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校园贷”家破人亡?祸根早在幼时就种下!如何帮孩子树立正确金钱观?理财大师给了三条建议……

 z030cn 2018-07-24

Mon.

Tues.

Wed.

Thur.

Fri.


“校园贷”的新闻屡见不鲜,被折磨得苦不堪言,牺牲肉体,甚至直接导致家破人亡的例子比比皆是,但为什么还有一个个的年轻人前仆后继地往里跳?常爸一直想不明白,直接有一天,无意中看到了一条信息。


虽然“校园贷”貌似离我们小龄家长还比较遥远,但金钱教育永远不能忽视。从什么时候开始?常爸的答案是:0岁。


一大早就看到一个朋友在盆圈里“发火”!


“咦?发生啥了?”常爸刚好想谈谈校园贷,身边就来了个活生生的例子!


原来这个朋友的妹妹刚上大学,本来一切都挺好的。可是,自从遇上了校园贷,整个人都不一样了!


最开始借了6000多元,买了一部手机,分期10个月。后来一发不可收拾,动不动就从上面借钱,小的500元,大的3000多元。她老觉得分期自己能承受,可是后来发现自己补不上这个窟窿,就又从其他地方借,拆东墙补西墙。


最后估计还是还不上。电话就打到了爸爸那里,这时家里人才知道她已经借了2万多,可是各种分期加起来得还小4万!


本来想趁着妹妹放暑假全家人一起出去玩儿,这下可被搅和得一点儿心情都没有了!每天都能收到各种电话和信息,而且家里地址、有几口人,对方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奶奶和妈妈因为这事儿被吓得都失眠了,妹妹也自责得不行。


无奈,朋友和爸爸决定替妹妹先还上钱!


“你说这校园贷坑不坑人?就是毒品!他们给一个不会挣钱的大学生放这么高的额度,明摆着就是想让家里人还!太阴毒!”


说到最后,朋友还不忘“咆哮”一阵!


虽然常爸看到很多校园贷的案子,但真正在自己身边发生的这还是第一起。听下来,心里还是挺发怵!


尤其是最近看到央视的一则新闻,曝光了暴力催贷的画面,这场面堪比黑道啊!



看看下面这个气势汹汹、五大三粗男人的飞起一腿踹门的样子,让常爸这个七尺男儿也不由得心里一惊。


还有这个,男人皮笑肉不笑地拍拍旁边男孩的肩膀,可是看男孩一脸拒绝的样子,估计是受到威胁或软禁了吧!


之前还看过一个女孩因为还不起贷款,被催贷的人曝光了自己的裸照。这心理阴影估计一辈子都难以祛除了!


甚至还有一些大学生和他们的家人,因为校园贷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2018年3月,张家口市一名大学生在宾馆内自杀身亡,他爸爸说和“校园催贷”有关系!


2018年1月,长沙19岁女孩向18家公司借钱,因为巨大的还债压力,妈妈服药自杀了,女儿悲痛地欲撞碑自杀,幸被一旁的亲友及时制止了。


2017年4月11日,厦门某高校女生因不堪催债压力自杀身亡。


这样的悲剧字字泣血,每一个案件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如花的生命!


“校园贷是不折不扣的毒品!”现在想来朋友说的这话一点儿没错!近几年来,校园贷引发的悲剧被媒体各种报道,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政策规范校园贷。


按理来说,校园贷应该是人人唾弃的毒物。但是,为什么还是有大学生前赴后继地掉入校园贷的陷阱?


有人说是因为现在借钱太容易了,往往一个身份证、一个电话号码就能把钱借出来。而且,现在的校园贷产品套路太深,防备心弱的学生很容易上钩。


但这个说法并没有太强的说服力,我不否认借钱更容易、诈骗套路也不断翻新,但毕竟不是所有大学生都选择了校园贷这条路啊!


是因为他们家境不好,很缺钱么?似乎也并不是。


一位长期卧底校园贷微信群的高校老师在大量调查后这样回答:


“有一种观念认为,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差的或者学校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容易参与校园贷,这种想法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因为这虽然跟学习或者家境有一定关系,但主要还是跟消费观、法律观和金融观相关。”


这个答案直戳常爸内心啊!


提起妹妹借校园贷的原因,朋友就说了两个字:虚荣!!!和同学比着买高档手机、吃好吃的、买漂亮衣服和化妆品!


而央视新闻里也爆出,校园贷是“看人下菜碟”。在诈骗之前,他们都要先做客户调查,然后有针对性地对目标群体进行个性化推销。超出经济能力又有不良奢侈消费习惯的学生最容易成为诈骗对象。


曾经有一份对“校园贷”的调查显示,虽然大学生很容易接触到校园贷,但实际上却对其知之甚少。10%表示“十分了解、38.8%表示“基本了解”、51.2%表示“不了解”。


更恐怖的是,多达77%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并不了解与资金借贷相关的法律知识!


一方面对金钱、法律几乎无知,另外一方面又贪图享受,进行着和自己口袋里的钱完全不匹配的消费,也难怪这些大学生会成了诈骗犯的猎捕对象!


比起常爸上大学那会儿,现在的大学生活丰富了不止一点点。


吃穿用度,哪个方面的选择都更多。有十几块钱的快餐还有几百元的豪华餐,有几十块钱的T恤也有上千、上万的大牌服装。就算过个暑假,有的人在家宅,有的人却可能远渡重洋旅行去了。


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让孩子们也产生了心理落差。追求有品质、有情趣的生活没错,但超出经济能力、以身涉险,面临的就可能是后患无穷。


我想,没有一个家长会告诉孩子:没有钱就去找贷款公司借,买不起东西就分期付款,高利贷也没问题。


可是,这些孩子却在用行动实践着超前消费的理念。他们为什么会这样?


关于“校园贷”的新闻屡见不鲜,起初常爸实在不解,思考良久也没找出个合理的原因,直到某天刷到这样一条新闻:

这是一家媒体对1968名家长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51.5%的受访家长坦言自己会因没给孩子买名牌而感觉亏欠孩子,50.7%受访家长常不顾经济实力为孩子花钱。


从年龄上看,越年轻的受访家长越容易超出个人经济能力给孩子花钱。


对于这个结果,常爸是很震惊的,“全民富二代”已经不是讽刺而是现实。


爱子的天性常爸可以理解,但“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儿”这难道不是人活于世最基本的道理吗?!况且,哪里说想要吃得健康、美味,穿得舒服、得体,用得方便、顺手,就一定要付出远超于自己条件的开销呢!


虽然我们嘴上没有鼓励孩子贷款、超前消费,但我们却用行动向孩子展示怎么进行超前消费以及购买所谓名牌所带来的快感!


所以,当孩子们长大后,不顾经济能力,贷款买衣服、手机、化妆品也就不足为怪了!


看到这里可能已经有朋友理解常爸的意思了,看似“校园贷”的受害者是大学生或是刚入职场的年轻人,但背后的始作俑者可能根本就是他们的父母。


想让孩子在钱上面不出差错,父母得先以身作则,摆脱名牌的魔咒。


比如多点时间陪伴孩子,而不是用买名牌弥补亏欠感。比如脚踏实地,少一些虚荣多一些务实,再比如,教会孩子该怎么看待钱这个事儿!


其实这才是根本,虽然孩子们现在年纪还小,但未来他们也会上大学、接触各种贷款产品和金融产品。面对这样一件无可避免的事儿,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让他们自己长出抵御诱惑的遁甲。


每个人兜里都有钱,但不是所有人都会花钱。连我们自己都不太懂的事,还是趁早多参考专业人士的意见吧。


理财管理大师为年轻父母

提供的三条建议


美国著名的理财管理大师戴夫·拉姆和女儿,也是个人理财专家的Rachel Cruze就怎么培养孩子的金钱意识提供了三大建议,相当发人深省!

1

让你的孩子用工作换取报酬,

而不是从你那里直接拿钱


这一点非常重要,是培养金钱观的基础。让孩子知道金钱是工作换取的,不是可以凭空得来或者从爸妈口袋里拿来的。

 

当孩子接受这点后,父母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合适的工作。比如片中专家的建议是,让他们整理床铺、扫地、洗碗等,然后按照承诺付给孩子报酬。


这一举动的重要意义是告诉孩子:工作赚钱,然后买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一件自己努力后、很有成就感的事儿。


如果孩子要钱,你直接就给了,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父母理所当然就是我的提款机。长此以往,孩子容易既不会感恩也不珍视你赚的钱,久而久之如果有一天你不给了,他反倒会很气愤!

2

 让孩子用赚的钱尽情犯错,

长大后才更不容易犯错


经常见到的场景是,孩子想用自己的钱买喜欢的东西,但父母会阻止他,并想法设法让孩子买更正确、划算的东西。


表面上是让孩子避免了一次错误的选择,实际上却丢失了一次让孩子学会选择的宝贵机会。


就像是视频里的Rachel Cruze分享的一个小故事。小时候,她去游乐园,特别想玩儿一个游戏。父母告诉她:“你可以玩儿,但你只能用自己的钱。”


兴奋的她跑到游戏机前,没过一会儿钱就用光了。可是,她一天的游乐园之旅才刚刚开始。她跑过去向爸爸妈妈借钱,却被拒绝了。爸爸告诉她一句话:钱没了没了


这次教训告诉她,花钱得理性。所以,对孩子来说,偶尔一个小教训是好事儿。

 

想让孩子长记性,最重要的就是让他们“承担后果”。不能说孩子后悔了,父母立即掏钱去买新的,或者用钱来补偿他们。只有承担后果,孩子们才知道钱花错了,很多事情都会变得糟糕。


这种小时候小成本的试验,总比长大了、高成本的眼泪好吧!

3

教孩子养成定期存钱的习惯


存钱不是小气和抠门,而是一种自律,更是积累财富的基本步骤,因为:不存钱,就不会有钱。


所以,当孩子得到工作报酬时,我们不要问孩子:打算把钱怎么花?而是告诉孩子,赚到钱后第一件要做的事儿就是存钱。否则,他们只可能是无限循环的“月光族”!

 

在教孩子存钱这件事上,重要不是存多少钱,而是养成存钱的习惯。


最后,要提醒各位父母的是,存钱的习惯不是真的等孩子长大了、工作了再提醒,而是越早开始越好。


特别是在10岁以前,孩子还和你比较亲密时就培养优质的挣钱、花钱、存钱习惯,这会让他们受益一生,也会让你受益多多——难道我们周围“啃老”的还少吗?


知道这几张截图大家都没有看够,所以,

完整视频戳下方



钱,可以是救人、给予幸福的天使,也可以是害人、带来悲剧的魔鬼。而在幸福和悲剧之间,隔的只是一个金钱观的距离!


掌控金钱还是被金钱掌控,差的就是父母的教育和引导。希望,有越来越多的父母重视金钱教育,越来越少的孩子栽在金钱这个坎儿上!


你是怎么看待这个话题的呢,欢迎分享!


1

END

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