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肌肉力量的训练

 百度见贤思齐 2018-07-23


1

为什么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要进行肌力训练?

肌肉包覆在关节的外面,以主动收缩的方式维持关节的稳定性,产生肢体活动。当肌肉力量缺乏时,容易造成关节稳定度不足、肢体活动困难,进而使生活质量下降。

肌力训练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防止组织粘连与挛缩,恢复正常关节活动范围,增强关节周围肌群的力量,重建膝关节的稳定性,最终恢复膝关节日常活动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行肌力训练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代谢水平,促进手术切口愈合,另外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后期的肌力训练:如训练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则有助于恢复和强化膝关节活动及控制能力。


2

肌力训练的原则是什么?

术后早期肌力训练,主要是等长收缩为主。主要目的:维持肌肉,并通过肌泵作用,促进静脉血和淋巴回流,减轻关节肿胀和关节积液;术后关节肿胀消退,疼痛减轻后,可以逐渐开始执行等张肌肉训练、抗阻力肌力训练及等速肌力训练等,另需注意以下几点,才不至于达不到目标,又造成伤害。

1. 超负荷原则:训练的负荷,需超过患者现有的活动能力,以促进身体产生适应效果。超负荷的方式可分为:增加阻力、反复次数、每组次数、增加运动项目及减少休息的时间。

2. 渐进式负荷:在训练过程中,需给予一定的阻力,无阻力状态下的训练,不能达到加强肌肉的目的。由于训练期间,肌力会随着训练逐渐增加,因此,需调整每日根据患者状态的负荷量。阻力的选择上,可使用自身肢体的重量或者是外加的阻力,阻力大小,需确保在个人承受范围之内,逐步施加阻力。

3. 特殊性:不同的身体疾患及手术治疗方式,术后的肌力训练计划,皆有所不同。一套完整的肌力训练计划,需标明每个训练强度与次数。强度越大,则越着重愈肌肉力量的强化;次数愈多,则愈着重于肌肉耐力的增长。病患早期恢复,主要以恢复其耐力为主,因此,应避免过大阻力造成的伤害。

4. 适度劳累肌力训练,会引起一定的肌肉疲劳。但是,过于疲劳,例如,因训练导致身体酸痛无力、患部疼痛等,不但会影响训练效果,更容易造成二次伤害。对于肌力训练而言,在执行肌肉训练间,所谓的适度疲劳,应根据每位患者的基本状态有所不同,包括:年龄、身体健康状态、日常生活习惯等。患者倘若动作的速度逐渐减慢、运动幅度降低、协调下降、肌肉出力处些微酸感或患者主诉疲劳等,就表示患者已经出现疲劳现象,不应强求患者练习,使之过度疲劳。

3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怎样进行肌力训练?

训练的进行方式,需考虑病患本身的年龄、身体状态等多方因素,再给予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术后不同时期,进行不同的训练方式。

1. 踝关节活动

坐床上,腿伸直,缓慢用力,最大限度地勾脚尖(向上勾脚)和绷脚尖(向下踩),5分钟/组,1组/小时。此练习对于预防肿胀及深静脉血栓,促进血液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2.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活动

仰卧位或坐位,屈膝伸直或微曲,垫枕头或毛巾至于膝下,前侧肌肉用力绷紧,大腿用力向下压,一般保持6~10s,15~20次/组。此练习主要为加强大腿前侧肌肉群肌力,即锻炼股四头肌。

3.腘绳肌等长收缩活动

仰卧位或坐位,患膝微曲,足跟不离开床面,小腿大腿后侧肌群用力绷紧,一般保持6~10s,15~20次/组,限制在微痛范围内,即锻炼腘绳肌,提高膝关节控制能力及稳定性。

4.小腿抗重伸直活动

仰卧位,患膝伸直,大腿不离开床面,小腿用力向上勾起至足跟离床面10~15cm。此训练主要加强大腿前侧肌群肌力,锻炼伸膝肌群股四头肌内侧头,提高膝关节控制能力及稳定性。一般在极限处保持6~10s,15~20次/组。

5. 脚跟滑行活动

仰卧位,患膝伸直,先屈髋屈膝到伸髋伸膝来回滑动。此运动主要用于髋膝关节活动度练习。

    

6.坐位抗阻伸膝活动

坐位,屈膝小腿自然下垂于床外,踝关节处系有一弹力带一端,弹力带另一端固定于某处,伸膝向前用力牵拉弹力带,一般在极限处保持6~10s,15~20次/组。此练习主要为加强大腿前侧肌群肌力,即锻炼股四头肌,提高下肢蹬踏力量,膝关节控制能力及稳定性;或者使用沙袋为负荷采用以上姿势练习,可取的同样的练习效果。

7.坐位垂腿勾脚练习

坐床边,双小腿自然下垂于床外,(床必须足够高,使练习中脚跟及重物不接触地面),将沙袋等重物挂在脚踝,抗重物阻力完成向后勾脚,一般在极限处保持6-10s,15~20次/组。或者使用弹力带为负荷采用以上姿势练习,可获取的同样效果。

8. 站位直抬腿活动

站位,双手可扶椅子或助行器,伸直膝关节,将患肢尽量向前抬高,在最高处维持6-10s,15~20次/组。

9. 站位侧抬腿

(1)站位侧抬腿内收肌力练习活动

站位,双手可扶持椅子或助行器,伸直膝关节,将患肢尽量向内侧抬高,在最高处维持6-10s,15~20次/组。

(2)站位侧抬腿外展肌力练习活动

站位,双手可扶椅子或助行器,伸直膝关节,将患肢尽量向外侧抬高,在最高处维持6-10s,15~20次/组。

10. 站位后抬腿活动

站位,双手可扶椅子或助行器,伸直膝关节,将患肢尽量向后侧抬高,在最高处维持6-10s,15~20次/组。

11. 仰卧位直抬腿活动

仰卧位,尽可能伸直膝关节,直腿抬起至足跟离床面10~15cm处,每个动作维持6-10s,15~20次/组,力量增强后可在踝关节处加沙袋或弹力带为负荷,以强化练习。此练习主要加强大腿前侧肌群,锻炼股四头肌及屈髋肌肉,提高髋膝关节控制能力及维持膝关节稳定性。

12. 卧位侧抬腿内收肌力练习活动

(1)卧位侧抬腿内收肌力练习活动

患侧卧位,伸膝向上,直腿侧抬,保持6-10s,20次/组,力量增强后,可在踝关节处加沙袋或弹力带为负荷,以加强练习。此练习主要加强大腿内侧肌群肌力,锻炼内收肌,提高膝关节内侧方向稳定性及髋内收控制能力。

(2)卧位侧抬腿外展肌力练习活动

健侧卧位,伸膝向上,直腿侧抬,保持6-10s,20次/组,力量增强后,可在踝关节处加沙袋或弹力带为负荷,以加强练习。此练习主要加强大腿外展肌群肌力,锻炼外展肌,提高膝关节外侧方向稳定性及髋外展控制能力。

13. 卧位后抬腿活动

俯卧位,尽量伸直膝关节,直腿向后抬起至足尖离床面5cm,保持6-10s,20次/组,力量增强后,可在踝关节处加沙袋或弹力带为负荷,以加强练习。此练习主要加强大腿后侧肌群及伸髋肌力,锻炼腘绳肌及臀大肌等,提高髋关节控制能力及稳定性。

14. 俯卧屈膝腿活动

俯卧位,患侧大腿不离开床面,小腿用力向后勾起,至足尖离床面10~15cm。此练习主要加强大腿后侧肌群肌力,锻炼屈膝肌群腘绳肌,提高膝关节控制能力及稳定性。

15. 垫脚尖训练活动

双足分离与肩同宽,脚尖站立,保持6-10s,20次/组。此练习主要锻炼小腿三头肌,提高踝关节蹬踏能控力量,控制能力及稳定性。

16. 静蹲训练活动

上体正直,靠墙站立,双足与肩同宽,足尖及膝关节正向前方,左右腿均匀分配体重,缓慢下蹲之无痛角度。膝屈至90°内,无痛即可控制的最大角度保持10~30s,10次/组。此练习主要为加强大腿前侧肌群肌力,锻炼股四头肌,提高膝关节控制能力及稳定性。

注意事项

1. 训练中不应憋气,以防发生心血管问题;对有心血管问题的高危患者,尤要加强预防措施。

2. 患者若发生局部的不适、疼痛、痉挛等局部肌肉疲劳现象,和全身不适等全身疲劳现象时,应及时报告,以减少训练所致的肌肉疼痛。

3. 对于一些特殊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疾病和心肺功能障碍疾病,要特别注意运动量。

4. 训练中应有3~4min休息恢复期。

5. 注意避免过度工作或过度训练现象

6. 注意操作方法,避免替代运动。


骨先生,骨科医生品牌发展助推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