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莎士比亚的戏剧世界(孔昭洋)

 天涯种梦 2018-07-23

莎士比亚的戏剧世界(孔昭洋)

(2018-07-23 12:08:07)

笔按:今年应邀在“国科大”的人文小学期,为理工科研究生开设了5个半天的“莎士比亚的戏剧世界”选修课。课程结束,陆续收到同学的作业。读了上海天文台孔昭洋同学这篇《莎士比亚的戏剧世界》,我非常感动,也十分欣喜。征得昭洋的同意,在此与朋友们分享,谢谢昭洋。祝福美好!

莎士比亚的戏剧世界(孔昭洋)

                    (2016年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之际的纪念币,图为《皆大欢喜》中的小丑形象)。


莎士比亚的戏剧世界 

 

                     

                                   孔昭洋

 


经过几天的课程学习,收获很多。原本选择这门课是由于作为理工科的学生对于文学素养的积累或是非常稀少的缘故,而文学素养对于生活又非常重要。很希望能够抓住选课的机会多修些。个人觉得不管是理工科,还是人文社科,抑或是体育与艺术,不同的人,术业有专攻,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专业价值以回馈社会所予教育和培养的同时,在生活中,都将回归于对周围人的关怀。特别对于理工科的学生,长时间浸泡在那些看起来客观、却稍显冰冷的公式定理和数据中,或许有些容易麻木而忽略身边人的感受。

通过老师对莎士比亚的戏剧讲解,我看到曾经一直神往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纯粹而炽烈的爱情,却也因“这场狂暴的欢愉终将以狂暴终结,那欢愉的刹那,正如火与火药,一吻即逝。(These violent delights have violent ends. And in their triumph die, like fire and powder. Which, as they kiss, consume.)而使我开始反思维系爱情长久的方式,或许是平淡和成熟中的某种清澈,而非疾风骤雨。

在戏剧《威尼斯商人》中,我注意到作为背景的威尼斯城的繁荣,源于其法律公正和商业公平,时至今日,这一背景仍隐隐的提示着人们拥有高度文明的城市所必须的准则。在剧情中,对于原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需通过对文本深入阅读得到,而应尽力避免断章取义造成的误读。从宗教层面审视夏洛克与安东尼奥的形象,可隐约看出莎翁对当时夏洛克所代表的犹太教徒的同情。从夏洛克的独白,可见其在中学课本中那恶狠狠的狰狞面容下渴求宗教平等的内心。同时,也应警惕奉行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论所存在的问题。人的内心往往是复杂的,其所做行为多是其多种内心活动交织的平面投影,于生活中我们也同样应予宽容,并努力剥离出他人所想表达的主要意义,以尽力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和复仇。以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往往不是良策。

《哈姆雷特》让我再次感受到宗教与莎士比亚戏剧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哈姆雷特延宕式的懦弱,从宗教的角度来看,恰恰反映哈姆雷特不给叔叔忏悔机会,欲使其直接堕入地狱的复仇决心,但这也让哈姆雷特被动等待引发了最后的悲剧。那句经典的旧译“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老师以《哈姆雷特》第一四开本为据,将此句译为“活着,还是死去,我的问题在这儿。”To be, or not to be, I there is the point.)蕴藏着哈姆雷特式忧郁的追问,诚如人类,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却又如此渺小和脆弱,生命短暂犹若露珠消散。感叹人类中有思想者的孑然一身,思考着与命运的和谐。

对我而言,最后所讲的《奥赛罗》也是印象最深刻的。我懂得人性中所藏有的善与恶于千百年来未尝有明显的改变。避免从众而保持独立判断显得尤为重要。从奥赛罗身上,或许,与心爱的人保持有深度的沟通是必须的,若为所选之人,也必予以完全信任的。隔绝沟通的胡乱猜忌,或许只能让事情越来越糟,应争取充分且有参照的尽力还原客观事,有问题解决问题。也慢慢相信或与人相处的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有小心思,一般害人也害己。应坦以诚,将更多的精力多放在共同面对事情的处理上,而不仅仅关注结果。但出于防人之心不可无的角度,较好的方式,也是那人生箴言:“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感谢傅老师,韩非子这八个字学生已默记在心,希望以后随阅历增进能逐渐有更深理解。

最后,对于宗教与科学,或谓文与理之间的关系,很想分享克利夫·斯托尔(Clifford Stoll)在名为“无所不及演讲中提及的一段话,其中感受胜过很多言语解释:

万相归一。

在这道光芒下,

愿科学与宗教为了人类稳定而协同起来,

让人类从黑暗走向光明,

从狭隘走向开放,

从偏见走向宽容。

这是生命的声音,呼唤我们前来,在此学习。

All truth is one. 

In this light, 

may science and religion endeavor here for the steady evolution of mankind, 

from darkness to light, 

from narrowness to broad-mindedness, 

from prejudice to tolerance. 

It is the voice of life, which calls us to come and learn.

这门课是我在国科大一年里的最后一门课,很惊喜这是门富有人文情调的课程。无论宗教和科学,也无论文理,总觉得生活终其所至,是对人或以其他形式存在着的生命的尊重与力所能及的关怀。我所向往的教育,希望能如伊甸园里知善恶树的果实,教我明辨是非,而耐受诱惑,却又不拘泥于此。这个世界是多彩的,或许并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希望在命运指引下的种种经历,可以让我内心长存感动,不断追寻人性的光辉与生命的和谐。

敬以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