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字的解释与绍兴的兴字解释是一个很经典的典故 相传一徽州帐房先生和一绍兴师爷两互不卖帐, 相互糗。 先是绍兴师爷糗徽州帐房先生 讲:大山脚下,两人成行,一件糸褂,冒充文人。一根腌豆,一根腌菜,一根腌豆,一根腌菜,一根腌豆,一根腌菜,穷酸到底。 这就是徽州两字的解释。 徽字有个山字头,左边有双人旁,因此叫大山脚下两人成行。山字底下是一个一字和一个糸,右边反文,所以叫一件糸褂冒充文人。 这是徽字。州字,是一点一竖一点一竖再一点一竖。象一粒腌豆,一根咸菜。 意思是讲徽州师爷只吃这点可怜东西,又穷又酸。还坚持到底,死不改悔。 徽州帐房先生也绝非等闲之辈 他把绍兴二字也作了一番解释。不过绍兴的“兴”字当是繁体。興 老先生说:半件糸褂,一张利嘴,到处认同乡,东边吃半个月,西边住半个月,结果光棍一条,到底不是人。 半件糸褂是糸旁,刀加口,就是一张利嘴。到处认同乡,是指興字中间有个同字 興字上面两边合一起正好一月字,月字分成两半,东边半个西边半个,于是就说是绍兴人东边住半月西边住半月 興字中间是“一”字,所以说结果光棍一条 再下面是“八”字,象“人”字但不是人字,而且摆最底下,所以到底不是“人”。 徽州的朝奉 绍兴的师爷 无徽不成镇 无绍不成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