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本溯源看扶阳

 罗纯华 2018-07-23

 


◢  师言   ◣


所有碎片化的知识终将成为我们前行的障碍

中医学术流派纷呈

初学者难免会偏执一端,故步自封

然而所有的流必有源

寻流溯源才能识得真面目


come on!

中医流派

至今我们熟知的有八大流派,八大流派虽貌似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它们都源于六经伤寒学派,温病学派归于太阳;寒凉学派,攻下学派归于阳明;补土学派归于太阴;扶阳学派,滋阴学派,温补学派归于少阴。于是,你会发现原来它们之间联系的竟然这样紧密,何以见得?那就是传变。一个疾病的发生发展必然有它的传变规律,医者当站在全局的角度把握当下,而不是拆东墙补西墙,赔了夫人又折兵。


那么

什么是扶阳

为什么要扶阳

该如何去扶阳


——

扶阳,顾名思义就是扶植我们人体的阳气,那阳气又是什么呢?是心阳,肾阳,脾阳,肝阳还是元阳,卫阳?阳气为何?


——

讲到阳气不得不提到少阴经,少阴经有心阳,肾阳,白天用的是心阳,心阳出于瞳孔,周行全身就是我们的营卫之气。我们的肾阳管生殖,滋生心阳。人体一条冲脉上面连着心,属火;下面连着肾,属水;中间连着肝,属木。水生木,木生火,肾阳沿冲脉而上化生心阳。生命就像是一盏灯,上面火,下面油,中间是灯芯,“灯”灭则身死,身死如灯灭。所以阳气的活动与心肝肾密切相关。


——


阳与气,有阳方能“化气”,有气方能“运阳”,阳不离气,气不离阳。那么阳虚了该如何治疗呢?



——

在很多医者眼里,用附子就是扶阳就等同于扶阳,有人吃附子吃到口舌糜烂,出现玄冥反应仍不亦乐乎,这哪里是扶阳?分明就是拔阳!扶阳虽好,不可盲目啊!吴师讲阳虚当从三阴论治,太阴阶段以气虚为主,手足自温,阳虚未显,药物以干姜为代表。阴寒化在经出现了肢厥,怕冷,以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为代表。少阴在脏为心肾,当辨心阳虚,肾阳虚。心阳虚以瓜蒌薤白白酒汤等为代表,肾阳虚以四逆汤,真武汤,肾气丸为代表。进一步发展就到了厥阴,阴之极。厥阴寒化在经以当归四逆汤为代表,在腑则以吴茱萸汤,通脉四逆汤为代表。少阴寒化以附子为代表药,厥阴寒化以丁香,吴茱萸,花椒为代表药。

那么一堆干姜附子上去就是扶阳吗?这只是“急温之”,要想取得持久的疗效还得靠温补。急则温之,单刀直入,见效后立即收工。缓则补之,运柔成刚,百日为期。就像生火煮饭一样,干锅是会烧坏的。


急则温之: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缓则补之:肾气丸,以少量急温之的附子肉桂去推动熟地,山药,山茱萸之补,四两拨千斤,力量柔和而持久。


那肾气丸既然以补肾阳为主,为何不叫肾阳丸呢?因为肾阳的功用通过肾气来显现。这个气就是阳加于阴的产物,生火煮饭,雾气腾腾,火候到了,饭也自然就熟了。



为什么经常会出现扶阳扶出毛病来的呢?


除了不懂得“缓补之”之外,还有一个就是不懂配伍的问题,不懂得龙火的“擒”与“养”的关系,扰动了相火。擒而不养折人阳寿,养而不擒失之封藏阳是要藏的,因为它是一身之本,是不能无节制调用的。肾气丸中三泻:丹皮、茯苓、泽泻便是擒龙法,防附子、肉桂动相火。


实际运用中扶阳不效的时候,什么原因呢?


厥阴当少阴治 


三阴递进,病出太阴则附子不效 


肝阳郁闭证,木性不能升达,四逆散,柴妙饮


温补不离,只温不补 


阳虚温阳不效,口烂便秘,乃痰、食、湿、淤阻滞,需先通阳道,后与温阳 


阴常不足,阳虚之人多有阴虚之体,此即肾气丸之三补


犹记得第一次给家人用附子上火的情景,后来听了吴师的课才知道原来这是个少阳夹湿证,并非附子证。可见扶阳并非一般,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阴阳之理,万不可盲目!


再者阳虚与血虚有高度相似性,亦当鉴别。阳虚脉沉迟,面色青灰。血虚脉芤,面色淡白无华,此即当归四逆汤用大枣二十五枚的原因。



图—太湖大学扶阳教研室


扶阳之法博大精深,请参太湖学院《扶阳》《阳和法》《龙木略要》等课程,想必您一定会脑洞大开,流连忘返。

文/邓振钰
校/卢钊毅

致力于中医公益传播教育事业

经典

太湖大学

科研

传统医学研究TMR


一路健康APP下载指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