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溧水区委书记谈对标找差,提炼出16字方法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18-07-24

近日,《群众》杂志刊发中共南京市溧水区委书记谢元文章,题为《寻杆立标的溧水思考》,提出对标找差要“精准选标、科学立标、奋力达标、提升创标”。



精准选标


如何选择合适的标杆?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课题。在最早选取标杆时,我们选取了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上工业总产值等十项主要经济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和比选,但很快发现这样的方式很难冲破单纯比拼指标规模速度的惯性思维藩篱。


于是,我们调整思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量,精准选标:


一是基于区域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溧水地处苏南板块,是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中小型枢纽型宜居城市、宁杭生态经济带南京东部桥头堡,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宁杭生态经济带有望上升为国家战略机遇,应重点选择集聚要素资源、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绿色转型方面的先进城市。


二是基于溧水需要突破的核心问题。针对溧水创新资源集聚度不足、生态资源转化度不够、城市发展能级不高的问题,重点选择新型产业化、新型城市化、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方面的先进城市。


三是基于对标找差的根本要求。开展对标找差活动,最终落在创新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在标杆选择上,既选择契合溧水实际的学习榜样,也选择跳起来、够得着的追赶标杆,以此激励全区上下对标一流、创新实干、担当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争先进位。


结合这三个方面,通过反复研究、实地考察、认真比选,最终确定昆山、宜兴、溧阳,作为远期、中期、近期三个标杆。


把昆山作为远期标杆


重点学习昆山接轨上海集聚高端资源的先进经验,推进产业转型创新的成功做法,“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的担当气魄。溧水背靠南京,拥有区位、空间、交通、生态等比较优势,如何更大力度融入城市群,承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高端资源要素,走好高质量发展“关键一程”,需要积极学习借鉴新时代“昆山之路”。


把宜兴作为中期标杆


重点学习宜兴市坚持产业强市主导战略、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的实践路径。目前,溧水的规上工业总产值相当于宜兴的38.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相当于宜兴的45%和38.9%,上市企业数相当于宜兴的16.7%。近年来,溧水省市重大项目数量位居全市前列,规上工业企业数排名全市第二,如何更高水平推进新型产业化,“宜兴经验”值得溧水研究学习。


把溧阳作为近期标杆


重点学习溧阳市践行“两山理论”、大力发展美丽经济的特色做法。溧水与溧阳地理位置紧邻,同为千年古邑,生态资源不分伯仲,但在全域旅游目的地打造、旅游产品建设运营等方面存在差距。溧阳奋力打造美丽中国的“溧阳样本”,值得溧水学习思考。


科学立标


如何把握对标找差的核心要求,做到科学立标? 


“对标”是要真正树立高质量发展的意识,敢于确立高标准,勇于争先领先; 


“找差”是要真正树立直面问题的担当,敢于动真碰硬,勇于解决问题。


通过对标“昆山之路”“宜兴经验”“溧阳样本”,我们要科学确立比学内涵,以高标尺引领高质量。


在总体定位上

坚持“一立足、两突出、两提升”,即立足为南京市推进“两聚一高”“两高两强”作出更大贡献,突出新型产业化、突出新型城市化,提升创新发展水平、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强化溧水在新南京建设中的使命担当。


在指标体系上

围绕高质量发展的丰富维度,突出质量指标、效率指标、结构指标,涵盖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对外开放、社会民生、城市建设六大方面,共有78项指标,建立精准化、可量化、可考核的科学评价体系。


在追赶目标上

按照2018年、2020年、2025年三个时间节点,明确具体的奋斗目标。到2018年,在苏南24个县市(含县市改区)中综合实力力争前移1位;到2020年,力争进入苏南县市前15位,对南京市贡献度提高5个百分点;到2025年,在全省69个县市(含县市改区)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力争进入前5位。


在工作标准上

做到“三争”。理念上争一流,坚定高标准的自信和自觉,每项工作立足于“全市争第一、全省争先进、全国有影响”去谋划;做法上争一流,用心把每个细节、每个环节、每项工作做到极致,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更加精准、富有效率;成效上争一流,以方方面面的“第一”汇成全区的“第一”,以方方面面的“一流”汇成全区的“一流”。


奋力达标


如何确保达标全面展开有序推进?溧水排定十大行动计划,以项目化的方式推进达标。


在创新发展上求突破、创一流

大力推进创新生态打造行动计划、企业自主创新促进行动计划、高素质人口集聚行动计划。确立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的新增期望值,以及高素质人口聚集、高校引进等创新生态构建基础规划,分别规制2018年、2020年、2025年的三期计划。


在产业发展上求突破、创一流

重点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临空经济产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高端产业培育行动计划、开发区转型创新行动计划。从规模产值、营业收入、载体建设、开发区排名等,分别确立2018年、2020年、2025年的三期目标。


在城市发展上求突破、创一流

大力推进枢纽功能提升行动计划、宁杭生态经济带先行示范区建设行动计划、城市功能品质提升行动计划。到2020年,枢纽新城、产业新城、康居新城、都市田园初具模样,城镇化率达65%;到2025年,成为南京南部区域中心和宁杭生态经济带先行示范区。


在绿色发展上求突破、创一流

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行动计划。到2018年,力争全域达到三类水质标准。到2020年,建成全长243公里的旅游综合服务环线系统,做大做强无想山南、石臼渔歌、秦淮源头、红色李巷四大都市田园休闲度假体验区,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色发展水平位于全省前列。


提升创标


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从一流走向卓越?在全面的对标找差后,一个新的城市发展标杆指标体系已然建立,但溧水不仅仅以达标为奋斗终点,还决心提升创标,打造完整的立标、对标、达标、创标的标杆环。溧水聚焦有条件的重点领域、核心环节率先突破,通过建立12项机制,重点在四个方面创出“溧水样本”。


在新型产业化上创样本

深入研究当前产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坚决在关键环节和突出瓶颈制约上求突破,重点建立高效的资源利用机制、产业引导促进培育更新机制、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服务企业机制。


在新型城市化上创样本

围绕提升城市能级,突出强功能、提品质、塑特色,着力提升城市功能承载力、要素集聚力、产业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重点建立精准服务人的机制、城市特色塑造机制、高效集约建设机制。


在乡村振兴上创样本

以融合发展的方向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以城市群的视角挖掘乡村价值。把晶桥镇作为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示范区的“一试点两示范”先行区,重点建立乡村振兴建设机制、城乡要素优化配置机制、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机制。


在城乡治理上创样本

围绕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动城乡有效善治、塑造现代人文环境,重点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城乡治理机制、城市人文环境塑造机制,使溧水成为有情感、有温度的人本城市。


摘自《群众》2018年第12期,原标题为《寻杆立标的溧水思考》

作者:谢元(作者系中共南京市溧水区委书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