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大暑 | 大雨时行,萤火生,夏天最后一次养生的机会!

 好朋友佟丹 2018-07-23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正值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 大暑的热与小暑相比,更显得蒸郁。


古书中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暑热程度从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极必反规律,可见大暑的炎热程度了。

 

东汉刘熙的《释名》解释,暑是煮,火气在下,骄阳在上,熏蒸其中为湿热,人如在蒸笼之中,气极脏,也称'龌龊热'。


白居易的诗中言: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虽然大暑酷热,却也最适合静心。


每日傍晚,关掉空调,开窗通风,唤醒身体的能量;或与家人、好友去山间、水边,“纳凉高树下,直坐落花中”,在天地阴阳中去找寻清凉诗意,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大暑物候


腐草为萤


大暑之日“腐草为萤”。古人认为,萤火虫乃腐草所变,萤火虫又名“烛宵”、“耀夜”,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萤火虫袅袅神秘在静夜里穿梭时,其实凉爽的秋已经不远了。

 

土润溽暑


后五日“土润溽暑”,溽是湿,湿气浓重,蒸郁而令人难耐。

 

大雨时行


再五日“大雨时行”,因湿气积聚而招致大雨滂沱,而大雨时行以退暑,最热时秋即携大雨来临。



大暑民俗


饮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

 

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



晒伏姜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烧伏香


伏香,大暑节气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因此百姓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百谷丰登,还有一种说法接近于中医的灸,在伏天里用药香熏烤特定的穴位,可以治疗多种顽固的疾病。



吃仙草


“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



大暑养生


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随着潮湿炎热天气的到来,养生保健也刻不容缓。到底应该如何安然度过暑伏天气呢?


第一关:养阳关


“大暑前后,热死泥鳅”,可见大暑之热。这段时间,人体为了顺应天时,也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即阳气全在身体表面,病邪容易乘虚而入。如果防暑降温过度,贪凉食冷,易致体内阳气衰落。


所以古人早就教导我们“夏不欲穷凉”,应该以热制热,洗热水澡,喝温开水。起居上,应该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中午暑热最盛之时,适当午睡既可避炎热,又可消除疲劳、补充体力。


平时要尽量远离空调环境,应该顺应自然的节律,让毛孔打开排汗,使秋冬积攒在体内的病邪,顺应外在的暑气向上向外随汗推至体表或体外。


《黄帝内经》里说夏季养生“使气得泄”,意思是说夏季人的气息要向外宣发,向外宣发就是今天所说的排汗。


大家都有体会,恰到好处的排汗,使人有疏经活络、身体轻松畅快、神清气爽、心情愉悦、提神醒脑的感受,并且有耐受暑热的能力,有益于夏阳气通心透体地向上向外,以养阳气,使秋季有阳可收。


如果经常呆在空调房里,可以做点姜枣饮来喝,微辣微甜,香气入鼻,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姜之气走上窍,升阳醒脑,姜之味入中焦、下焦,充实脏腑。此饮能够解表发汗,将体表的风寒湿邪通过发汗的方式排出体外。



第二关:湿热关


大暑过后,天气更加闷热,“天暑下迫,地湿上蒸”,有暑挟湿,且有湿又常惹暑,暑湿相连。


这个时候,人们心气容易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抵御酷暑,而导致中暑等问题发生,出现头晕、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等症状。


一旦出现上述中暑先兆,应立即移至通风处休息,给予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汤、酸梅汤等。


平时可用芳香型植物来缓解头晕,比如新鲜的藿香叶、薄荷叶、佩兰等,用来煮汤或熬粥,以达到芳香化浊、祛暑解表的功效。


日常的饮食要以清淡为主。这样便于消化,饮食中应该多加一些消热利湿的东西,像绿豆粥和红小豆粥等,也可以用冬瓜与莲叶烧汤喝。


坚持适当运动。这时节,人们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不要睡凉地板。尽量不要住地下室(潮气重),热天也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


保持室内流通。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保持空气流通,让空气带走湿气。地板湿了,立即拖干,免得湿气滞留。



第三关:睡眠关


大暑前后气温高、湿气重,“相火与元气不两立”,煎灼肾精,耗伤心肺之气阴,同时重浊粘滞之湿碍人体清阳敷布,故起居养生“睡好子午觉”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黄帝内经》言:'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说明睡眠与醒寤是阴阳交替的结果。阴气盛则入眠,阳气旺则醒来。


子时是晚23时至凌晨1时,此时阴气最盛,阳气衰弱,这个时候休息,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而且睡眠质量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午时是中午11时至下午13时,此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合阳'时间则要小寐,休息30分钟左右即可,最多不要超过1小时。即使不能够睡觉,也应'入静',使身体得以平衡过渡,提神醒脑、补充精力。


对于有睡眠障碍的人,可以在睡前摇扇入眠,既可以消暑纳凉又能健身养性。摇扇子能使手臂、手腕不断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舒筋活络。


而且睡眠不好的人,可以使用檀香扇助眠。檀香扇不仅可用其摇动生风,解暑纳凉,而且还可以闻其芳香,助眠安神。檀香属于天然香料,对嗅觉神经可产生较强的良性刺激,特别是神经衰弱者,对此刺激特别敏感,能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



第四关:饮食关


既然夏季要热养生,就要避免冷养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冷饮、生食,冰镇汽水、雪糕冰棍等,都要尽量少食或者不吃。


因为,大暑时节脾胃本来就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所以,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不仅让湿热之邪对我们敬而远之,还可预防中暑,可谓一举两得。


大暑时节,除了炎热外,还会出现多雨或阴雨绵绵的天气,气候表现特点以潮湿闷热为主,暑湿侵害人体可出现胸膈满闷、饮食无味、口中黏腻、头昏脑涨、肢体困重等症状,所以可以做一些消暑清热、化湿健脾的饮食,比如薏米小豆粥、橘皮茶、香荷饮等。


另外,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要及时补充水分外,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的食品以增强体质,使湿热之邪无隙可乘。


但所选食物一定要清淡,不可过于滋腻,否则极易碍胃,导致消化不良。如山药、大枣、莲藕、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都是夏日的进补佳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