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燥——为秋季的主气。凡久晴不雨,气候干燥,则容易发生燥邪为病。 A."诸涩枯涸,干劲皱揭,皆属于燥"~燥胜则干:燥为敛肃之气,其性干涩,故致病最易伤津液,出现阴津亏虚的病症。 B.症见~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皲裂,大便秘结,小便短少…… 二.燥易伤肺~燥邪伤人,多从口鼻入,故最易伤肺。 A.燥伤于肺,失其津润,则肺气宣发与肃降的功能均受影响; B.症见:干咳少痰,或胶痰难咯,或痰中带血,喘息,胸痛…… 三."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两胁下,少腹痛,目赤眦痛。"~燥气属金,金能制木。 A.燥属金气,金能制木,累及肝经; B.症见:两胁少腹疼痛,目赤,眦痛…… 四.燥邪为病—— (1).外燥: A.外燥~由感受外界燥邪而发病,其邪多从口鼻而入,其病常从肺卫开始。 B.外燥又分温燥(外燥偏热)和凉燥(外燥偏寒)。 (2).内燥: A."燥由内生"~是由体内精血亏虚,津液耗损而导致的"内燥"。 B."津亏"或"血燥"~多由热盛津伤,或汗、吐、下后伤亡津液,或失血过多,或久病精血内夺所引起。 |
|
来自: 鉴益堂 > 《38[中医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