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巧夺天工 | 运刀妙如鬼工,石雕鼻祖玉璇

 来来永胜 2018-07-23


杨玉璇,又名玉祥、玑。明末清初福建漳浦县人。在寿山石界,杨玉璇被尊称为寿山石雕鼻祖。明末清初的学者周亮工曾在《闽小纪》 中称赞杨玉璇 “能以寸许琥珀作玲珑准提,毫发毕露,见者惊奇。”明末清初的时候,杨玉璇的寿山石雕已经远近闻名,官员、富绅争相收藏。有的还被作为贡品进贡朝廷。代表作'玉璇'款寿山石雕罗汉像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杨玉璇的圆雕技法纯熟,擅用阴刻法,雕艺精絶,动物形印钮雕刻尤所擅长,并集玉玺、铜印精华,独树一帜,卓然一家。曾雕刻梵僧、佛像、菩萨、罗汉等宗教题材,其作品具有高度艺术性。佛像、菩萨面相丰满,慈祥可亲;但制作梵僧、罗汉均双目圆睁,面相凶悍,令观者毛骨悚然,震惊不已。

杨玉璇善于总结前人制纽章法,大胆创新,而且在取材上也能打破恒规,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蔬果作为印纽装饰内容,同时巧妙地利用寿山石天然色彩,开创「取巧色」的先例。毛奇龄《后观石录》曾详细介绍杨玉璇以「白花鹰背」石所刻的一对葡萄、瓜印钮:又名灰白花锦,高二寸半,横径各一寸三分。一葡萄纽、一瓜钮,其钮为杨璇所制。葡萄、瓜,俱纯灰色,独取其白色而略渗微红色者为枝叶,其叶中蠹蚀处,各带红黄色,浅深相接如老莲画叶,然且嵌缀玲珑,虽交藤接叶,而穹洞四达,真鬼工也。


杨玉璇很重视相石,往往对石料反复揣摩、推敲后才动手雕刻。优秀的人物雕刻作品,不仅要求形似,而且要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刻画出人物的感情。杨玉璇强于表现神采。其刀下虚实结合,松紧有度,刻兽有人思,雕人具仙骨,丝毫无匠气,后人不可追。

杨玉璇的寿山石作品,其背面皆刻有阴文“玉璇”署款,字迹苍劲,充满力度,心手相应、刀随心走,一气呵成,絶无迟凝造作迹象。因为落款,他成为第一个历史可考的大师。


杨玉璇撷取历代名家之长,不仅努力提升制作技术,更多着眼于审美需要,标志着雕塑艺术所达到的新高峰。其艺术成就,除了重视外部形式的精美,而且注意到内在神韵的表达,主张表象到意象的深化,坚持以形写神与形神兼备的美学定论。中国艺术表现山水风光,重在突出意境。而于人物,则强调传神。传神,是艺术家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衡量艺术品成功与否的标志。



杨玉璇之于寿山石工艺的文化价值与意义,除了工艺的精湛之外,更重要的是见证了民间工艺师文人化的倾向,这是一种文化自觉的追求,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工匠向艺术的自觉靠拢。在民族资本主义和政治文化需求的鼓舞之下,一个简单的年号和名款道出的是工艺师的文化自信。

杨玉璇,在滚滚的历史洪流中,在寿山石的传奇历史中,像一颗珍珠一样被淘洗,越淘越发出闪亮的光芒,为今人所敬仰和瞩目。


代表作品:

杨玉璇作 田黄冻达摩面壁像

中国嘉德,2010年春拍,成交价1568万


玉璇作 田黄石卧狮镇纸

香港苏富比,2006年,成交价4089万


玉璇作 白寿山慧可断臂像

中国嘉德,2010年,成交价1064万



玉璇作 太平喜象寿山石黄石印章

中国嘉德,2011年春拍,成交价805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