及额叶-皮质下环路,与帕金森病患者的注意力、视空间记忆力及学习能力下降相关[29]


也有研究发现,伴发额叶白质病变的帕金森病患者更容易发生抑郁[30],这一结果仍有待进一步验证。


(三)帕金森病伴发脑微出血

有关脑微出血与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的相关研究较少。一项纳入124例帕金森病患者的横断面研究,根据是否伴发脑微出血将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发现两组间患者的UPDRS-Ⅲ评分、Hoehn-Yahr分期以及运动症状分型(震颤型、中间型及PIGD型)无明显差异[11],提示是否伴发脑微出血可能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无影响。


一些研究结果提示,伴发脑微出血的帕金森病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和严重程度较无脑微出血的帕金森病患者更严重,PDD患者伴发脑微出血的比例为26.1%~36.1%[31,32],显著高于伴发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和无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Ham等[31]将122例帕金森病患者分为脑微出血(+)和脑微出血(-)两组,对其进行认知功能的比较并发现,伴有脑微出血的帕金森病患者在注意力和反应速度、视觉延迟记忆、语言流畅性、执行功能等方面显著逊于无脑微出血的帕金森病患者,提示脑微出血可能是帕金森病患者出现认知功能下降(注意力)的危险因素。由此可见,脑微出血的发生可能与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关系密切,但其相关机制尚不明确。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脑微出血多分布于基底节区、丘脑等部位,这些部位的脑微出血可能参与破坏额叶丘脑环路中的胆碱能纤维,促进认知障碍特别是注意力受损[31,33]


(四)帕金森病伴发脑萎缩

痴呆是帕金森病患者进入病程中晚期重要的标志之一。帕金森病伴发认知障碍的相关机制复杂,目前仍不明确,病理变化不仅局限于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变性。多项研究结果支持脑萎缩与帕金森病认知障碍密切相关[34,35,36]。PDD患者的脑萎缩程度显著高于无痴呆的帕金森病患者及健康人群。在伴发MCI的帕金森病患者中,全脑皮质萎缩与认知下降程度呈正相关[34],而脑内不同部位的萎缩与不同认知领域的功能下降(记忆减退、言语流畅性、视空间觉和视知觉能力、决策和情绪处理等)相关[35]。有学者提出,颞区萎缩是帕金森病患者发生MCI的重要影像学标志[36]


有关EPVS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研究极少。有研究发现,基底节、半卵圆区的EPVS增多可能与老年人群认知功能下降有关,但在帕金森病患者中尚无报道。也有研究报道,EPVS的出现可能降低帕金森病患者对左旋多巴的反应性[37],但EPVS与帕金森病临床特征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确,有待研究进一步验证。


帕金森病患者可伴发CSVD,CSVD亚型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尤其对姿势步态、平衡、语言等中轴症状和认知障碍的影响最为突出。然而这些临床症状往往对多巴胺能药物治疗反应较差。我们认为,除了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外,可能还存在脑小血管变所致黑质纹状体外和非多巴胺递质系统(胆碱能系统)的病理变化。帕金森病患者中CSVD出现继发的皮质、皮质下结构改变、皮质-纹状体环路的破坏可能与这些症状的发生密切相关。


五、帕金森病伴发CSVD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 VP)的鉴别

帕金森病伴发CSVD与VP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表述,前者是指根据帕金森病诊断标准[38]已经明确诊断的帕金森病患者,借助头颅MRI技术发现其伴发CSVD这一现象,而后者是指由脑血管病引起的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39]。两类疾病在临床特征和影像学上仍有差异。伴发CSVD的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特征必须符合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标准[40],即隐匿起病、缓慢进展,单侧肢体起病,呈现'N'字型或倒'N'字型发展逐渐累及其他肢体和躯干。临床症状必须包括运动迟缓并且至少存在静止性震颤或肌强直,对左旋多巴有较好疗效,如治疗后UPDRS-Ⅲ评分改善超过30%。此外,在运动症状出现之前或伴随运动症状而逐渐出现嗅觉减退、便秘等多种非运动症状,在接受左旋多巴治疗数年后出现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同时,临床特征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始终不符合排除标准[40]。但VP可以急性起病也可以隐匿起病,其中以隐匿起病的VP与帕金森病在临床特点上存在重叠,容易相互混淆。值得注意的是,双下肢对称性的步态障碍是VP重要的临床特征,因此也被称为双下肢帕金森综合征,即VP患者常表现为双侧对称性的步态障碍,双上肢一般正常,较少受累者可表现为姿势性震颤而非静止性震颤。VP患者可以伴发一些非运动症状,其中痴呆、尿失禁最为常见。隐匿起病的VP患者对左旋多巴等药物疗效欠佳。在影像学上,帕金森病患者可以合并多个CSVD亚型,但每个亚型的程度较轻,而隐匿起病的VP患者头颅MRI以广泛的脑室周围白质损害为特点。此外,帕金森病患者的SPECT多巴胺转运体显像提示黑质纹状体突触前膜的示踪剂摄取显著下降。而VP患者一般显示正常,因此对于临床诊断困难的VP患者可以借助SPECT结合MRI技术进行鉴别[39]


六、结语

综上所述,帕金森病和CSVD存在共患病情况,帕金森病患者存在CSVD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进而从不同角度影响着CSVD的发生。在帕金森病患者中,伴发的CSVD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疾病进展。由此可见,在帕金森病患者中,针对CSVD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能对于延缓帕金森病的疾病进展、有效改善左旋多巴无效的临床症状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针对帕金森病与CSVD的相关研究仍有不足,如在CSVD对帕金森病临床特征的影响方面缺乏更多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以提供更有信服力的研究证据,在帕金森病患者中,有关CSVD的干预目前尚无临床研究报道等。这些都可能成为帕金森病未来研究的新方向,更多的研究结果也将进一步拓展临床医生的视角,充实帕金森病相关的临床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