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民俗之 正月二十五填仓节

 江山携手 2018-07-23
农历正月二十五,俗称“填仓节”,也叫“天仓节”,是旧历正月的最后一个节日,也是民间象征来年五谷丰登的节日之一。如果说“腊八”是春节的序幕,那么“填仓节”就是春节的尾声了。
我国古代,民间对这一节日是很重视的。每当“填仓节”到来,亲朋往来,待客至诚,美酒佳肴,醉饱方归。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这一的记载:
“正月二十五日,人家市牛羊豕肉,恣飨竟日,客至苦留,必尽而去,名曰填仓。”
在我国北方民间,这种大吃大喝的现象已不多见了,但还是有吃干饭、喝面汤的勤俭习俗。就是民谚所说的“填仓、填仓,小米饭杂面汤”。的确,香喷喷的小米饭,细丝滑韧的杂面汤,是北方人家的美餐,胜过佳肴盛餐,反映了北方人家勤劳简朴的好风气。
顾名思义,“填仓”就是填满谷仓。按照我国北方民间的传说,有这样一个故事:北方曾经连续三年大旱,赤地千里,颗粒不收,可是,皇家不管人民死活,照样征收皇粮,以致民不聊生,饿殍遍地,年关尤甚,穷人根本无法活。给皇家看粮的仓官守着大囤的粮食,看着父老兄弟们饿死,实在无法忍受,便自作主张,打开粮仓,救济灾民,皇家的粮食被打发一空,拯救了一方灾民。这位仓官无法向皇家交差,便在正月二十五这天放火烧仓,连同他自己也烧死了。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位无名氏仓官,每到这一天,就用炭灰在院内画出粮囤,打囤填仓。
据有关史料记载,正月二十五为填仓日,作面汤蒸饭食之。人们以细灰散布门庭外作囤形,谓之打囤;分置五谷少许于囤中,覆以甄瓦等物,谓之填仓。
因此,旧时北方人家,每当填仓之日,清晨,家家户户都传出“嗒!嗒!”声响,那是人们在用簸箕或木锨端着草木细灰,用木棒敲打着撒成一个个圆圆的囤形粮仓,并在囤中撒上五谷,象征五谷丰登。这样,填仓的习俗就世世代代流传下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