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秀才读了几年书,以为自己学的差不多了,便上京赶考。走到一个三岔路口,不知哪条路通往京城。见路旁一个樵夫在树下休息,便上前问道:“喂!砍柴的,本书生要去京城赶考,给我指个方向,别耽误我的时间。”
樵夫一听这话,心里很不高兴,想教训一下秀才,便站起来说道:“相公是去赶考啊!想必是才高八斗啊,老汉有一上联,苦于无下联,还请指教。若对上了,给你指出进京路。”
秀才想,这山野村夫不会有什么难对儿,就满不在乎说道:“题诗作对正是我的拿手好戏,你就尽管出!”
樵夫听了哈哈一笑,指着对面山岩上一株枯死的大树说:
山石岩,岩上一枯木,古木枯,此木为柴。
秀才一听,这上联又有实景,里面还有拆字的关系,想了很久,竟然没有对上。
樵夫见秀才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说道:“这位相公,你连老汉我出的联都对不上,那皇上出的题你就更不会了,不如回家多生几个儿子吧!”
秀才窘迫不堪,满脸通红地转身回家了。妻子见了很是吃惊,怎么刚刚去赶考,这么快就回来了?秀才便把问路、对联的经过说了一遍。妻子一听,笑道:“这有何难?我有下联,你明天去把下联对上便是。”就给秀才说出下联。第二天,秀才高高兴兴跑到三岔路口,见到樵夫,大声说出了下联:
长巾帐,帐里一女子,女子好,少女真妙。
樵夫听了笑道:“此联对得倒也工整,只是尽是女子妙好,怕是夫人对的吧?”
秀才一听,傻了眼,想想自己学问确实不够,进京赶考也是白花路费,不如回家再苦读几年。于是谢过老汉,回家去了。
|
|